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场、40000多人次、5000多小时、300余例、400余次……
这一串数字,记录了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咨询师符月梅老师,近两年在心理健康领域开展的讲座、受众人次、疏导学生时长、公益辅导案例及接听公益电话的数字。
她立足心理健康教育岗位25年,走进童心,聆听童语,破解心灵密码,化解一次次危机,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守望家庭幸福。其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先后被《人民教育》《中国德育》《江苏教育》《淮安日报》等媒体报道。
“感谢符老师的不放弃,把我拉回正常生活”
符老师曾帮助过一个躁狂症男孩,与家长共同制定一周一个大目标、一节课一个小目标的纠正方案。有一次,年级举行环保时装秀,符老师主动请缨,由她亲自带他上台走秀。一次次彩排,符老师牵着他的手踩着音乐的节拍反复练习。在正式表演赛上,男孩的表现获得大家一致称赞!经过两年的专业辅导与帮扶,他的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小学毕业时,男孩说:“感谢符老师的不放弃,把我拉回正常生活!”
“符老师,是您教会我换一种方式爱上盲盒”
一位家长带着一个小女孩找到符老师,请求帮助戒掉孩子迷恋盲盒之瘾。符老师提出尝试“自制盲盒”来破解盲盒带来的神秘感,可能有助于孩子戒掉迷恋盲盒之瘾。在符老师指导下,孩子去考察盲盒市场、探究盲盒奥秘,还自己设计完成了国风类盲盒,撰写的文章获得市青少年科技论文三等奖。在此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戒掉了盲盒之瘾。小女孩自豪地说:“符老师,是您教会我换一种方式爱上盲盒!”
“谢谢您拯救了我和我的家庭”
一次出差,符老师夜里11点接到一位妈妈电话求助,哭诉儿子诅咒她“早死早好”。她郁闷地难以入睡,甚至想到轻生。突然,她想到了学校心理健康符老师公益热线。符老师在电话里与家长共情,安抚家长情绪,带着家长觉察亲子教育方法得与失,先从自身找原因,试着破解亲子关系僵化的密码,直到凌晨一点,家长才从情绪低谷中走出。家长在电话中说:“如果不是符老师的专业帮助,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谢谢您拯救了我和我的家庭!”
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温暖陌生女孩
疫情期间,符老师一边负责学校心理热线工作,一边参与市政府12345心理热线工作,同时担任武汉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热线接线员。一次,教育部华中师范热线响起,听筒那头只能听到电流声,反复询问,电话那头就是没有人说话。符老师感觉到,这可能是危机热线,她一边跟平台危机小组老师联系,一边耐心等待对方说话,符老师动情地对着话筒说着:“您好!我知道您在听,我不知道您遇到什么事情,但您拨通电话,还是想得到我们的帮助。我在电话这头耐心等待您情绪平复后的诉说,请替我隔空抱抱您!”经过6分钟等待,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一个弱弱的小女孩的声音,在电话里她诉说了自己被同学欺负不肯上学的遭遇,此时她正站在阳台上,一个人在家,情绪特别低落。符老师担心她有轻生冲动,用了近1个小时的专业辅导,最后女孩愿意把家长号码告诉她,同时让女孩主动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三境”联动,成立妈咪帮帮团
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5年的符老师,提出“生态心育”教育主张,构建“三境”生态场域协同育人范式,即学校(心乐园)——家庭(加油站)——社会(练兵场)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物态环境”;营造有容错机制的“人文环境”;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资源与智慧的“个体环境”。她不断践行和钻研,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境联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做出了校本特色与品牌,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显著,获2022年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次进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符老师举例阐释家庭教育要有容错的氛围。一位妈妈一边听一边默默地流泪,原来这位妈妈因为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孩子用自残的方式来表达对家长的不满。听了符老师的讲座,她一下明白了,教育孩子,要理解孩子,容许孩子犯错误,不能追求完美,否则真的会毁了孩子。
符老师通过招募成立“妈咪帮帮团”,定期举办家长沙龙、沙盘游戏辅导,成功帮助家庭300余例;进行家庭教育宣讲,指导召开家庭民主会议;疫情期间,开辟“幸福驿站”线上入户陪伴等方式,化解亲子关系困扰。她带领团队倾心打造校园心晴小屋、雪绒花心理社团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策划校园心理节目600余期,出版《花雨飘香——小学生心理健康100问》一书。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是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省首批心育先进学校。符老师是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她是淮安市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淮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是省委教育工委“同心育人”优秀项目主持人。
冰心曾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符月梅老师愿意在教育生涯的每一天里,把爱洒向学生心田,守护每个学生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