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淮安市

孙缪焰:扎根湖区教育的“外乡人”

——淮安市老子山九年制学校教师孙缪焰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孙缪焰是淮安市老子山九年制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老家在南通市,属于标准的外乡人。 

  当和孙老师开玩笑说“你是个‘外乡人’时”,他一定会和你“急”——“我不是‘外乡人’,我的心早已在老子山安家了”从2005年9月参加工作,他就加入湖区教育的洪流,成为湖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不知道为啥,我总怕别人说我是‘外乡人’”孙老师笑着说,虽然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南通,从身份上讲确实是“外乡人”,但是从情感上,自己已经爱上了老子山这片热土,已经把自己当成是“大湖”人了。 

  十八年来,他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淮安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淮安市青年岗位能手、淮安市代理家长工作先进个人、洪泽区学科带头人、洪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洪泽区学生管理先进个人等,在近三年的学校年度考核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躬耕教育的“逐梦人” 

  十八年前,毕业于南通大学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孙缪焰本来有多种选择,但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偏远湖区,他用青春的汗水,为湖区孩子带去希望与爱心。刚来老子山的他举目无亲,生活不适应,所带班级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导致违反学校纪律,打架斗殴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经常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许多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复杂,学生和家长对年轻教师非常不信任。学生魏广军化名)曾对孙老师这样说:“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工作经验,凭什么来管我,我爸说只要我能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听了这样的话,孙老师虽然很委屈,但他想“如果连我都放弃这群孩子,那他们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于是他毫不气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所带班级特殊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班的班规,并以兄长的身份与学生交谈,随时与科任老师交换意见,与学生家长沟通。他的真诚打动了学生和家长,该班学生生活、学习习惯逐渐好起来。学期结束时,该班被学校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十八年来,在闭塞的湖畔,在偏僻的乡间,孙老师的从教之路,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他只想扎根湖区,播种知识,实现自己“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孙老师说,做躬耕教育的“逐梦人”,感到无比满足。在工作上,他以校为家,从未耽误过一节课,疫情期间,他主动留守,一年中仅回家一次;在生活上,他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业务上,革新教学理念,形成自己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平时还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多次获得市、区级教学技能及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湖区孩子们的“筑梦人” 

  作为一名80后老师,孙老师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他经常阅读教育刊物,积极参加各级研修培训、名师工作室,这不仅开拓了他的视野,也让他在班级管理中,更加游刃有余 

  孙老师坚持“立德树人”,总是给予留守儿童、贫困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借助言语、关爱活动等方式构建真挚师生关系。孙老师自己出资购买奖品,变着花样激励学生进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孙老师要求自己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特点,开发每一位学生潜能。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以爱心付童心,笑看教苑迎朝阳”他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刻在自己的心中。他与学生做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他还在全校的留守儿童中,选了5名最困难的学生,做他们的代理家长,密切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进行家访,辅导他们的学业他既是孩子们思想上的引路者,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保护者,是湖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筑梦人”。 

  站在讲台上的“圆梦人”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孙老师深知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就无法胜任这一光辉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把“育人”和“育分”有机结合,真正地回归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使命,让课改理念与要求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2021参加市基本功大赛活动,评委高度评价他:“孙老师的课很好阐释了‘融学课堂’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目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高效的课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近几年连续四次获得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仅2022年就向洪泽中学、洪泽湖高级中学输送了22名优秀学子,为历年之最,不断圆湖区孩子进入高一级学府的升学梦。 

  默默坚守湖区十八载,辛勤耕耘只为育桃李。孙缪焰老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他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大湖学子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在湖区延伸。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责任编辑:朱璐

孙缪焰:扎根湖区教育的“外乡人”
——淮安市老子山九年制学校教师孙缪焰事迹
发布时间:2023-07-1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孙缪焰是淮安市老子山九年制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老家在南通市,属于标准的外乡人。 

  当和孙老师开玩笑说“你是个‘外乡人’时”,他一定会和你“急”——“我不是‘外乡人’,我的心早已在老子山安家了”从2005年9月参加工作,他就加入湖区教育的洪流,成为湖区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不知道为啥,我总怕别人说我是‘外乡人’”孙老师笑着说,虽然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南通,从身份上讲确实是“外乡人”,但是从情感上,自己已经爱上了老子山这片热土,已经把自己当成是“大湖”人了。 

  十八年来,他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淮安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淮安市青年岗位能手、淮安市代理家长工作先进个人、洪泽区学科带头人、洪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洪泽区学生管理先进个人等,在近三年的学校年度考核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躬耕教育的“逐梦人” 

  十八年前,毕业于南通大学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孙缪焰本来有多种选择,但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偏远湖区,他用青春的汗水,为湖区孩子带去希望与爱心。刚来老子山的他举目无亲,生活不适应,所带班级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导致违反学校纪律,打架斗殴的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经常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许多学生家庭情况特殊复杂,学生和家长对年轻教师非常不信任。学生魏广军化名)曾对孙老师这样说:“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工作经验,凭什么来管我,我爸说只要我能拿到毕业证就行了”听了这样的话,孙老师虽然很委屈,但他想“如果连我都放弃这群孩子,那他们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于是他毫不气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所带班级特殊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班的班规,并以兄长的身份与学生交谈,随时与科任老师交换意见,与学生家长沟通。他的真诚打动了学生和家长,该班学生生活、学习习惯逐渐好起来。学期结束时,该班被学校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十八年来,在闭塞的湖畔,在偏僻的乡间,孙老师的从教之路,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他只想扎根湖区,播种知识,实现自己“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孙老师说,做躬耕教育的“逐梦人”,感到无比满足。在工作上,他以校为家,从未耽误过一节课,疫情期间,他主动留守,一年中仅回家一次;在生活上,他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业务上,革新教学理念,形成自己轻松活泼的教学风格。平时还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多次获得市、区级教学技能及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湖区孩子们的“筑梦人” 

  作为一名80后老师,孙老师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他经常阅读教育刊物,积极参加各级研修培训、名师工作室,这不仅开拓了他的视野,也让他在班级管理中,更加游刃有余 

  孙老师坚持“立德树人”,总是给予留守儿童、贫困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爱,借助言语、关爱活动等方式构建真挚师生关系。孙老师自己出资购买奖品,变着花样激励学生进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孙老师要求自己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特点,开发每一位学生潜能。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以爱心付童心,笑看教苑迎朝阳”他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刻在自己的心中。他与学生做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他还在全校的留守儿童中,选了5名最困难的学生,做他们的代理家长,密切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进行家访,辅导他们的学业他既是孩子们思想上的引路者,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保护者,是湖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筑梦人”。 

  站在讲台上的“圆梦人”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孙老师深知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就无法胜任这一光辉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把“育人”和“育分”有机结合,真正地回归教育的初心、回归教育的使命,让课改理念与要求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2021参加市基本功大赛活动,评委高度评价他:“孙老师的课很好阐释了‘融学课堂’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目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高效的课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近几年连续四次获得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仅2022年就向洪泽中学、洪泽湖高级中学输送了22名优秀学子,为历年之最,不断圆湖区孩子进入高一级学府的升学梦。 

  默默坚守湖区十八载,辛勤耕耘只为育桃李。孙缪焰老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他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大湖学子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在湖区延伸。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