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无锡市

刘艺慧:做教育路上的改革者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教师刘艺慧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2019年7月,刚刚独立建制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迎来了首位“掌舵人”——刘艺慧。传承创新,找准文化建设着力点;党建引领,突破师资成长关键点;克服万难,接手硬件改造;凝心聚力,打造教育发展联盟圈,3年新校的改革之路,见证了一位女校长新官不烧“三把火”,俯首甘做“四件事”的胆大心细。
  传承创新,找准文化建设着力点
  2019年7月,刘艺慧服从组织安排,从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来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工作,这是一所刚刚独立建制的新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的私立匡村学校,属于“无锡市省锡中教育集团”,如何让一小这个“老树新枝”焕发独特的文化魅力呢?她结合省锡中提出的毕业生形象设计,思考基于办学底蕴和历史文化的滋养,如何实现集团内文化根脉的延续、育人目标的接力?于是她和团队通过征求家长意见、专家论证、集团内部沟通交流,将省锡实一小学子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敏捷思维、优雅气质、担责能力”的拥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定位了育人目标,用什么样的办学愿景去达成目标呢?她又带领团队一起认真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双减”政策等,期望能把学校建设成一座“绿色创想学园”。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彰显儿童生命活力的“绿色·创想”课程生态文化。2022年,该项目成功立项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特色文化项目。《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党建引领,突破师资成长关键点
  学校刚刚独立建制,90后教师占比近80%,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只有9人……从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领导,到进入集团名校当校长,刘艺慧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如何获得团队认可,并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蓬勃发展。她果断发挥党建引领力、向心力,以“‘至善’好教师”团队为抓手,以身示范,带领团队共同发展。每天早晨五点多,她就起床,开车近半个小时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3年多来,“校长热线”全天候在线,刘艺慧每天都会走进教室上课、听课,台上台下不停歇的脚步记录着她对团队的陪伴;夜幕降临,依旧也可以看到校园里一群人夜办公的身影。“奶茶社交”“盲盒卡片”……在鼓励年轻团队成长这件事上,刘艺慧想了很多妙招。她还创新双培养机制,成立青年教师教育研究班、后备骨干成长营,把优秀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党员、中层管理后备干部。科学的制度引导,柔性的人文关怀,让省锡实一小成长迅速。三年来,先后有近30名教师在全国、省、市比赛中拔得头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也由原来的9名增长到60名,其中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5人。“‘至善’好教师”团队被评为无锡市首批“四有”好教师团队。她带领团队近三年共申报成功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等近10个项目,本人在《人民教育》《语文建设》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克服万难,完成硬件改造重要点
  带头做科研、带头做实事……从2019年7月接手省锡实一小开始,刘艺慧刷新了数个“第一”。而她接手学校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难题就是2019年暑期的跑道重建。那段时间全国各地陆续爆发跑道问题,如何应对家长质疑、获得家长支持来重建跑道是她要认真思考并落实的大事,否则引发舆情,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多方协商后,学校成立了由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跑道建设社会督导小组”,随着工程推进参与到建设的各个环节。她也顶着炎炎烈日天天盯着施工。开学前,跑道终于建成了,但是家长还是不放心投入使用。如何打消家长的顾虑呢?最后刘艺慧想到以承办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形式,让大家一起来使用跑道,检验跑道的质量。最后,区运动会圆满举行,跑道也顺利投入使用。
  因为区域生源增加,为保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2022年最热的暑假,刘艺慧又“带头”让出了校长办公室,一呼百应之下,学校的整个行政用房都改为了教室。行政班子拧成一股绳,目标一致:先保证孩子们有教师、有教室。
  凝心聚力,打造教育发展联盟圈
  作为惠山区党代表、区委教育工委“1+6”书记工作室第四片组工作室书记,她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片组13所学校开展各项联动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组织片组十几所学校在惠山区美术馆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举办了“童心筑梦 艺路传薪”师生艺术作品展,获得广泛赞誉。作为惠山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牵头学校,她又精心组织各级联合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动共同体内比较薄弱的民办学校共同发展。作为青海省海东市东西部结对手拉手学校,她先后给青海来学习的领导、老师300多人次上公开课、作讲座;主动结对青海学校贫困学生,架起跨越千里扶智助教、济困助学的“爱心桥”。
  近三年来,学校相关活动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江苏教育报》等媒体发布,组织《幸福在我心俚“巷”》等寻访活动获省、市特等奖。学校多次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荣誉称号。
  努力把一所新校,改革成“标杆校”,这似乎是刘艺慧27年从教生涯的“主题”。她先后在4所学校留下足迹,职位变更之间,烙印下这位女校长对无锡教育的赤诚和热血。 

责任编辑:周灵

刘艺慧:做教育路上的改革者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教师刘艺慧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3-07-0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2019年7月,刚刚独立建制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迎来了首位“掌舵人”——刘艺慧。传承创新,找准文化建设着力点;党建引领,突破师资成长关键点;克服万难,接手硬件改造;凝心聚力,打造教育发展联盟圈,3年新校的改革之路,见证了一位女校长新官不烧“三把火”,俯首甘做“四件事”的胆大心细。
  传承创新,找准文化建设着力点
  2019年7月,刘艺慧服从组织安排,从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来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一小学工作,这是一所刚刚独立建制的新学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的私立匡村学校,属于“无锡市省锡中教育集团”,如何让一小这个“老树新枝”焕发独特的文化魅力呢?她结合省锡中提出的毕业生形象设计,思考基于办学底蕴和历史文化的滋养,如何实现集团内文化根脉的延续、育人目标的接力?于是她和团队通过征求家长意见、专家论证、集团内部沟通交流,将省锡实一小学子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健康体魄、敏捷思维、优雅气质、担责能力”的拥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定位了育人目标,用什么样的办学愿景去达成目标呢?她又带领团队一起认真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双减”政策等,期望能把学校建设成一座“绿色创想学园”。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彰显儿童生命活力的“绿色·创想”课程生态文化。2022年,该项目成功立项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特色文化项目。《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党建引领,突破师资成长关键点
  学校刚刚独立建制,90后教师占比近80%,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只有9人……从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的领导,到进入集团名校当校长,刘艺慧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如何获得团队认可,并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蓬勃发展。她果断发挥党建引领力、向心力,以“‘至善’好教师”团队为抓手,以身示范,带领团队共同发展。每天早晨五点多,她就起床,开车近半个小时赶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3年多来,“校长热线”全天候在线,刘艺慧每天都会走进教室上课、听课,台上台下不停歇的脚步记录着她对团队的陪伴;夜幕降临,依旧也可以看到校园里一群人夜办公的身影。“奶茶社交”“盲盒卡片”……在鼓励年轻团队成长这件事上,刘艺慧想了很多妙招。她还创新双培养机制,成立青年教师教育研究班、后备骨干成长营,把优秀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党员、中层管理后备干部。科学的制度引导,柔性的人文关怀,让省锡实一小成长迅速。三年来,先后有近30名教师在全国、省、市比赛中拔得头筹,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也由原来的9名增长到60名,其中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5人。“‘至善’好教师”团队被评为无锡市首批“四有”好教师团队。她带领团队近三年共申报成功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等近10个项目,本人在《人民教育》《语文建设》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克服万难,完成硬件改造重要点
  带头做科研、带头做实事……从2019年7月接手省锡实一小开始,刘艺慧刷新了数个“第一”。而她接手学校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难题就是2019年暑期的跑道重建。那段时间全国各地陆续爆发跑道问题,如何应对家长质疑、获得家长支持来重建跑道是她要认真思考并落实的大事,否则引发舆情,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多方协商后,学校成立了由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跑道建设社会督导小组”,随着工程推进参与到建设的各个环节。她也顶着炎炎烈日天天盯着施工。开学前,跑道终于建成了,但是家长还是不放心投入使用。如何打消家长的顾虑呢?最后刘艺慧想到以承办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形式,让大家一起来使用跑道,检验跑道的质量。最后,区运动会圆满举行,跑道也顺利投入使用。
  因为区域生源增加,为保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2022年最热的暑假,刘艺慧又“带头”让出了校长办公室,一呼百应之下,学校的整个行政用房都改为了教室。行政班子拧成一股绳,目标一致:先保证孩子们有教师、有教室。
  凝心聚力,打造教育发展联盟圈
  作为惠山区党代表、区委教育工委“1+6”书记工作室第四片组工作室书记,她积极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片组13所学校开展各项联动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组织片组十几所学校在惠山区美术馆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举办了“童心筑梦 艺路传薪”师生艺术作品展,获得广泛赞誉。作为惠山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牵头学校,她又精心组织各级联合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带动共同体内比较薄弱的民办学校共同发展。作为青海省海东市东西部结对手拉手学校,她先后给青海来学习的领导、老师300多人次上公开课、作讲座;主动结对青海学校贫困学生,架起跨越千里扶智助教、济困助学的“爱心桥”。
  近三年来,学校相关活动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江苏教育报》等媒体发布,组织《幸福在我心俚“巷”》等寻访活动获省、市特等奖。学校多次获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荣誉称号。
  努力把一所新校,改革成“标杆校”,这似乎是刘艺慧27年从教生涯的“主题”。她先后在4所学校留下足迹,职位变更之间,烙印下这位女校长对无锡教育的赤诚和热血。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