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和蔼可亲,诲人不倦;有这样一位科研人员,他孜孜不倦,深稽博考;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他就是中国药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李志裕教授。
三十二载教书育人,三十二载潜心科研,李志裕老师的精湛学识和人格魅力有口皆碑。他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风端正,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岗位上耕耘奉献、发光发热。目前他负责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工艺学等多门课程,年均课时工作量近180个学时。
他视“培养国家医药事业的护航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甘做绿叶、甘当园丁、甘为人梯。他还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深受师生的尊重和信赖。
深耕教学赓续前行
“三尺讲台怀信仰,无私奉献夜深眠。”作为药学专业负责人,他积极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项标志性成果被誉为全国药学教育的“风向标”:药学专业获评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2022年),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点(2021年)及国家一流专业(2019年);《禁毒关键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获得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8年);《以新药创制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2017年)。
他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21年)、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11年)及中国药科大学豪森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022年)等称号,目前担任教育部“抗感染新药创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药学学科组副组长、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常务理事以及高等学校智能医学教产学研联盟理事。他还长期致力于与全国兄弟院校一道,为全国药学教育发展事业积极筹谋、建言献策,引领全国各高等学校的药学教育再创辉煌。
事必躬亲成就斐然
围绕“做好药、做放心药、做管用的药”的奋斗目标,李志裕老师潜心教学的同时,还一直致力创新药物研究工作,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在学术研究方面,近年来他围绕“基于天然产物的抗肿瘤新药研发”“靶向免疫-代谢的创新药物开发”和“药物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三个重点研究方向在学科顶尖期刊JMC、APSB以及Green Chem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负责人,他研发的国家1类抗胃癌新药汉黄芩素,已获得I/II期临床试验研究批件,该产品为肿瘤患者提供疗效好、毒副作用低的新型治疗药物,目前已实现转让。以“疾病-靶标-药物”的研发为策略,他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GL-V9,目前已完成临床前评价工作,正在申请临床试验许可。通过全合成,完成天然产物CPU118的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该产物为不适合采用现有标准一线治疗的肝癌病人带来福音,目前已申请获得临床批件,并完成临床I期研究实现转让金额达1亿元。
此外,他还一直聚焦药物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已搭建集新药创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于一体的绿色工艺合成平台,并展开了一系列经典药物的工艺开发,大幅缩短企业生产周期,解决药物工艺难以放大的难题。目前已与国内30多家知名药企达成项目合作,单笔合同金额超百万的项目有8项,总到账经费近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近三年他围绕抗新冠药物,开发以现代有机合成技术为基础的抗病毒药物合成工艺技术,从而解决影响药品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卡脖子”难题,获得的相关产品已转让给国内多家知名药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生命的一半在那三尺讲台,我就是喜欢当老师。”清晨实验室的第一盏灯永远是李老师打开的,正如他在学生人生道路中的角色——科研路上的第一盏引路灯。他脚不沾地,和研究生一起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密切关注他们的研究进展,常常深夜还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在学生培养方面,他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要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药学科学研究相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工作以来,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生和近百名硕士生,其中多名学生荣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等荣誉。
面对成绩,他从不骄傲自满,“服务国家和人民不仅是自身药学专业使命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药科大学‘精业济群’校训精神的要求。”,他说:“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项服务人民健康和国家大健康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能为国家健康事业出点力,我很开心,也很满足!”他还告诫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药学人,要时刻勿忘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眼观大视野,胸怀大格局,心系国家和人民,要有服务国家大健康事业发展的雄心壮志和能力本领。
同心战疫使命担当
讲台前,他恪尽职守;实验室中,他无私忘我;抗疫战场上,他更是以一名药学人的使命自我要求,从未缺席。疫情期间,他勇毅坚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时间投身于抗疫药物的研究,先后针对抗新冠药物瑞德西韦、奈玛特韦、莫匹拉韦、S-217622等药物,开展了科学、系统的药物合成工艺研究,最终获得了多条高效、快速的抗病毒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并且相关工艺均完成技术转让,其先进感人事迹被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在领导眼里,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在同行眼里,李老师是一位真挚贴心的好朋友,在学生眼里,李老师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教师。李老师以勤勉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真诚待人的品格,生动诠释了一名好教师、一位好科研工作者、一个好领导的良好形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漫长而艰辛的灵魂工作,未来,李老师还将一如既往地挥汗于讲台、投身于科研、奉献于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中,用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