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继华,1990年7月毕业于南通师专中文系,同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教33年,现担任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戴校长为人谦逊、儒雅、平和、低调,但内心丰富而坚毅。 2012年、2014年相继评为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后,有老师开玩笑说:“作为老师,您已经到了天花板了。”他笑笑:“我没想太多。以前只想做个好老师、好班主任,现在只想把学校管理好,对得起师生,对得起组织的厚爱与信任就行了。”
每到年终岁末,戴校长总是认真回首一年的工作:作为书记、校长,今年做了些什么,学校有哪些发展、变化、收获和亮点;作为语文老师,这年度有没有进步。如有缺憾,他往往很自责。
他常以校为家,教学楼道、教师办公室、学生公寓、食堂等角落,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电梯里、连廊上、餐桌边,甚至在卫生间,他都会与孩子们聊上几句,问是哪个班的、啥组合、寄宿还是走读,班上老师怎么样,是否喜欢食堂夜宵,晚上睡得怎么样。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个年过半百的校长,校园林荫大道上,常常会听到一连串的“校长好”,他总是微笑着回以“你们好!”近一两年,他经常说:“可能年龄大了,我有些啰嗦。”可老师们明白,那是他对学生爱得深沉。
宋代苏轼评价陶潜的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诗质朴中透着绮丽,清癯间显出丰厚。戴校长的管理也呈现类似的特质,工作中没有惊天动、泣鬼神的豪迈,而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彰显出教育人素朴深切的情怀。
学校是一个微型社会,难免出现不和谐的人事,比如有偿家教、“畸形”争优等。对此,戴校长不畏阻力,勇于改革和担当。为了杜绝有偿家教,戴校长以身作则,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对老师苦口婆心地规劝和引导。2021年学校被表彰为“南通市首批无违规补课示范学校”,获评南通市“第一等次”学校,并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校园”的称号。 为了规范争先创优行为,规避廉政风险,2022年,戴校长提出了“优是干出来的,不是要来的”倡议。亲自起草、修改年度考核方案,对教育教学实绩、工作量、敬业态度等作了较大幅度的倾斜,在教代会上获全票通过。以往向领导要“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戴校长说:“学校要发展,要敢于和校园内的不正之风作斗争。评优评先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是管理的常识。我们宁可得罪一小撮人,也不能寒了绝大多数人的心。”这两年学校的其他改革,也是基于这一理念实施的,效果很好。
为了将“立德树人”这一任务落地落细,2022年,戴校长在原有“三风一训”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适切教育,臻之良善”的主张,也就是“办适切教育,育良善之才”。他认为,适切的教育,是适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是舒适、切要的教育,也是切中肯綮的教育。良善,是指学生“德立人树”后的理想状态:身轻体健、道德优美,学术纯粹、胸怀坦荡,有志向、有爱心、有担当、有作为。
围绕这一主张,戴校长努力打造“四张名片”:“‘一体双翼型’‘双带头人’”培养机制、“康正”德育、“真境”课堂、“和美”后勤。“‘一体双翼型’‘双带头人’”培养机制,指以备课组为“一体”,以名师工作室与“青蓝结对”为双翼,努力将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将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从而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真境”课堂意在“求教学之真”“觅核心素养生成之境”;践行“真境”课堂的同时,他强调一定要做实“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围绕“真境”课堂,戴校长亲自上示范课、做讲座,近两年先后出版三部专著,发表近20篇论文。“康正”德育,“康”指身心健康;“正”指思想道德、行为端正,同时拥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和美”后勤,指打造精致的物态文化,打造和谐舒心的生活环境。2022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考试管理先进学校。多家媒体对“四大名片”建设成果作了深度报道。
辛弃疾诗云:“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桃李固然可人,但一经风雨就黯然失色。而乡野的荠菜,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延伸出油油的绿意。戴校长说:“不羡城中艳桃李,甘为溪头荠菜花。”还说,这是他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