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峰,男,1981年出生,现任扬州市平山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扬州市优秀教师,扬州市最美教师,扬州市“智慧课堂”同步课程特聘教师,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扬州市小学语文中青年教学骨干。
爱岗敬业,扎根农村教育。2000年7月,他毕业于扬州师范学校,同年8月分配到槐泗最边远小学——龙尾小学任教。学校离镇有10多公里,交通极不方便,他没有怨言,服从安排。于是,白鹭齐飞的乡间清晨,一个蹬着自行车的青年,在晨曦的映照下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活。看着班里一张张质朴求知的脸庞,再多辛苦也如炊烟消散,他对工作的热情,他对教书的忠爱,他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那群可爱的孩子们。
坚守一线,勇挑教学重担。2011年9月,他在担任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两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教学,这两个班的语文一教就是5年。白天在学校忙上课,晚上回家后还有厚厚的一沓作业需要批改,还要精心备课、制作课件、撰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除了繁忙的教学任务外,他还要承担学校的教科处工作,加班加点自然成了家常便饭。
行为示范,树立崇高师德。在校园里,他时刻注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们养成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他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免费为他们补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他会自掏腰包购买一些书籍、资料,让学生自由借阅。他在2018年被聘为槐子村“成长驿站”义务辅导员,五年来不间断利用周末和暑期时间为孩子们免费义务辅导,奉献是他的教育底色,他在用每天的日常工作不断描绘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画卷。
锐意进取、探索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他努力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2019年11月分别赴苏州、镇江等地上观摩示范课,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教育研究方面,他先后主持与参与完成市级课题《“互联网+”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小学语文“语用型”教学策略探究》,还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甘为人梯,培养青年教师。他作为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和景区的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学校每年都会给他安排徒弟。为了让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上路,他让新教师上课前都先观摩他的课,于是在他的课堂里常常坐着谦虚听课的年轻老师,他们仔细地听、认真地记,在专业上不断地成熟。课后,他常常腾出时间,检查新教师的备课和作业批改情况,交流最近的教学得失,倾囊相授课堂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徒弟曹玉俊被评为了“景区中青年教学骨干”。
疫情防控,展示“铁军”形象。2021年暑假,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骤然紧张,他临危受命被抽调至槐子社区任志愿者核酸检测组长,在负责核酸检测秩序维护、运送生活物资等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卡口执勤任务。在如此繁重的任务下,他仍然坚持备课、上课,没有耽误学生一节网课。
一日,他才忙完疫情任务刚到家,就接到电话,在没有任何思想、物资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忙忙于5点40分与其余10名学校志愿者一同抵达梅岭街道封控区,准备进行信息采集工作。重任面前,有人畏惧退缩,但他选择了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前往任务地点。到达后知道要为梅岭街道黄码人员进行信息录入,他没有任何犹豫,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第一次“不规范”地穿上了防护服,匆忙走上了工作岗位,一个一个地开始录入居民信息。
漫漫长夜,酷暑难当,防护服内的衣服早可以拧出水来,等到忙完已经是凌晨4点,回家稍作休整,早上六点多又来到了槐子社区继续接受新的志愿任务,统计人数、拉警戒线……没条件吃一口饭,没机会喝一口水,没有一句抱怨的他,默默地自我承受着。他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民教师,不但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师者,还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
西部支教,播撒阅读种子。2020年是中共中央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教育人,他有幸搭上了脱贫攻坚的末班车,加入到这场伟大的战役中,来到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第四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期间,他担任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师,并挂职学校办公室主任,以自己匆匆的脚步追赶着脱贫攻坚雄伟的节拍,足音虽微弱,但每一步都踏实、有力。
潜心教学,做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
自从踏进横山四小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努力克服了饮食、语言等生活上的困难,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向全校语文老师敞开课堂,精心打造每一节课,晚上备课至深夜那是常事。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四小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在横山区第四小学和横山区第三共同体语文教研活动中开设了多堂语文展示课,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倡导阅读,撑一片盎然的文化绿荫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深知大量阅读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甚至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和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阅读书目。利用每天的早读课和学生们共读,指导孩子们阅读打卡,对阅读打卡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一句句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陪伴着学生在书山上勇敢攀登。让书籍成为一粒粒种子,在黄土高原学生的心中长成一片片绿荫,为他们的生命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关爱留守,种一颗希望的生活种子
还记得接班第一天,他和语文老师了解班级情况,其间语文老师说道:“我们班语文作业正常不交的有八个人。”听到这一消息,他十分震惊。通过几天的观察和调查,他发现这些学生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缺失,从而导致学习习惯差。于是,他放弃每天中午和双休日的休息时间,走访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并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每天中午,他为这些孩子补习文化课,同时还和他们深入谈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困惑,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克服迷茫孤独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直到第三周的周一上午,他印象深刻,班级四十五本作业本竟然一本不少的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期的期末检测中,他教授的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陈寿峰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扎实钻研、埋头苦干,默默耕耘、一路芬芳。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一架云梯,帮助一批批的学生实现自己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