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恒,扎根职业教育基层岗位16年。凭着勤勉、实干、创新、奉献的精神,不断实现着他教师生涯的精彩蜕变。个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个人,姑苏高技能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称号。
练就过硬本领,光亮学生自强不息的匠才路
“教师强,则学生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顺应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个人技术技能,张恒主动请缨参加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他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作为江苏省数控车床装调与维修、通用机电赛项集训队教练,带领江苏队两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同时,他还积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2021年,其领衔的教学创新团队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担任教练期间,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8项。都说张老师指导的学生个个优秀,很多人羡慕他运气好,带的学生好,殊不知张老师指导学生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了他以前自己参赛所付出的。张老师常说:“你可以对自己狠一点,但对学生不行,你得科学指导他们,得让他们明白参赛的意义、追求的真谛。” 每年的国赛、省赛,他都放弃了休息时间,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他到处搜集资料、研究技术难题。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学校实训车间,总有那抹激情洋溢指导学生进行竞赛训练的身影。他常说:“我最欣慰的不是自己获得荣誉的那一刻,而是我的学生能有‘一技之长’,从容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如今,他的学生,有的被保送到本科院校就读,有的获得了江苏工匠和江苏制造工匠等荣誉称号,更多的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潜心教学科研,点亮教师专业成长的追梦路
张恒老师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自我驱动是教师发展的第一动力。”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教学反思,近五年在《锻压技术》等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江苏省级以上职业教育教改课题7项,开设苏州市级以上教学科研及技能培训讲座20多场次。作为学校专业群负责人,他始终坚持产教融合的建设思路,在学校成功创建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江苏省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江苏省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等项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持开发《典型数控机床机械安装及精度检测》、《数控机床维修》等5门项目化课程,2门获得市级精品课程。主持和参与苏州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2021年,主持教学成果《高新区校企共建“四融一体”产教融合生态圈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主持教学成果《三化引领、平台支撑、融合育人—发展共同体愿景下中国特色学徒制“常熟实践”》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他始终把“四有”好教师的标准作为自身不懈的追求,用实际行动带动一批有情怀、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他所在的专业,从开始的几名教师会操作数控机床,到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担当数控实训教学任务。在他的指导下,6名教师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主动站位担当,照亮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
新时代职教人,心中有梦想,肩头有担当。张恒时刻提醒自己要勇于奉献,争做带头人。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智能制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线,从教学大赛、技能大赛、教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教师规划成长计划,建立了以江苏省技术能手、国赛金牌教练、省级教学名师、市级技能大师、企业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多岗位实践让他对产业需求和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针对当前部分中职学生发展愿望不强烈、发展定位不清晰、发展信心不充足等问题,作为学校负责人,他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的办学思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与班主任一起家访,与学生谈心解决学习困惑,与教工职工谈话解决生活困难,与专业骨干研讨专业发展,护航学生更好成才、教师更快发展、专业更强建设。
职业教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回顾张恒老师的成长轨迹,靠着他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激情与奉献,靠着他对工作责任的使命与担当,一如既往在职业教育广阔的天地里,以科学的专业精神和严谨的工匠精神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