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尺讲台育英才,一生秉烛铸师魂。
一堂思政课上,巴瑶老师以感动中国的重庆山火救援新闻开场,讲述“国之大者”和“使命担当”的分量。细致耐心的讲解,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着高中生坚定理想信念,并把“强国复兴有我”的目标,转化为高三学习生活、奋斗向前的每一步。
执教26个春秋,桃李满天下,但她依然激情洋溢、活力满满。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她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担当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去做一面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以德立身,做教育理想的追光者
好的老师,就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自从踏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巴瑶就立志做一名让领导信任、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坚守高中语文教学一线,先后担任12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即使担任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她依然没有离开心爱的课堂,没有离开教育一线。
长年奋战在教学一线,她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她用新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主讲的语文课程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接“地气”,深受学生欢迎。她把人间大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树立学生的信心,用信任增强学生的自尊。沈同学是狂热的理科男孩,不喜欢语文,曾经想要放弃这门学科。她接手班级语文教学后,从兴趣阅读引导,介绍讲解文学经典,还买来《人类群星闪耀时》送给他,让他慢慢喜欢上语文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做课堂“小老师”,给同学们分享读书心得、一起做诗歌鉴赏。有的同学语文成绩不理想,她就个别辅导,培养他们语文思维,启发思考能力。
语文是母语教学,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她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自觉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言论、行为、生活作风、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做学生的楷模,用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实现自我成长。
以德立学,做教育研究的引领者
作为一个研究型教师,巴瑶提出“兴趣语文”的学习口号,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她提出“科研为导、研教一体”,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范式,出版了专著《语文的旗帜》。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她参与和主持了很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吴文化与现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已结题,获得优秀等第。
她以自己的勤奋钻研引领团队的发展,领衔的“四有”好教师团队获评江苏省首批省级重点培育团队。学校语文教研组共有29位语文教师,青年教师比例较高。为了更好引领这些青年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了“语文名师工作室”,聘请她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她目标明确,重视课堂、搞好活动、落实发展,带领工作室成员砥砺前行。她倡议团队“写起来、走出去、出成果”,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在担任工作室主持人期间,她成功申请成为全国教育艺术名师工作室成员,担任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多次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开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学生规划等讲座。
她领衔首届强基班,精心打造项目建设,帮助学生在高中确立高考绝对优势和冲击高校“强基计划”的能力。首届强基班2022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首届强基班本一率达100%,三分之二以上学子进入985、211高校深造,成为同类学校中“平进高出”的典范。
在语文教研的路上,巴瑶传承叶圣陶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受语文之美。她撰写教学论文《基于叶圣陶“教为不教”理论的课堂转型实践探索》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圣陶育人团队》首批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目,《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获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一类项目。
以德立行,做教育信念的守护者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新时代教育信念的价值所在。作为党委书记,巴瑶带头上好党课思政课,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她组织开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守好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底线。在行政工作中,她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勇于创新、勇挑重担,工作中任劳任怨,晚上坚持参加值夜自习,每个周六还要加班开展帮扶工作,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师生树立榜样。
在校园里,老师们称巴书记是“小太阳”。有老师生病了,她立马到家、到医院看望;教职工孩子要上幼儿园、上小学了,她收集好信息,和校长室一起想办法解决;有年轻老师思想波动了、工作有情绪了,她马上找到他们谈心谈话……老师们都愿意敲开巴瑶书记的门。
她像一位慈祥的大家长,把全校师生都装在心里。她强调“一线教师为中心”,蹲点分管年级、教研组、备课组、高三班级,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深入了解教师、学生的需求并及时解决。倾听师生的心声,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密切联系群众。
2022年4月,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校园封闭,2022届高三开启了师生学习、生活共同体模式。巴瑶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吹响集结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冲锋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不忘初心,“疫”路同心,守护高三。在55天时间里,她吃住都在校园,一手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健康安全;一手抓好复习迎考,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在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这所百年名校里,巴瑶一直坚持叶圣陶先生“为人生而教”的教育理念,秉承“自加压力、自主发展”的办学精神。新征程上,她和众多辛勤的老师一起,带着“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美好愿景,迎着朝阳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