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专业运动员,从运动员成长为一名体育教师,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很幸运也很珍惜。从教2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她,怀揣教育理想,不忘初心,在一线基层岗位上恪尽职守,矢志谱写着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朴素而平凡的教育人生。
脚下有操场 心中有学生
她觉得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学生在一起,给学生带去健康的基石。她坚持十几年在笔记本上记载每位学生的锻炼信息,一位学生说:“因为夏老师,我喜欢上了体育课。”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体育成绩一直不好,自从夏老师接班后,她的体能明显增强了。夏老师每天陪着孩子们锻炼,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只言片语,传递着师生间的温情,这是她对学生的责任。
27年间,她高质量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市区小学(六年级)体育学科学业水平监测工作,教学成绩在市区校均名列前茅。她所带的射击运动队连续17年荣获南京市团体冠军,她也多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练员”。
她担任了20年体育教研组长,4年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1年德育副主任,6年南京市小学体育中心组成员,10年玄武区小学体育兼职教研员,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她都能不忘初心,迅速适应,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她所主持的学校体育、德育工作、课程建设、师徒结对、优良学风建设、教师培训等工作成效显著。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里,她没有半点抱怨,那是因为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责任。她个人也获得“南京市斯霞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玄武区先进党员”等称号。
教学有良方 学生有成长
她立足操场深耕细作,提出“力蕴课堂”教学主张,既酿学习能力、蓄锻炼毅力、聚团队合力、蕴课堂活力,铸就了她注重实践的教学品格,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乐与健相融,课内外渗透,师与生共长。
2017年,她参加南京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她大胆创新,通过“四个力”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体育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她作为名师空中课堂小学体育录课第一批老师,备课、磨课、录课,《跟着老师来锻炼》、《时间管理》微课在全市播出。多少个深夜,她潜心设计,组织全市六区近千名学生开展“云上运动会”,提高了学生居家锻炼的兴趣。因为电脑前工作时间长,她身体出现状况,住院手术,但看到家长们肯定的留言,看到学生们运动的快乐,她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她多次获得省小学体育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市教学竞赛一等奖、市“一师一优课”及微课评比一等奖。在省市区教研部门组织的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讲座)近 70 节。
示范有引领 团队有力量
她被聘为“南京市小学体育中心组成员”、玄武区“小学体育兼职教研员”、“玄武区名特优教师签约培养”导师,担任玄武区夏静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以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为抓手,对青年教师培养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校内,她常常深入课堂,从教学、活动、训练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做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区内,她积极发挥主持人和兼职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携团队共同努力,开展“共担一个项目,共研一种课堂,共读一本书籍”活动,开发撰写《跑酷学练赛》、《小学入学适应阶段“儿童一日生活”教师工作指引》等选修课程;主持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单元视阈下“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策略研究》,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指向儿童体质高质量发展的体育课程物力资源开发与再构》,市规划课题《快乐体操: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实践研究》。工作中,老师们有困惑有问题,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方法传授给年轻教师,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期间,3名教师获区学科带头人,6名教师获区优秀青年教师,1名教师获江苏省小学优秀课一等奖,3名教师获南京市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工作室被评为2022年度玄武区优秀名师工作室。
市内,作为市中心组成员,她积极辐射和帮扶远郊薄弱学校,每学期送教、送研到偏远地区学校。线上与新疆伊宁市牵手,主动支持西北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全方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省内,她投身公益活动,在全国“山风计划-共塑阳光”乡村体育教师联合培养公益项目中,帮助乡村体育教师接受专业的体育教学与指导。同时,她受邀担任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专业指导教师,让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体育教育事业队伍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她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