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程光:生为首位,打造一流网安学院

——东南大学教师程光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指引着程光全身心投入到一流网安人才培养、核心技术突破以及网安政策服务等工作上。

  深耕教学一线,践行“生为首位”教育理念

  培养网络安全领军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深入的思政引领。程光用近20年的教学经验,带领学院不断创新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打造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实现课程思政100%全覆盖。以网络强国建设中的学生获得感为主要载体,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先后获国家级、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指导“红专兼备”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带领学院完成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试点验收6门,其中主授“网络测量与行为学”获得校级优秀示范课。提出“吸纳学生反馈”的教材撰写理念,融合团队科研成果,牵头撰写的《网络测量学》入选2021年江苏省“十四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填补了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空白,受哈工大、西安交大等近20所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牵头撰写的《加密流量测量和分析》入选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主导的教学课程“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被评选为2021年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他领衔的团队获评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程光用网安教育家的视角和情怀,先后培养20多名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竞赛一等奖、省级特等奖等。在东南大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评选中,程光被评为“十佳导师”。

  引领教育建设,打造国家“一流网安学院”

  程光以学生培养带动学院发展,以学院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学科影响力,牵头创建了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成了网络空间安全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2017年入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2024年再次入选新一期一流网安学院建设示范项目。他带领学院教师进行跨学科、跨院系与跨学校的尝试,设立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他指导学院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基地”“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东南大学网络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形成“两基地一中心”的新质支撑工作模式。于2018年获得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的多学科交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与实践”。2023年,他带领团队通过设立“网络空间+法学”双学士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解决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后备人才与网络空间安全科研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问题。同年,带领学院在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多次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带领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A类。

  不忘初心使命,攻关网络安全核心技术

  程光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以高水平项目为支撑,先后培养研究生100余人。围绕网络流量安全方向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近5000万经费支持,解决了Tbps级全流量态势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发表100余篇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等,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创新成果被全国306家单位用于打击网络攻击行为,协助破获大型网络攻击案件138起,相关成果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有效解决了网络流量分析中的“卡脖子”问题,2022年、2023年连续获得华为公司两项“火花奖”。

  服务社会发展,积极争取中国网安话语权

  程光坚持用科研与专业视角服务社会,受中央和江苏省委网信办委托,组织学院教师围绕增强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等重点问题开展咨询研究,为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江苏省委网信办等各级政府机构提供相关咨询建议达220篇,其中多篇报告获得网信办主要领导批示与司局录用采纳。承担中央网信办“全球网络空间发展趋势研究”课题,为中央网信办相关司局报送《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潜在风险的对策研究》《“正人必先正己”——驳斥西方国家“中国网络攻击论”》《网络空间需要合作共赢,而非操弄抹黑》等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咨询报告与专项成果报告。2017年被中央网信办评为“网络安全优秀教师”。2023年被评为江苏省网信领域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同时,他担任科技部“十四五”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专项指南专家,推动我国网络流量公害治理卡脖子技术的解决和发展。牵头组建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并担任理事长,组建省网络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推动全省网络空间安全教、产、学、研紧密融合发展。

  程光用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着广大网安学生,亦期待与网安学子一同保障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需求,护航网络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网络空间安全核心技术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

程光:生为首位,打造一流网安学院
——东南大学教师程光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指引着程光全身心投入到一流网安人才培养、核心技术突破以及网安政策服务等工作上。

  深耕教学一线,践行“生为首位”教育理念

  培养网络安全领军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深入的思政引领。程光用近20年的教学经验,带领学院不断创新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打造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实现课程思政100%全覆盖。以网络强国建设中的学生获得感为主要载体,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先后获国家级、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指导“红专兼备”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带领学院完成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试点验收6门,其中主授“网络测量与行为学”获得校级优秀示范课。提出“吸纳学生反馈”的教材撰写理念,融合团队科研成果,牵头撰写的《网络测量学》入选2021年江苏省“十四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填补了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空白,受哈工大、西安交大等近20所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牵头撰写的《加密流量测量和分析》入选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材。主导的教学课程“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被评选为2021年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他领衔的团队获评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程光用网安教育家的视角和情怀,先后培养20多名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竞赛一等奖、省级特等奖等。在东南大学“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评选中,程光被评为“十佳导师”。

  引领教育建设,打造国家“一流网安学院”

  程光以学生培养带动学院发展,以学院发展推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他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学科影响力,牵头创建了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成了网络空间安全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2017年入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2024年再次入选新一期一流网安学院建设示范项目。他带领学院教师进行跨学科、跨院系与跨学校的尝试,设立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他指导学院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基地”“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东南大学网络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形成“两基地一中心”的新质支撑工作模式。于2018年获得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的多学科交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与实践”。2023年,他带领团队通过设立“网络空间+法学”双学士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解决了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后备人才与网络空间安全科研技术领军人才的培养问题。同年,带领学院在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多次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带领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A类。

  不忘初心使命,攻关网络安全核心技术

  程光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以高水平项目为支撑,先后培养研究生100余人。围绕网络流量安全方向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近5000万经费支持,解决了Tbps级全流量态势智能感知关键技术,发表100余篇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等,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创新成果被全国306家单位用于打击网络攻击行为,协助破获大型网络攻击案件138起,相关成果获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有效解决了网络流量分析中的“卡脖子”问题,2022年、2023年连续获得华为公司两项“火花奖”。

  服务社会发展,积极争取中国网安话语权

  程光坚持用科研与专业视角服务社会,受中央和江苏省委网信办委托,组织学院教师围绕增强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等重点问题开展咨询研究,为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江苏省委网信办等各级政府机构提供相关咨询建议达220篇,其中多篇报告获得网信办主要领导批示与司局录用采纳。承担中央网信办“全球网络空间发展趋势研究”课题,为中央网信办相关司局报送《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潜在风险的对策研究》《“正人必先正己”——驳斥西方国家“中国网络攻击论”》《网络空间需要合作共赢,而非操弄抹黑》等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咨询报告与专项成果报告。2017年被中央网信办评为“网络安全优秀教师”。2023年被评为江苏省网信领域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同时,他担任科技部“十四五”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专项指南专家,推动我国网络流量公害治理卡脖子技术的解决和发展。牵头组建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并担任理事长,组建省网络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推动全省网络空间安全教、产、学、研紧密融合发展。

  程光用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着广大网安学生,亦期待与网安学子一同保障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需求,护航网络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网络空间安全核心技术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