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有足够的阳光,我相信花儿总能绽放!”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山村女教师殷世华就是凭着这股朴素而真实的想法,执著于三尺讲台,默默地等待花开。
语文教学中,她积极探索,努力地寓教于乐。“不抛弃、不放弃”更是她的教学原则。面对班中个别写名字都困难的学生,殷老师清楚被关注、被尊重是孩子的本能需要。于是,她便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走近孩子,每天“量身定做”地为他布置一个词、一句诗,一旦不能实现目标,便再降低难度,达到目标,便真心表扬。如此日积月累,即使一个学期该生只学会了十个词语,五句诗,也不枉在教室里坐了一个学期,更不枉见了面叫一声“老师”。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还是位“记忆力欠佳的班主任”。她怕自己会很难记住新生的名字,显得对学生不尊重。于是每学年开学前她除了备课,就是认真地是对着孩子的信息卡背诵他们的名字。对老师还很陌生的孩子,从她口中听到自己熟悉的姓名时,总会露出惊喜而羞涩的微笑,而这时的她总会笑得很灿烂!为了尽快了解班中孩子,她给自己的功课是:第一、二两周必须找每位同学谈一次话,以后除了个别交谈外,每个月必须和每位同学交流一次。
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以后,殷老师更忙碌了。她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她相信,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所以,面对犯错的学生,她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平等交流。一次暑期“法制夏令营”,殷老师本应带着曾经犯错的学生参加,但怕给孩子们造成心理压力,她特意挑选了其他学生共同参与,途中她有的放矢地和大家一起游戏、玩笑,气氛融洽。活动大本营中受到管理人员一致好评。午餐时间,当殷老师把菜礼让给孩子们时,孩子们是那么淳朴而又有礼地给她夹菜,她内心感慨万千:只要有爱,再迟,花朵总能绽开!
打开殷老师的抽屉,里面总有花伞和感冒药。殷老师说,有一次上课她咳嗽了两声,下课后一位女生竟塞给了她两粒润喉片。感动之余,她很惭愧:孩子都能如此细心、体贴,何况老师呢?从此以后她就为孩子们备了感冒、咳嗽等简单药品,以备孩子不时之需。偶尔,意料之外的雨丝,淋湿了放学回家的孩子,更淋湿了殷老师的心:如果能多有几把伞借给孩子该多好呀!于是,殷老师的抽屉里就多了好多花伞,下雨了,忘带伞了,大家会来找殷老师借,第二天一早,小花伞又像蝴蝶一样一个不落地全飞回到她的身边。不同的是,花伞翅膀更整齐,颜色更鲜亮了!
农村初中,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居多,为了使学生校内校外都有人管理,尤其是节假日不出现教育的“真空”,真正实现学生“离校不离教”,殷老师和学校领导一起精心策划组织“德育无假期”活动。学校以各行政村为单位,以就近、方便为原则,将全校学生进行重组,每个自然村确定两位德育指导老师,实行分片管理,对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通过组织石头画、水果拼盘等系列活动,丰富着山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殷老师的爱,像春雨,细腻无声。清明扫墓,她和孩子们同行,一路徒步,蜂蝶相伴,阳光热情。同学们个个脱了棉外套,只有孤儿女孩A,还“固执”地穿着褪了色的羽绒服。当殷老师走近她看到那翻卷得不成样子的棉毛衫时,什么都明白了。回到家,殷老师就开始整理衣橱。当她看到曾经熟悉的红、黄、蓝在女孩的身上如跳跃的音符般美丽时,她也快乐得像个孩子。以后的日子里,和有需要的孩子一起分享衣物,也成了她的习惯。
潜心教育的殷老师收获颇丰,她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能手、宜兴市教学能手,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无锡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江苏省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等,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区、市前茅,发表了论文、心得、校园新闻百余篇。
2023年担任校长以来,每日来回奔波两小时和班主任们一起迎接校园的朝霞和青春少年,心中充满着期待。她渴望在“双减”中提升孩子学习能力,提升教师幸福感,一路摸索、努力,可却亏欠于家里的儿女……
殷老师说“悉心探索,潜心育人”是她的座右铭,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是个爱笑的老师,她相信爱和笑容就是阳光,拥有它们,花儿们定会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