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周其冈:以大情怀做大科研当“大先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周其冈(中)指导学生做实验

  周其冈教授现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系支部书记、学系主任“双带头人”,同时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科研院科研规划处处长、药学院院长助理。2022年,《科学》期刊发表周其冈团队发现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靶标成果,革新了近60年的经典“单胺假说”,开创了全新一代快速起效副作用低的单胺类抗抑郁新药物研究,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同时,周教授积极开展科研育人,在开展一项项科技创新、真正帮助抑郁症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也带动参与科研的师生,将赤子之心融入科研,将科技报国的信念深植师生心中。

  厚植“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周其冈教授心中始终坚守对健康中国、民族复兴的责任。2016年8月回国组建实验室以来,他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理念,攻坚克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敬业、执着、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和影响学生。他将每次组会前的思想理论学习列为“科研必修课”,内容包括国家科研领域的重大形势政策学习、爱国知识分子报国的事迹学习、校史红色故事学习等,以此激励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拼搏精神。

  在课题的选定上,周教授始终将“四个面向”作为全局工作的指引。调研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危害正逐年上升,然而临床现有抗抑郁药物起效慢、有效率低、副作用大,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团队决定以此作为主攻方向。他带领学生锚定方向之后,将价值观教育融入科研全过程,在他看来,科研尤其是重大研究是一次“长跑”,发表论文绝不是最终的目标,而应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开展科研,不唯论文、不唯奖项。在学生面临博士、硕士毕业,而科研课题尚未研究透彻的情况下,他作为导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在短期学术收益和长期社会效益之间做出正确选择;看到老师的坚持,学生也逐渐坚定信心,即使博士毕业后去了新的工作单位,仍在坚持开展相关研究。

  工作中缺什么,周其冈就带着学生研发什么,他在实验室内部牵头创建了可收录近1万篇文献的庞大网络共建系统,针对不同疾病进行归类;他带领学生就实验中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设计了系列仪器配件、检测仪器、分析软件,获得一系列国家专利、检验证书、软著;这些都极大便利了师生对科研问题的理解和探索。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一批药学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有效解决了实验小鼠抗抑郁药物效果难以评价的国际难题,发明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筛选抗抑郁药物电子仪器,阐明了现有抗抑郁药物起效慢的原因,找到了克服的策略,由此发明出可快速起效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

  作为“双带头人”,他带领学系支部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为学校和学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学系成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等诸多荣誉;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项;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Protocols、J Clin Inves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数十篇;实现专利转化合同6000余万元,获批II期临床试验一项;学系成员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江苏省“双创”等人才称号1人。

周其冈(中)与学生交流

  培育科研种子生根发芽

  周其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和科研育人的根本任务。在学院的支持下,他探索建立了“本科生兴趣小组-本科生见习-本科生实习-本科生创新创业-本科生考研辅导-研究生培养”全链条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进取观”五位一体教育,汇聚成“为了人生价值学好专业、学好专业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大国情怀、专业学术素养深厚的创新型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学系先后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他还牵头组建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学学科联盟、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联盟,帮助新疆克州拓展了与内地的广泛学术交流渠道,推动柯尔克孜民族医药走向现代化。

  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得全国药学类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一等奖、江苏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科创江苏”三等奖等重大奖项,协助13位大学生到江北新区创业。

  周其冈积极带领学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育,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一批热心社会服务奉献“最美药学人”群体:八年如一日照顾患者、自创健康宣教新方法的“仙女药师”贺春晖;荣获卫健委“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19年获评敬业奉献“无锡好人”;运用漫画结合专业知识推广临床用药知识、避免用药误区、向伪科学开战的网红“小花药师”唐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促进“有组织科研”不断深化

  周其冈的研究成果解释了困扰科学界已久的“单胺假说”延迟起效难题,找到了全新抗抑郁靶点,有望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诞生。研究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突出进展”、中国神经学会2022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等荣誉。

  目前,周其冈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项目资助,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周其冈带领团队进一步瞄准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建设,做好统筹服务工作,凝聚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作为院长助理和支部书记,他邀请有经验的教授团队指导年轻教师的课题选题和设计,开展导师和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推进凝练具有南医特色的科研方向。

  周其冈将在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推进有组织科研、如何助力祖国伟大复兴方面,深入调研、前瞻规划,向学校和政府建言献策。他协助学校学院规划江苏省脑科学创新技术中心平台,得到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将有助于深化原创性脑科学前沿研究、引领脑疾病治疗技术攻关、促进脑研究相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周其冈带领团队践行做中国的科研,为中国人做科研,让师生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做“有温度的科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把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辑:陈路

周其冈:以大情怀做大科研当“大先生”
发布时间:2023-07-2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周其冈(中)指导学生做实验

  周其冈教授现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系支部书记、学系主任“双带头人”,同时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科研院科研规划处处长、药学院院长助理。2022年,《科学》期刊发表周其冈团队发现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靶标成果,革新了近60年的经典“单胺假说”,开创了全新一代快速起效副作用低的单胺类抗抑郁新药物研究,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同时,周教授积极开展科研育人,在开展一项项科技创新、真正帮助抑郁症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也带动参与科研的师生,将赤子之心融入科研,将科技报国的信念深植师生心中。

  厚植“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周其冈教授心中始终坚守对健康中国、民族复兴的责任。2016年8月回国组建实验室以来,他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理念,攻坚克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敬业、执着、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和影响学生。他将每次组会前的思想理论学习列为“科研必修课”,内容包括国家科研领域的重大形势政策学习、爱国知识分子报国的事迹学习、校史红色故事学习等,以此激励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拼搏精神。

  在课题的选定上,周教授始终将“四个面向”作为全局工作的指引。调研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危害正逐年上升,然而临床现有抗抑郁药物起效慢、有效率低、副作用大,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团队决定以此作为主攻方向。他带领学生锚定方向之后,将价值观教育融入科研全过程,在他看来,科研尤其是重大研究是一次“长跑”,发表论文绝不是最终的目标,而应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开展科研,不唯论文、不唯奖项。在学生面临博士、硕士毕业,而科研课题尚未研究透彻的情况下,他作为导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在短期学术收益和长期社会效益之间做出正确选择;看到老师的坚持,学生也逐渐坚定信心,即使博士毕业后去了新的工作单位,仍在坚持开展相关研究。

  工作中缺什么,周其冈就带着学生研发什么,他在实验室内部牵头创建了可收录近1万篇文献的庞大网络共建系统,针对不同疾病进行归类;他带领学生就实验中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设计了系列仪器配件、检测仪器、分析软件,获得一系列国家专利、检验证书、软著;这些都极大便利了师生对科研问题的理解和探索。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一批药学专业人才脱颖而出,有效解决了实验小鼠抗抑郁药物效果难以评价的国际难题,发明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筛选抗抑郁药物电子仪器,阐明了现有抗抑郁药物起效慢的原因,找到了克服的策略,由此发明出可快速起效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

  作为“双带头人”,他带领学系支部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为学校和学院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学系成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一等奖等诸多荣誉;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项;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Protocols、J Clin Inves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数十篇;实现专利转化合同6000余万元,获批II期临床试验一项;学系成员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江苏省“双创”等人才称号1人。

周其冈(中)与学生交流

  培育科研种子生根发芽

  周其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和科研育人的根本任务。在学院的支持下,他探索建立了“本科生兴趣小组-本科生见习-本科生实习-本科生创新创业-本科生考研辅导-研究生培养”全链条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进取观”五位一体教育,汇聚成“为了人生价值学好专业、学好专业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大国情怀、专业学术素养深厚的创新型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学系先后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他还牵头组建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药学学科联盟、大学生社区慢病药学志愿服务联盟,帮助新疆克州拓展了与内地的广泛学术交流渠道,推动柯尔克孜民族医药走向现代化。

  在他的指导下,学生获得全国药学类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一等奖、江苏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科创江苏”三等奖等重大奖项,协助13位大学生到江北新区创业。

  周其冈积极带领学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育,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一批热心社会服务奉献“最美药学人”群体:八年如一日照顾患者、自创健康宣教新方法的“仙女药师”贺春晖;荣获卫健委“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2019年获评敬业奉献“无锡好人”;运用漫画结合专业知识推广临床用药知识、避免用药误区、向伪科学开战的网红“小花药师”唐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促进“有组织科研”不断深化

  周其冈的研究成果解释了困扰科学界已久的“单胺假说”延迟起效难题,找到了全新抗抑郁靶点,有望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诞生。研究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突出进展”、中国神经学会2022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等荣誉。

  目前,周其冈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项目资助,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带头人。目前,周其冈带领团队进一步瞄准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建设,做好统筹服务工作,凝聚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作为院长助理和支部书记,他邀请有经验的教授团队指导年轻教师的课题选题和设计,开展导师和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推进凝练具有南医特色的科研方向。

  周其冈将在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如何推进有组织科研、如何助力祖国伟大复兴方面,深入调研、前瞻规划,向学校和政府建言献策。他协助学校学院规划江苏省脑科学创新技术中心平台,得到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将有助于深化原创性脑科学前沿研究、引领脑疾病治疗技术攻关、促进脑研究相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周其冈带领团队践行做中国的科研,为中国人做科研,让师生们有一个共同信念:做“有温度的科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把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