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常州市

陈小刚: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教师陈小刚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为满足更多家长“让孩子至少读完高中”的愿望,体现“站稳人民立场办教育”的民生理念,常州市教育局依托“教科院”教育品牌,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弥补钟楼片区高中资源不足短板,全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2022年,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应运而生。

  幸福校园,一砖一瓦总关情

  作为这所新建校的首任校长,建设一所让师生感到幸福的学校是陈小刚的梦想。鉴于他此前曾在学校、教育局相关处室以及建装中心工作多年,曾先后深度参与了常州多所学校的新建、改建工作,也曾参观过省内外多所名校的校园建筑,建设一所以生为本的校园一直是他的追求。

  如今的附高校园,连廊贯通,风雨无碍。当他上任时,学校建筑方案已经基本定型。面对原方案,他建议增加教学楼与食堂之间的连廊,以避免学生因没有连廊而争先恐后地在楼梯间爬上爬下冲向食堂而可能产生的踩踏风险,也避免了学生因没有连廊而在雨雪天将潮湿的雨伞带进食堂造成地面湿滑导致的安全隐患。

  如今的附高校园,车辆动线简洁明了。面对原方案,他建议对学校的地下接送系统布置和车辆动线设置进行大调整。此前设计中,车库的边缘穿越建筑,将来容易因地面沉降导致建筑内地面开裂。车辆进入地下车库后需绕行多次才能从另一出口出去,增加了车辆擦碰的几率。

  如今的附高校园,目光所及,皆是画卷。他最为得意的,并不是景观本身,而是每一处景观,都是附高师生的创造。让每一个人成为校园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这是他所坚持的。这座校园里的一切符号,无不是附高人幸福的记忆。建筑名、道路名、广场名,甚至校徽、校歌,无不凝聚师生智慧。学校校徽出自学生之手,至于校歌,他更是五易其稿,亲自作词。

  举手投足,本色出演获好评

  在附高,他的人设是“陈哥”。虽然,学生也都称呼他为“陈校长”。但是,他的微信名“陈哥”似乎传播度更广。

  校长办公室,每个学生都可以进。一开始,学生进校长办公室也是有敬畏之心的。走进他的办公室,不敢坐下来交流。他会晓之以理:“课堂上,为什么你们坐着听课,老师要站着上课?因为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为你们服务的,地位不平等,而交流应当是平等的,所以我坐着,你也应该坐着。” 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请自来,甚至是“三番五次”前来。

  给校长信箱写信,在附高是一件可以当众讨论的话题。学生会讨论是否得到了“陈哥”的回复。甚至,一时没有收到回复,学生也会当面“质问”他。因为但凡有可能,他都会及时回复学生的信件。何况他还分别是2022级高一(5)班、2023级高一(3)班的“名誉同学”。“陈校长,你收到我的信了吗?”“同学”之间交流起来,更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戏剧节展演,学生也不忘给他安排一个角色:请他友情出演班级剧目《觉醒》中的“李大钊”一角。学生眼中的他:“陈哥”版“李大钊”出现了,有着标志性的大胡子,他身穿长袍,手握报纸,倾情助演。“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吾辈青年,中国之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学生还特别感慨一个细节:长袍是“陈哥”自己网上买的。

  运动会开幕式的尾声,他和4位校长各骑一辆恐龙单车压轴空降,嗨翻全场。彩蛋效应,超乎想象。本色出演,好评如潮!

  笔耕不辍,只言片语也动人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他竟然写起了个人公众号“因我而幸福”。一旦开始,竟然还一发不可收拾:一年来,一鼓作气,一不小心,写了近40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以公众号为媒介,家长与他以笔会友,学生与他互动频繁,这些都是日常。

  用他自己的话讲:为了学校的发展,他不得已“曝光”了自己。在个人公众号中,他写一个班主任将自己排进了班级的值班表,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他写学校“润心工作站”和“解忧杂货铺”设立的初衷。他写对成功的理解:在我看来,一个老师的工作,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就是成功;一个职工的辛勤劳动,换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就是成功;一个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就是成功;一所学校的口碑,得到广大师生、广大市民的赞誉就是成功。

  三尺讲台,不忘初心勇抛转

  他最为看重的,始终是化学教师这一角色。曾经他是常年待在高三、管理高三的骨干教师。由于工作安排,他曾离开教师岗位7年。但是,一有机会回到校园,他就迫不及待地站到三尺讲台之上。

  学校党员示范课观摩活动拉开序幕,他率先上党员示范课。在他的主导下,学校每个教室都建有“云教云研”远程听评课系统,旨在深度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他的课堂,通过“云教云研”平台,主动面向全校教师云端实时直播。

  “以技术支撑教研,以教研引领教学。深入推进云教云研,教研结合,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在他的影响下,这已经成为附高人的共识。此外,他还推动学校积极探索智慧“纸笔课堂”的建设。借助“纸笔课堂”,附高老师精准施教、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再止步于梦想。

  “崇贤渡远向未来,明美臻善致青春!”自办学以来,在陈小刚以及每一位附高人的努力下,学校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不断攀升。2023年,在“你呼我应”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大点赞活动中,学校建设项目获得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他,他们,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汤雯

陈小刚: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教师陈小刚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09-0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为满足更多家长“让孩子至少读完高中”的愿望,体现“站稳人民立场办教育”的民生理念,常州市教育局依托“教科院”教育品牌,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弥补钟楼片区高中资源不足短板,全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2022年,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应运而生。

  幸福校园,一砖一瓦总关情

  作为这所新建校的首任校长,建设一所让师生感到幸福的学校是陈小刚的梦想。鉴于他此前曾在学校、教育局相关处室以及建装中心工作多年,曾先后深度参与了常州多所学校的新建、改建工作,也曾参观过省内外多所名校的校园建筑,建设一所以生为本的校园一直是他的追求。

  如今的附高校园,连廊贯通,风雨无碍。当他上任时,学校建筑方案已经基本定型。面对原方案,他建议增加教学楼与食堂之间的连廊,以避免学生因没有连廊而争先恐后地在楼梯间爬上爬下冲向食堂而可能产生的踩踏风险,也避免了学生因没有连廊而在雨雪天将潮湿的雨伞带进食堂造成地面湿滑导致的安全隐患。

  如今的附高校园,车辆动线简洁明了。面对原方案,他建议对学校的地下接送系统布置和车辆动线设置进行大调整。此前设计中,车库的边缘穿越建筑,将来容易因地面沉降导致建筑内地面开裂。车辆进入地下车库后需绕行多次才能从另一出口出去,增加了车辆擦碰的几率。

  如今的附高校园,目光所及,皆是画卷。他最为得意的,并不是景观本身,而是每一处景观,都是附高师生的创造。让每一个人成为校园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这是他所坚持的。这座校园里的一切符号,无不是附高人幸福的记忆。建筑名、道路名、广场名,甚至校徽、校歌,无不凝聚师生智慧。学校校徽出自学生之手,至于校歌,他更是五易其稿,亲自作词。

  举手投足,本色出演获好评

  在附高,他的人设是“陈哥”。虽然,学生也都称呼他为“陈校长”。但是,他的微信名“陈哥”似乎传播度更广。

  校长办公室,每个学生都可以进。一开始,学生进校长办公室也是有敬畏之心的。走进他的办公室,不敢坐下来交流。他会晓之以理:“课堂上,为什么你们坐着听课,老师要站着上课?因为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为你们服务的,地位不平等,而交流应当是平等的,所以我坐着,你也应该坐着。” 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请自来,甚至是“三番五次”前来。

  给校长信箱写信,在附高是一件可以当众讨论的话题。学生会讨论是否得到了“陈哥”的回复。甚至,一时没有收到回复,学生也会当面“质问”他。因为但凡有可能,他都会及时回复学生的信件。何况他还分别是2022级高一(5)班、2023级高一(3)班的“名誉同学”。“陈校长,你收到我的信了吗?”“同学”之间交流起来,更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

  戏剧节展演,学生也不忘给他安排一个角色:请他友情出演班级剧目《觉醒》中的“李大钊”一角。学生眼中的他:“陈哥”版“李大钊”出现了,有着标志性的大胡子,他身穿长袍,手握报纸,倾情助演。“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吾辈青年,中国之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学生还特别感慨一个细节:长袍是“陈哥”自己网上买的。

  运动会开幕式的尾声,他和4位校长各骑一辆恐龙单车压轴空降,嗨翻全场。彩蛋效应,超乎想象。本色出演,好评如潮!

  笔耕不辍,只言片语也动人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他竟然写起了个人公众号“因我而幸福”。一旦开始,竟然还一发不可收拾:一年来,一鼓作气,一不小心,写了近40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以公众号为媒介,家长与他以笔会友,学生与他互动频繁,这些都是日常。

  用他自己的话讲:为了学校的发展,他不得已“曝光”了自己。在个人公众号中,他写一个班主任将自己排进了班级的值班表,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他写学校“润心工作站”和“解忧杂货铺”设立的初衷。他写对成功的理解:在我看来,一个老师的工作,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就是成功;一个职工的辛勤劳动,换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就是成功;一个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就是成功;一所学校的口碑,得到广大师生、广大市民的赞誉就是成功。

  三尺讲台,不忘初心勇抛转

  他最为看重的,始终是化学教师这一角色。曾经他是常年待在高三、管理高三的骨干教师。由于工作安排,他曾离开教师岗位7年。但是,一有机会回到校园,他就迫不及待地站到三尺讲台之上。

  学校党员示范课观摩活动拉开序幕,他率先上党员示范课。在他的主导下,学校每个教室都建有“云教云研”远程听评课系统,旨在深度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他的课堂,通过“云教云研”平台,主动面向全校教师云端实时直播。

  “以技术支撑教研,以教研引领教学。深入推进云教云研,教研结合,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在他的影响下,这已经成为附高人的共识。此外,他还推动学校积极探索智慧“纸笔课堂”的建设。借助“纸笔课堂”,附高老师精准施教、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再止步于梦想。

  “崇贤渡远向未来,明美臻善致青春!”自办学以来,在陈小刚以及每一位附高人的努力下,学校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不断攀升。2023年,在“你呼我应”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大点赞活动中,学校建设项目获得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他,他们,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