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扬州市

周进:不忘援藏初心,情系雪域高原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教师周进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2019年7月29日上午10时48分,周进老师得知自己荣幸地入选了江苏省第四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组,那一刻,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虽父母年迈,妻子常年任教高三双班兼班主任,孩子正读初二。纵有不舍,但“谁家没有困难,组织委以重任,那是对我的信任,怎能撂挑子不干”,周老师如是说。火热的8月,他毅然决然地挥手告别家人奔赴雪域高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生活。

三年援藏生活,除了让他体验到了异域特有的风土人情,更让他深深体会到:“援藏”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他清楚地记得,刚到拉萨,他要去学校四楼报到。在爬楼梯的过程中,因为缺氧,几位支教老师全部体力透支。面对高原,“人定胜天”成了空话,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第二天他们就一人买了一辆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因为低压缺氧,晚上失眠更是常态化。但这一切并未能使他退缩。“缺氧不缺精神、气压低标准不低、海拔高要求更高”,这是援藏教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使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定地做江苏教育良好形象的构建者。援藏三年,学校一直安排他任教初三双班并兼任教研组长。三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戏剧化的跌宕人生,有的只是他和当地师生相处的一个个平凡而美好的小故事。

在拉萨,周老师总喜欢对学生说:“你们和我的儿子年龄相仿,看见你们,我就想起了儿子。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孩子。”孩子们也亲切地称他为“周爸”。2020年,他任教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叫扎西,常因违纪而被批评。一天他作业未交,晚自习下,周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扎西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老师的批评。这时,正赶上周老师的儿子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打电话过来,父子二人聊了学习也聊了生活,其乐融融。通话结束,周老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点吗?他说道:“扎西,我在这里最牵挂的是我的儿子,你的父母最牵挂的是你,如果我的儿子像你这样叛逆,你说我在这里能不能安心工作呢?同样,你的父母看到你现在这样,他们能安心吗?”扎西若有所悟地摇了摇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多次沟通,扎西在课上的表现明显好转。2022年7月17日,周老师打开微信,发现有陌生人添加他为好友,一聊才知道对方竟是已读高二的扎西。当周老师告诉扎西,援藏期满,此刻自己正在返回的路上。扎西有点失落,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逢年过节,都有很多孩子发祝福信息给他,周老师常感慨:“有生如此,师复何求?”


每学期,周老师都会自费购买许多文具奖励给上一学期中成绩优异、进步显著的学生。拿到奖品的同学非常开心,没有拿到奖品的学生充满羡慕。周老师借此机会他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真正的考验——中考即将来临,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你们最好的奖品。”淳朴的藏族孩子们深受启发,课上积极参与,课后认真钻研,你追他赶,班级均分自然就进入到年级前列,他们的个人小目标也都能圆满实现。

为了践行“传帮带”,携手共成长,他坚持一课一研,推行导学案,并开设多节示范课。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初三需进行网络授课。接到通知,他立即着手摸索新的授课方式、准备课件和教案,并和同组老师在线教研。他还主动和同轨年轻老师结对。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多位徒弟收获颇丰:曾洪春老师在“2019年内地西藏班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物理组二等奖,在2020年“苏中杯”赛课中获得理科组一等奖;初次任教初三的罗拥措姆老师的班级在2021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表彰。如今虽相隔千里,但他们的教研之路一直未停!

2021年西藏自治区启动中考改革,物理分成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面对这种全新的模式,他除了发挥援藏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充分调动其他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认真准备,积极迎考。在他的带领下,老师们主动放弃节假日到校为学生辅导实验操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21年和2022年中考中,学校初三物理成绩在拉萨市遥遥领先,周老师也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为了充分发挥援藏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他还积极参与校际的学习与交流。2021年三月他受堆龙德庆区邀请,为老师们做中考物理复习讲座。2022年五月初他被拉萨市教研所安排去墨竹工卡县中学参加活动。期间他除了参与推门听课、教案和学生作业检查,还和学校物理老师就中考复习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五月下旬他再次被学校安排远赴那曲巴青中学做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指导工作扎实有效,受到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耿美琳

周进:不忘援藏初心,情系雪域高原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教师周进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3-08-0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2019年7月29日上午10时48分,周进老师得知自己荣幸地入选了江苏省第四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组,那一刻,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虽父母年迈,妻子常年任教高三双班兼班主任,孩子正读初二。纵有不舍,但“谁家没有困难,组织委以重任,那是对我的信任,怎能撂挑子不干”,周老师如是说。火热的8月,他毅然决然地挥手告别家人奔赴雪域高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生活。

三年援藏生活,除了让他体验到了异域特有的风土人情,更让他深深体会到:“援藏”需要承受大自然对生命的考验,需要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他清楚地记得,刚到拉萨,他要去学校四楼报到。在爬楼梯的过程中,因为缺氧,几位支教老师全部体力透支。面对高原,“人定胜天”成了空话,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第二天他们就一人买了一辆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因为低压缺氧,晚上失眠更是常态化。但这一切并未能使他退缩。“缺氧不缺精神、气压低标准不低、海拔高要求更高”,这是援藏教师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使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定地做江苏教育良好形象的构建者。援藏三年,学校一直安排他任教初三双班并兼任教研组长。三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戏剧化的跌宕人生,有的只是他和当地师生相处的一个个平凡而美好的小故事。

在拉萨,周老师总喜欢对学生说:“你们和我的儿子年龄相仿,看见你们,我就想起了儿子。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孩子。”孩子们也亲切地称他为“周爸”。2020年,他任教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叫扎西,常因违纪而被批评。一天他作业未交,晚自习下,周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扎西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老师的批评。这时,正赶上周老师的儿子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打电话过来,父子二人聊了学习也聊了生活,其乐融融。通话结束,周老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点吗?他说道:“扎西,我在这里最牵挂的是我的儿子,你的父母最牵挂的是你,如果我的儿子像你这样叛逆,你说我在这里能不能安心工作呢?同样,你的父母看到你现在这样,他们能安心吗?”扎西若有所悟地摇了摇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多次沟通,扎西在课上的表现明显好转。2022年7月17日,周老师打开微信,发现有陌生人添加他为好友,一聊才知道对方竟是已读高二的扎西。当周老师告诉扎西,援藏期满,此刻自己正在返回的路上。扎西有点失落,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他什么时候回来。逢年过节,都有很多孩子发祝福信息给他,周老师常感慨:“有生如此,师复何求?”


每学期,周老师都会自费购买许多文具奖励给上一学期中成绩优异、进步显著的学生。拿到奖品的同学非常开心,没有拿到奖品的学生充满羡慕。周老师借此机会他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真正的考验——中考即将来临,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你们最好的奖品。”淳朴的藏族孩子们深受启发,课上积极参与,课后认真钻研,你追他赶,班级均分自然就进入到年级前列,他们的个人小目标也都能圆满实现。

为了践行“传帮带”,携手共成长,他坚持一课一研,推行导学案,并开设多节示范课。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初三需进行网络授课。接到通知,他立即着手摸索新的授课方式、准备课件和教案,并和同组老师在线教研。他还主动和同轨年轻老师结对。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多位徒弟收获颇丰:曾洪春老师在“2019年内地西藏班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物理组二等奖,在2020年“苏中杯”赛课中获得理科组一等奖;初次任教初三的罗拥措姆老师的班级在2021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表彰。如今虽相隔千里,但他们的教研之路一直未停!

2021年西藏自治区启动中考改革,物理分成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面对这种全新的模式,他除了发挥援藏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充分调动其他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认真准备,积极迎考。在他的带领下,老师们主动放弃节假日到校为学生辅导实验操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21年和2022年中考中,学校初三物理成绩在拉萨市遥遥领先,周老师也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为了充分发挥援藏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他还积极参与校际的学习与交流。2021年三月他受堆龙德庆区邀请,为老师们做中考物理复习讲座。2022年五月初他被拉萨市教研所安排去墨竹工卡县中学参加活动。期间他除了参与推门听课、教案和学生作业检查,还和学校物理老师就中考复习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五月下旬他再次被学校安排远赴那曲巴青中学做中考物理复习指导。指导工作扎实有效,受到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耿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