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俊,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全国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指导老师、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淮安市“淮上名师”培养对象、市最美教师提名奖、市学科带头人、市青年岗位能手。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指导学生获得过世界冠军、全国一等奖、江苏冠军。2019年10月,以“人才引进”方式从淮安市实验小学调任至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任副校长。
在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这片教育田野上,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胡卫俊老师以其博爱的育人情怀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在文旅区的教育沃土上刻下了自己专业的教育印迹!
让学生做有思想的未来人
2006年,他率先将机器人教育带进学校、带进淮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先后获得了“世界冠军”“全国季军”“江苏冠军”等诸多大奖。他的学生有两位考入了北京大学,多位学生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就读。
2022年初,胡卫俊老师便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步伐,将原有的教材进行重组和优化,在没有充沛的师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下,他突破各种困难,一人兼教19个班,在学校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努力培养学生面对未来世界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作为区兼职教研员,他发动全区小学信息学科教师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推进编程教育的普及化,连续三届的“文旅区小学生编程大赛”受到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2022年初,在中共淮安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胡老师的育人事迹在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淮安发布”上向全市推广,《淮海晚报》也曾对其育人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淮安教育》还将胡卫俊老师设为了封面人物。
做专业的学术研究带头人
2016年,当创客和STEM概念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他通过多渠道合作的方式,将STEM和创客教育引进学校。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他和他的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国创客大赛一等奖、全国机器人教学评比一等奖、江苏省STEM教育样板学校……市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都曾来校做专题调研。淮安市政协会议还有针对学校创新教育成效的专项提案。省内外多家媒体对他们的创新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2年9月,胡卫俊老师将“创课”实践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并参加了“2022年度的淮安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最终获得了一等奖,是全市16个一等奖成果中唯一一位基础教育领域的获奖人。2022年11月,该成果又获得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2年,胡老师主持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逻辑重构》成功立项,江苏省第十四期教研课题《信息学科的技术哲学与设计表达》通过中期评估。2022年上半年,围绕着新颁布的“2022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胡老师连续撰写了3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刊》《教学与管理》等。围绕着这些研究成果,胡老师又率先垂范,上了两节研究课。其中,《用数据讲故事》一课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全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年会”上公开展示;《AI情绪管理师》一课获中央电教馆颁发的“全国特色课例”。
领教师团队高质量的发展
全国“一师一优课例评比”活动,学校老师的所有课例他都一一修正,亲自录制,最终,学校部级优课数量连续两年占据全国三甲的位置。2022年,胡卫俊老师所领衔的团队教师中有5位老师获批“淮安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在江苏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淮安市小学组信息学科的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选手都出自胡卫俊老师的工作室。2021年度的“淮安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中,8位市级一等奖获奖选手有5位是胡卫俊老师的工作室成员。
在学校,作为副校长的胡卫俊老师尤其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枫香路小学有6位老师的论文获特等奖,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在全国创新课堂评比活动中,有3位老师获全国大奖。
教学与教研,做人与做事,胡卫俊老师不断地自我超越,不断地实践着“四有”好老师的人格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