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仁堂,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共党员,江苏省正高级教师。从教35年,戎仁堂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坚持以赤子深情奉献青海学子、以真情大爱助力学生成长、以深度科研拓宽教学视野、以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治理,形成了新时代江宁高中教育特色……他亲自负责的江苏教育援青项目——南京江宁“青海海南民族班”,成了江苏对口支援青海项目的一张“金名片”。
教育援青:以赤子深情奉献青海学子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自2011年起承担对口支援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教育项目,在校内开办“青海海南民族班”,戎仁堂以赤子深情率领同仁奉献“青海班”学子。目前学校已面向青海海南州招生了十二届,培育了一千多名青海藏族学子。高考中,“青海班”学子本科升学率近100%,一大批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名校。在江苏省援青十周年总结大会上,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被青海省政府授予江苏援青 “特殊贡献奖”,且是唯一一个项目。
戎仁堂视学校“青海班”为“国之大计”。作为“青海班”的“领路人”, 他以满腔热忱参与“青海班”管理和建设,学校开辟专门的宿舍、饮食窗口和项目课程,全力办好“青海海南民族班”。青海的孩子长期寄宿在学校,缺少父母的陪伴,戎仁堂每年端午、中秋等传统假日,均和校领导陪伴“青海班”学生过节。2021、2022年连续两年他都亲自到青海参与高考送考和中考招生,宣传江苏“青海班”建设成果,增进南京和藏族同胞的情谊。
2022年12月,江苏放宽疫情管控,学校按要求停课,学生居家线上学习。“青海班”的许多同学也呈新冠“阳性”,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已呈新冠感染症状的戎仁堂拖着虚弱的身体,带头将家中的布洛芬送到“青海班”学生手中。 他号召干部职工“献出一片药,展示民族情”,大家“你几片、我一盒”捐出药片,“青海班”学生平稳度过了疫情期。
戎仁堂和老师们用爱心、耐心、责任心浇灌在江苏的一株株民族教育的“格桑花”。目前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青海班”学子谢学奕在接受采访时说:“母校的校长和老师不仅交给我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做人。”
聚爱育人:以真情大爱助力学生成长
戎仁堂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和学困生、贫困生、病困生“结对”共学、共助,坚持以真情大爱凝聚有温度的教育。
2022年的暑假,戎仁堂接待了司徒晨轩这位特殊的毕业生。“戎校长,现在大学也很照顾我”“戎校长,上学期我的综合成绩是全专业第六,这学期期末是第二”“校长,我还参加了系里的辩论队”……司徒晨轩从9岁起就下肢截瘫,一直与病魔搏斗,与轮椅为伴。司徒晨轩在江宁高中就读三年,学校免去了她的学杂费,专门安排宿舍供她和妈妈居住。戎仁堂一直关注司徒晨轩的成长,她如愿考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当她在为大学学费和住宿生活发愁时,戎仁堂不仅自己捐款资助,还多方联系爱心人士,化解实际困难。
像这样用真情有温度地助生爱生的故事还有很多。李胤同学父亲患病,母亲也没有什么收入,2022年高考李胤考上了南京大学,戎仁堂为其多方奔走筹措,解除了后顾之忧。
深耕课堂:以深度科研拓宽教学视野
戎仁堂崇尚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他深耕课堂,即使担任学校“一把手”,仍然坚持课堂教学,坚持教育教学研究。他获得过南京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他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2022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戎仁堂以深度科研拓宽教学视野。2022年,他基于大单元和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新体验教学”主张——教师要创造体验课堂就要预先“体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要利用好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尝试体验与反思。他多次在省市区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如2022年在江苏“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开设《<望海潮>与<扬州慢>》一课,广受好评;他还在江苏、陕西等地开设语文专题讲座。他十分关注前沿教学理论,并深入研究。他有关体验式语文、语篇分析、问题链与两岸语文体验比较等专题的20多篇系列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发表,其中核心期刊发表6篇。他主持了3项省级立项科研课题,其中“体验性理论创新类”研究成果,获“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他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戎仁堂主持“南京市江宁区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指导区内外青年教师开展体验课堂实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拓宽教学视野。目前已培养出“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宁区学科带头人”“江宁区优秀青年教师”等多名优秀教师。
创新管理:以协同育人推进学校治理
江宁高中是有着90年办学历史的“县中”,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戎仁堂秉持“崇德·力行”的校训,以高度的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体系,以协同育人理念完善学校治理的新机制。
戎仁堂结合“协同育人”理念和学校文化标志——“承露”雕塑,设计了“承露青年品格习养行动”,通过“承露课程”开发、主题活动引领、日常践行积淀、多元叙事评价等行动,着力培养 “新时代承露青年”。他通过“承露青年品格习养行动”项目,建构具有江宁高中特色的家、校、社三级“协同育人”机制,该项目被列为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江宁高中努力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多元参与,多元主体间实现了相互合作、民主协商、共同治理。在学校生源质量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戎仁堂一再以“协同育人”理念叮嘱教师们:“乡村孩子比较多,我们要协同多方力量育人!成就一个学生,就是改变一个家庭,照亮一片社区。”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连续九年获得南京市素质教育评价含金量最高的大奖——“突出贡献奖”,是全市唯一。2022年,学校承办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展示——普通高中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主题活动。2022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和“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戎仁堂开展“协同育人”的座右铭。如今,戎仁堂仍坚守在高中教育的一线,耕耘着自己的协同教育理想,谱写着朴素而华美的教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