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教31年,2006年被评聘为高级教师,2021年被评聘为正高级教师。他从学科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部门主任到副校长,每个岗位他都能做到勤勉踏实、以德立教。他先后分管过学校的德育、总务、体卫艺、教学、工会等工作。
坚定信念,塑造良好师德
他是一个扶贫帮困,有仁爱之心的老师。31年来,他格外关注弱势群体,无论是对贫困、单亲、留守等家庭的孩子,还是对特殊体质(疾病、残障等)、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特殊的关爱,他也曾积极深入盱眙县穆店乡等开展扶贫工作,尽自己所能,温暖他人。
他还是一个孝敬双亲、弘扬传统美德的老师。2010年,他的老母亲查出心衰竭;2018年,他的老父亲患尿毒症。为了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父母,他把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回家尽孝,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他的这种孝敬双亲的美德,深受同事和朋友的赞誉。
一路走来,他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辅导员、淮安市优秀教师、淮安市师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立德树人,提升育人品质
在工作中,他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人人都是教育者”和“时时事事皆教育”的育人理念。通过学科渗透、岗位设置、自主管理等让学生自主成长,并提炼形成了 “导·践·悟·升”的育人模式。
他担任学校德育处主任期间,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2005年,他在淮安市学校中率先组织成立学校机器人社团。2006年,开始举办学校体育文化节。2007年,开始让逃生疏散演练成为常态。2008年,开始举办学校艺术节……这些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品牌。
2010年,在他的倡议和带领下,成立了“幸福德育工作室”,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班主任和家长朋友。他们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活动,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助推了年轻的班主任迅速成长,激发了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2022年,他担任淮安市网络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还担任了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导师和淮安市“三航”教师培育站的指导专家。2023年,他担任了省乡村小学教育带头人培育站的主持人……
他担任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以及在清河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大力推进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精品社团、课程超市等随之迅速开展起来。2010年,他率先提出了“红领巾志愿者”项目。此项目通过实践,于2018年成功申报省品格提升工程,并于2020年被省教科院评为“精品项目”。
在他担任德育主任以及分管德育副校长期间,学校每年在德育方面获市级及以上表彰或奖项10次左右,学生每年在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200人次左右。
刻苦钻研,提升专业素养
他轮换了多个岗位,但是,课堂教学从未离开过。主教数学学科31年来,形成了“灵、实、活”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提出了“理性课堂”的教育主张,总结了“理性课堂”教学模式,并出版了个人研究专著《追寻数学的理性》。近几年,他多次获得数学教学质量一等奖、爱心辅导质量奖、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指导老师等。课例《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江苏省教研室“教育新时空·名师课堂”栏目现场直播。《圆的认识》等6节课分别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他独立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10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围绕课题撰写的《数学活动经验与综合实践课的思考》等10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另外,《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等2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学刊》《江苏教育》等。
责任担当,引领团队发展
在校内,他担任“青蓝工程”的指导老师。在校外,他担任淮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副教授以及“行知班”学科指导教师。2014年,他的女儿读高中,由于学习压力大,非常渴望家长的陪伴。而他的爱人在医院上班,经常加班。恰恰在这时候,学校委派他去清河区领办一所薄弱学校,他二话没说,直接上任,这一去就是三年!刚好错过了女儿的整个高中阶段。在他担任校长和支部书记期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学校的发展中,从基础建设到内涵发展、从学生素养到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先后获得了“淮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30多项省、市和区级表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美誉度得以大幅提升。
2021年开始,学校又委派他去长征分校担任负责人,在这里,他用坚守延续了百年实小的轻负高质的优良传统,用改革打开了长征与实小同质异景的窗口,用创新绽放了“双减”的精彩(学校“双减”做法被人民网进行宣传),用真情稳定了大半非实小编制(长征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来自淮阴区的各个学校)老师的工作归属感,用智慧解决了招生工作中老百姓渴求上学的愿望与学校承载力不足的矛盾……
31年来,他靠正直的人格品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赞许和上级的认可。虽没有惊天动地,却也在自我绽放!现作为校区负责人的他,在逐梦教育的征途上,定会矢志不渝地做一名立德树人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