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盱眙县仇集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他扎根山区二十一载,单腿立教十二年。他发起的“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山娃“1+2=1”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吴凯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淮安市优秀共产党员、淮安市道德模范、淮安市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单腿立教的“钢铁站神”
2011年的一场车祸,吴老师左腿截肢。至今,他的残肢里还留着两块钢板,到下雨天就隐隐作痛,他把自己当作教育学生的“资源”,每当学生有厌学情绪或自卑心理时,他总能以自己的坚强与乐观感染学生,帮孩子们建立自信。
在担任校长前,吴老师一直坚持做班主任。“他的工作量比我们老师高出许多。”同事们都很佩服他,“他上课都是‘一站到底’。”对此,吴老师总是说:“坐着上课没有状态。”因为长期站着授课,吴老师原本健全的右腿关节现在已经弯曲,走得多了,或者站得久了,残肢还会被假肢磨破渗血。
担任校长后,吴老师除了上课还要做好管理工作。操场、食堂、宿舍,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他蹒跚的身影,每天都要走一万步以上。
在校园乒乓球桌旁,师生们经常看到吴老师和同学们打乒乓球。孩子们围在球桌旁,一边喊着“加油”,一边为吴老师捡球,这是吴老师和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
吴老师的一言一行,师生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他的“与众不同”赢得身边人的敬佩,学生们背后亲切地称吴老师为“钢铁站神”。
言传身教的“硬核校长”
作为一名山区寄宿制学校的校长,蹒跚的吴老师努力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次家访,吴老师发现许多农户在拆迁中将石碾、石磨、拴牛石等“老古董”散落在废墟上,他说:“这不是劳动教育的最好载体吗?”于是“下乡收石”便成了吴老师的又一份工作。刚开始,有些村民把他当成文物贩子不愿搭理。经过多次登门拜访,吴老师耐心解释,村民们对学校为孩子成长着想的举措而感动,很多村民主动捐出家中的老石器。目前,校园里小小“石博园”已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孩子了解农耕文化的基地。
吴老师担任校长后,把校园里6亩闲置地划分给各个“爱心家庭”,让山爸山妈带着山娃种植。去年暑假,仇集中学“山里娃”农产品在县城义卖,受到市民“追捧”,盈利4000多元。“这是孩子们一次难得的体验。”一位家长评价道。
为了给孩子们送上夏日清凉,吴老师多方“化缘”,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捐,为9个班级安装了18台空调。2019年,学校来了一位古筝专业的音乐老师,吴老师立刻想到成立山里娃古筝社团。然而,学校却连一台古筝都没有,吴老师又到处拉赞助,为孩子们争取到了20台古筝。
为解决留守山娃周末无人看护的难题,吴老师和同事们克服诸多困难,开展周末托管服务,让山娃在校园里过“有滋有味”的周末生活。学校目前开设了乒乓球、古筝、劳动实践、国画等10个社团。当山娃们在县大剧院现场弹古筝、画画时,老师、家长,特别是孩子们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无法言表的。
留守山娃的“暖心山爸”
作为一名“80后”单腿校长,面对留守山娃的“种种困境”,在学校党支部的支持下,吴老师于2016年发起“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山娃“1+2=1”志愿服务项目,即为每1名留守山娃结对1名“山爸”老师和1名“山妈”老师,组成1个“爱心家庭”。组建好“爱心家庭”后,吴老师又为“山爸山妈”制定亲情呵护留守山娃“五个一”活动,即每天一次看望问候、每周一次沟通交流、每月一次家庭聚餐、每学期一次亲子活动、每学年一次节日陪伴。
七年来,吴老师和他爱人先后“认领”了54个留守子女。七年来,吴老师带领山爸山妈团队为学校300余名留守儿童“配对”了78个“爱心家庭”。七年来,吴老师组织山爸山妈开展了很多温馨感人的关爱留守山娃活动。《一顿特殊的年夜饭》《教师节的礼物——“相亲”见面会》等一系列有深度的活动被《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2019年,盱眙县委向全县推广仇集中学“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山娃“1+2=1”做法。目前,全县组建了2053个“爱心家庭”,共有4000多名留守儿童受益。
在2019年省志交会上,“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山娃“1+2=1”志愿服务项目夺得金奖。2020年,该项目作为往届优秀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受邀参加第五届省志交会展演。2021年,该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
吴老师的默默付出,也影响着他帮助过的孩子们。这些被吴老师关爱过的山娃们考上大学后,自发组建“山哥山姐”志愿服务队。一到寒暑假,“山哥山姐”便和“山爸山妈”一起去关爱留守的学弟学妹们,让爱在大山循环涌动。
“至今仍清晰记得去年中秋,在爱心家庭组建过程中,一个七年级男生扑到我怀里的那份急切。那一刻,再次让我铭记要努力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守在这里,给山娃以希望、以力量,让他们走出大山去,再回到大山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力量。”在去年的全市教育大会上,吴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