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扬州市

肖雪萍:捧出一颗初心 播种一片梦想

——仪征市实验小学教师肖雪萍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肖雪萍:仪征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心理学会会员。

  曾获扬州市教育局“最美教师”、总工会“十佳警嫂”、文明办“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候选人以及民进仪征市委会“先进个人”、仪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妇联“最美巾帼志愿者”、总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曾是省重大项目万伟博士的“关键能力培养”课题组核心成员,曾获扬州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

  她组织伊犁和扬州两地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共成长”读书交友活动,2017年11月被中国新闻网报道;2021年8月,她和家人齐上阵,抗击新冠疫情被仪征市融媒体报道;2021年12月她“立师德 树师表 铸师魂”的事迹被扬州教育报道;2022年4月她在陕西吴堡支教的事迹被吴堡新闻、仪征融媒体等媒体相继报道。

  上世纪90年代初,《童话大王》在孩子们中风靡。已是扬州师范中师生的肖雪萍也痴迷不已,还给作家郑渊洁写了一封长信。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回信!从此,“做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被肖雪萍铭记在心。

  爱自己的孩子易,爱聪明伶俐的孩子也易,多年如一日地爱护所有的孩子则不易。肖雪萍做到了,因为心中有“爱”,必能达至。

  爱则更愿启深远

  人之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小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者。肖雪萍老师立足孩子们的长远发展,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鼓励笑对困境。

  取法乎上,仅得为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目标远大方能致远。

  在肖雪萍老师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时,肖雪萍老师带领孩子们由百年屈辱史穿越进大国崛起梦:优秀学生不再仅仅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而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成为他们的新目标。普通学生也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发挥优势,努力学习,我也能为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语言是肖雪萍老师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

  在学写书信时,肖雪萍老师为每一位孩子挑选笔友。一学会书信格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提笔写信,纷飞于苏陕两地的信笺,成为孩子们了解外界的窗口,他们在书信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开拓视野,增进友谊。受到同龄榜样的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动力更充足。

  没有无坎坷的人生,积极乐观是迎战一切困难最好的姿势。

  困境学生多是成长中缺乏支持造成的。遇到这样的孩子,肖雪萍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在课堂学习上,专门为他们设计小小的挑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不再畏惧困难;在人际交往中,为他们创造服务集体的机会,赢得自尊自信;在推荐评优时,给自强的孩子均等机会。虽然有的孩子成绩提升依然很慢很慢,但是,用爱浇灌出的积极和乐观使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也许,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像优秀学生那样出类拔萃,但是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肖雪萍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不仅表现在教育引领上,还表现在身心呵护上。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时常突遇孩子意外受伤。课间玩耍,一不小心,就磕破额头,肖雪萍立即送医,待家长赶来,已完成缴费清创,只待手术;升旗台边偶遇划破小腿的孩子,肖雪萍帮助紧急止血,联系他的班主任;在零下10℃的陕北,发现学生只有薄棉袄御寒,肖雪萍买来羽绒服,作为努力学习的奖品发给他;父母关系紧张常常使孩子黯然神伤,肖雪萍鼓励孩子倾诉,教孩子把烦恼暂时搁置,专注地去做正确的、喜欢的事。

  爱则更愿播远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着对未知的热情,肖雪萍不怕困难,两度申请奔赴边疆。

  2017年秋学期,在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肖雪萍任教的一(3)班,全部都是哈萨克族的小朋友。肖雪萍创新思路,让孩子们从全母语的生活情境,尽快适应了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情境。她还组织新源、扬州两地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共成长”读书交友活动,增进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交流。肖雪萍的努力,获得了别斯托别中学和扬州援疆指挥组的充分肯定。

  2021年秋学期至今,在伟人东渡的陕北吴堡县,在滚滚波涛的黄河岸边,肖雪萍围绕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变革孩子们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效,减轻课业负担,组建班级读书会,倡导大量阅读。肖雪萍还结对帮扶多名困境学生,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激励他们,物质匮乏并不能阻止远行的脚步。

  爱则更愿有担当

  2021年暑假,在扬州市全面抗击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之际,肖雪萍是仪征市实验小学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她和学校众多志愿者一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近一个月。她还发挥所长,在卡口值守换班的空隙里,参加扬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

  肖雪萍的爱人在监管大队工作,当时也进入了全封闭管理模式,整整三个月都没回家。大学放暑假的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早上五点出门,开始入户调查,中午顶着烈日搭建帐篷,有时直到凌晨两点,核酸检测结束以后才回家休息。

  在这个特殊的暑假里,作为一位母亲,没有时间为儿子做可口的饭菜,肖雪萍心有愧疚;作为一名教师,在战疫中贡献力量,肖雪萍尽显担当。

  肖雪萍还是仪征市卫建委社会心理服务小组专家,她经常在休息时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做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是肖雪萍一直保持的初心。

  肖雪萍内练实力,外树形象,努力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她捧出一颗爱的初心,为孩子们播种一片梦想的种子。

责任编辑:周灵

肖雪萍:捧出一颗初心 播种一片梦想
——仪征市实验小学教师肖雪萍事迹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肖雪萍:仪征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等,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扬州市心理学会会员。

  曾获扬州市教育局“最美教师”、总工会“十佳警嫂”、文明办“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候选人以及民进仪征市委会“先进个人”、仪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妇联“最美巾帼志愿者”、总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曾是省重大项目万伟博士的“关键能力培养”课题组核心成员,曾获扬州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等。

  她组织伊犁和扬州两地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共成长”读书交友活动,2017年11月被中国新闻网报道;2021年8月,她和家人齐上阵,抗击新冠疫情被仪征市融媒体报道;2021年12月她“立师德 树师表 铸师魂”的事迹被扬州教育报道;2022年4月她在陕西吴堡支教的事迹被吴堡新闻、仪征融媒体等媒体相继报道。

  上世纪90年代初,《童话大王》在孩子们中风靡。已是扬州师范中师生的肖雪萍也痴迷不已,还给作家郑渊洁写了一封长信。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回信!从此,“做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被肖雪萍铭记在心。

  爱自己的孩子易,爱聪明伶俐的孩子也易,多年如一日地爱护所有的孩子则不易。肖雪萍做到了,因为心中有“爱”,必能达至。

  爱则更愿启深远

  人之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小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者。肖雪萍老师立足孩子们的长远发展,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鼓励笑对困境。

  取法乎上,仅得为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目标远大方能致远。

  在肖雪萍老师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时,肖雪萍老师带领孩子们由百年屈辱史穿越进大国崛起梦:优秀学生不再仅仅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而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成为他们的新目标。普通学生也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发挥优势,努力学习,我也能为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在生活中实践和运用语言是肖雪萍老师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大法宝。

  在学写书信时,肖雪萍老师为每一位孩子挑选笔友。一学会书信格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提笔写信,纷飞于苏陕两地的信笺,成为孩子们了解外界的窗口,他们在书信中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开拓视野,增进友谊。受到同龄榜样的鼓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动力更充足。

  没有无坎坷的人生,积极乐观是迎战一切困难最好的姿势。

  困境学生多是成长中缺乏支持造成的。遇到这样的孩子,肖雪萍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在课堂学习上,专门为他们设计小小的挑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不再畏惧困难;在人际交往中,为他们创造服务集体的机会,赢得自尊自信;在推荐评优时,给自强的孩子均等机会。虽然有的孩子成绩提升依然很慢很慢,但是,用爱浇灌出的积极和乐观使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也许,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像优秀学生那样出类拔萃,但是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肖雪萍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不仅表现在教育引领上,还表现在身心呵护上。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时常突遇孩子意外受伤。课间玩耍,一不小心,就磕破额头,肖雪萍立即送医,待家长赶来,已完成缴费清创,只待手术;升旗台边偶遇划破小腿的孩子,肖雪萍帮助紧急止血,联系他的班主任;在零下10℃的陕北,发现学生只有薄棉袄御寒,肖雪萍买来羽绒服,作为努力学习的奖品发给他;父母关系紧张常常使孩子黯然神伤,肖雪萍鼓励孩子倾诉,教孩子把烦恼暂时搁置,专注地去做正确的、喜欢的事。

  爱则更愿播远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着对未知的热情,肖雪萍不怕困难,两度申请奔赴边疆。

  2017年秋学期,在新疆新源县别斯托别中学,肖雪萍任教的一(3)班,全部都是哈萨克族的小朋友。肖雪萍创新思路,让孩子们从全母语的生活情境,尽快适应了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情境。她还组织新源、扬州两地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共成长”读书交友活动,增进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交流。肖雪萍的努力,获得了别斯托别中学和扬州援疆指挥组的充分肯定。

  2021年秋学期至今,在伟人东渡的陕北吴堡县,在滚滚波涛的黄河岸边,肖雪萍围绕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变革孩子们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效,减轻课业负担,组建班级读书会,倡导大量阅读。肖雪萍还结对帮扶多名困境学生,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激励他们,物质匮乏并不能阻止远行的脚步。

  爱则更愿有担当

  2021年暑假,在扬州市全面抗击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之际,肖雪萍是仪征市实验小学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她和学校众多志愿者一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近一个月。她还发挥所长,在卡口值守换班的空隙里,参加扬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

  肖雪萍的爱人在监管大队工作,当时也进入了全封闭管理模式,整整三个月都没回家。大学放暑假的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早上五点出门,开始入户调查,中午顶着烈日搭建帐篷,有时直到凌晨两点,核酸检测结束以后才回家休息。

  在这个特殊的暑假里,作为一位母亲,没有时间为儿子做可口的饭菜,肖雪萍心有愧疚;作为一名教师,在战疫中贡献力量,肖雪萍尽显担当。

  肖雪萍还是仪征市卫建委社会心理服务小组专家,她经常在休息时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做一个热爱孩子的老师”是肖雪萍一直保持的初心。

  肖雪萍内练实力,外树形象,努力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她捧出一颗爱的初心,为孩子们播种一片梦想的种子。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