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无锡市

魏星: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探航人

——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魏星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魏星,现任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所长,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外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他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地在教学改革中奋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包含丰富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内涵,在教育领域更需要改革创新的勇气与魄力。魏星用他的勇气与智慧,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成就教师的“最美”。
  他是一位精神明亮的探航人。认识魏星的人都说他品行好,有很大的人格魅力。魏星经常反思:“教师的人生该怎样过?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过一种按照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操作的充满匠气的人生?缺乏大境界的召唤和生存智慧的指引,过一种没有从容的理性风度和品位的卑微的人生?”他静静的、默默的将研究融入自己的生命,已化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并带动身边的人变得更好,因此他的教师人生是美丽的、敞亮的。
  他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探航人。2022年,《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开辟“魏星谈课改”栏目,分12期推介课改经验,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早在10年前,他在全国首提“按照‘言语生成律’教语文”,创造性地总结出语文教学十大规律——得一律、还原律、变构律、组织律、审美律、共生律、兴发律、契合律、转换律、联结律。这一教学主张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他的主张总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虽然在教研部门工作,他坚持在一线上课。
  魏星的教学创造性更是体现在区域课改的引领上。2020年9月,梁溪区教育局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魏星兼任所长。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想盒子”,研究所成为区域教学改革的智库。他用自己的研究、实践和知识传播,激活了全域教师的教改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22年11月,《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布。这是他参与设计的第四份课改文件。“1+3+X”中的“1”指统帅区域课改的核心育人目标、核心教学主张,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为推进主线,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高质量教学;“3”指课程改革的“三维”,是从整体型、选择型和保障型三个层面立体构建“梁溪课改项目任务群”;“X”是围绕“一核、三维”而创生的“多项”校本实践。这一区域课改推进机制是在多年探索中逐渐形成的。2022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深度学习•梁溪表达”大型系列丛书,全面推介了教学改革的“梁溪经验”。2023年3月,《中国教师》头版介绍了梁溪区的课改经验。毫无疑问,也是在这场改革中,他成为了教师团队的“领航者”。魏星常说:我们要以“改课”来推动“课改”,坚持做正确的事、困难的事、需要时间积淀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以创新破解教学改革的难题。
  他是一位成就教师的探航人。教师最美在成人。魏星站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高度进行教学。在他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妙花”的绽放。他常说,教师的幸福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绽放。这种绽放不仅指向智慧的,更是指向心灵的。通过教学实现育人,这同样绽放了教师的生命。
  成就学生,也成就青年教师,这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教学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是教师。”他始终坚持“课改强师”的理念,真心实意帮助教师成长。他作为主创人员参与无锡市重大课题《无锡特色的教育名师培养工程研究》,找到了卓越型教师身上的“基质”。他组建课改种子团队,依据名师的基质去塑造教师,与志同道合的先行者一起行走。论文写作是教师成长的瓶颈。魏星常常把论文写作当作是一次完整的行动研究,定主题--课堂观摩--论文写作,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江苏“教海探航”征文比赛,每一次比赛都要经历严酷的“水手训练营”训练。近5年来,他指导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5项课题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1人评为江苏省名教师,多人次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魏星名师工作室”已经形成一张名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五年来,他还是无锡市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导师、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等,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人。

责任编辑:周灵

魏星: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探航人
——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魏星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3-07-1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魏星,现任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所长,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外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他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地在教学改革中奋进。“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包含丰富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内涵,在教育领域更需要改革创新的勇气与魄力。魏星用他的勇气与智慧,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成就教师的“最美”。
  他是一位精神明亮的探航人。认识魏星的人都说他品行好,有很大的人格魅力。魏星经常反思:“教师的人生该怎样过?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过一种按照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操作的充满匠气的人生?缺乏大境界的召唤和生存智慧的指引,过一种没有从容的理性风度和品位的卑微的人生?”他静静的、默默的将研究融入自己的生命,已化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中,并带动身边的人变得更好,因此他的教师人生是美丽的、敞亮的。
  他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探航人。2022年,《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开辟“魏星谈课改”栏目,分12期推介课改经验,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早在10年前,他在全国首提“按照‘言语生成律’教语文”,创造性地总结出语文教学十大规律——得一律、还原律、变构律、组织律、审美律、共生律、兴发律、契合律、转换律、联结律。这一教学主张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他的主张总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虽然在教研部门工作,他坚持在一线上课。
  魏星的教学创造性更是体现在区域课改的引领上。2020年9月,梁溪区教育局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魏星兼任所长。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想盒子”,研究所成为区域教学改革的智库。他用自己的研究、实践和知识传播,激活了全域教师的教改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22年11月,《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布。这是他参与设计的第四份课改文件。“1+3+X”中的“1”指统帅区域课改的核心育人目标、核心教学主张,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度学习·思维课堂”为推进主线,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高质量教学;“3”指课程改革的“三维”,是从整体型、选择型和保障型三个层面立体构建“梁溪课改项目任务群”;“X”是围绕“一核、三维”而创生的“多项”校本实践。这一区域课改推进机制是在多年探索中逐渐形成的。2022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深度学习•梁溪表达”大型系列丛书,全面推介了教学改革的“梁溪经验”。2023年3月,《中国教师》头版介绍了梁溪区的课改经验。毫无疑问,也是在这场改革中,他成为了教师团队的“领航者”。魏星常说:我们要以“改课”来推动“课改”,坚持做正确的事、困难的事、需要时间积淀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以创新破解教学改革的难题。
  他是一位成就教师的探航人。教师最美在成人。魏星站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高度进行教学。在他的课堂上,经常看到“妙花”的绽放。他常说,教师的幸福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绽放。这种绽放不仅指向智慧的,更是指向心灵的。通过教学实现育人,这同样绽放了教师的生命。
  成就学生,也成就青年教师,这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教学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是教师。”他始终坚持“课改强师”的理念,真心实意帮助教师成长。他作为主创人员参与无锡市重大课题《无锡特色的教育名师培养工程研究》,找到了卓越型教师身上的“基质”。他组建课改种子团队,依据名师的基质去塑造教师,与志同道合的先行者一起行走。论文写作是教师成长的瓶颈。魏星常常把论文写作当作是一次完整的行动研究,定主题--课堂观摩--论文写作,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每年组织教师参加江苏“教海探航”征文比赛,每一次比赛都要经历严酷的“水手训练营”训练。近5年来,他指导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5项课题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1人评为江苏省名教师,多人次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魏星名师工作室”已经形成一张名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五年来,他还是无锡市青年教师成长训练营导师、南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等,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人。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