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爱学校、爱学生、爱岗位的教师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者”。徐根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用高尚师德和博大师爱成就学子们精彩人生。最近,盐城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和盐城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多次提出全市教育工作者要学习这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校长,让大爱之花开遍盐阜大地。
因为大爱,使她具有调适学子心灵的智慧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开中是一所寄宿学校,对第一次远离父母家庭的高中生来说,每每遇到“心灵之困”“学习之困”“情感之困”和“经济之困”,就需要老师温暖的陪伴和贴心的关爱。她身体力行,从心理健康入手,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扮演着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从铺床叠被、校园安全、饭菜质量到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全程参与,她以实际行动成为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热心帮手和烦恼困惑的倾诉对象,完成了“知心姐姐”到“校长妈妈”的华丽蝶变。
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学生工作中,她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做最难的工作。小葛同学是2020级学生,入学不久就因行为极度异常出现割脉、吃纸、吃粉笔、吃橡皮等现象,被苏州某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这一结果对于孩子的父母无疑是晴天霹雳,无法接受,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学校。而一旦留校,无疑存在巨大隐患,作为教学分管领导,她硬是顶住压力,毅然作出了同意其继续留校住宿就读的申请。为随时掌握小葛同学的状况,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徐校长已记不清与小葛谈了多少次话,讲了多少个故事,流了多少回眼泪,有时是小葛哭,她也陪着一起哭;小葛笑,她也跟着一起笑,哭过笑过一起躺在她的办公室沙发上午休。有一天午练期间,她发现小葛不在班级,独自一人从五楼一直找到一楼,打开92个厕所门没找到,继续一间一间教室找,终于在一间空教室找到了她,徐校长紧紧抱住她,促膝谈心。像小葛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几个,她从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关爱。为了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配合家庭教育,她主动报名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青少年生涯规划师(中级)》等证书。
一位单亲家庭的女生出现“学习之困”,厌学倾向明显,而其母亲忙于生计,母女沟通出现障碍。面对青春期的女儿,母亲束手无策几近崩溃,为此微信联系徐根娣校长寻求相助,她与班主任一起多次登门,一方面与家长交流探讨孩子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认真倾听孩子的烦恼,她用心与心交融的艺术,尝试解开孩子的心结,经过多次面对面沟通,女生情绪逐渐好转并对徐根娣产生了极大的信任与依赖,后来在校午休经常与徐根娣头靠头睡一起,谈理想谈未来,女生的整体学习状况也渐有起色,此后,参加盐城市英语读写大赛还获得一等奖,她坚信每一位开中学子都是一座潜力无穷的金矿。
高中生青春萌动,喜欢别人和被人喜欢都不是一种错误。她不赞成给孩子贴“早恋”标签。有位女生交朋友“过线”,遇到“情感之困”。班主任教育多次无果,找到徐根娣,她首先肯定孩子,理解孩子,后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高中阶段“交往过度”的害处。站在女孩角度,理解她,希望她知道边界、拿捏好分寸,帮助她回忆父母辛苦劳动的场景,探讨自己未来、制定人生规划,经过反复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日渐浓厚,该生当场请求叫她干妈,现在成为一对“忘年交”。
用学生的话说,只要被她“盯”上,你想不行都难,因为你再不努力,就感觉过意不去。在这背后,有她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的执着,也有难以计算的付出。用徐根娣自己的话说,她经常反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的妈妈”,我应该为他们做什么?我还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在实践中,她用学生们看得见,记得住的一个母性的似水柔情和真诚付出,让学生喜欢上了她这个老师。
日积月累,徐校长的事迹在一届一届的学生、家长中流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盐城大众报》专门刊载了《用爱的钥匙打开学生心灵之门》《从“根娣姐姐”到“徐妈妈”》等系列报道,且被“学习强国”平台登载推荐。
因为大爱,使她具有面对孱弱身躯的坚强
作为党员教师,她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和教书育人的职责,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忠诚,对教育的热爱和事业的追求。始终牢记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嘱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担当实干、勇争一流、加压奋进。她视事业为生命,治教严谨,既为经师,更为人师,展示新时代“大先生”的良好形象。
走进开中校园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或在办公室、或在教学楼、或在课堂中、或在学生宿舍,早读、午练、上、下午课堂、晚读、晚自习,每个时段都有她巡视的身影。只要不出差,一周七天,从早到夜,她全程“在线”。她开辟了“16小时校长师生温馨热线”随时接待师生交流谈心。自她参加工作以来,大大小小做过四次手术,无一例外的是,每次都是术后未完全康复就已经出现在课堂上。其中有次术后,十三天才能下床走动,但她二十三天已经到校了,结果当天就倒在了课堂上,回家仅休息一天再次走进课堂,孩子们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向她表达由衷的敬意。每当领导和同事劝她休息,她总是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开中是对我们的信任,耽误不起!开中有今天的发展不容易,只要我在这个位置一天,我都不敢懈怠。”
因为大爱,使她具有勇立潮头争先的执著
从团委书记到办公室主任,从教务主任到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每次角色的转变,她不改初心,以身立教,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备课上课一次不落,作业批改一丝不苟,经常插空跟每位学生面批作业并一一交流,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发展,坚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她的办公室也成了与学生探讨学法的第二课堂。
她潜心问道,安静学问,一心把心思用于育人上。她善于学习捕捉和吸收转化教育发展前沿理论和方式,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路,推动学校的文化特色创建和高质量发展。她悉心钻研教学工作,吸收教育名校等先进地区的教学理念,结合开中实际,创造性提出“四由四生”教学理念,就是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要“由境生趣”“由趣生情”“由情生智”“由智生慧”,注重创设教学场境,生发兴趣,调适情感,进而生成智慧。这一理念得到市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她深入开展盐城市“让学引思、学思融通”教学理念的校本化研究,积极打造“五导一总”的科学高效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并推广。2015年以来,她还先后主持了3个省级、4个市级课题,参与8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及媒体平台公开发表和获奖的论文30余篇。
不计辛勤一砚寒,唯愿桃李满人间。徐根娣同志说,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守,需要付出整个身心;教育于她,从来不只是一份职业,它更是一项事业,一种人生。既然选择了,就当满腔热情并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