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丰,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国粮油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他是教育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入选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博士”,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励,在中国食品教育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牢记初心,坚持育德育智双向并举
作为党员,李兆丰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主动担当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时代任务。他长期担任全国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有机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作为专业课教师,他在全校率先将“健康中国”“大食物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践行者”示范案例。担任学校教务处处长以来,他秉持以目标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重点推动五育融合、课程思政等工作的深入实施,引领一批专业课教师勇挑“思政担”,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模式,构筑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相关事迹经验被《光明日报》、人民网、党建网、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从教15年以来,他一直扎根教学一线,连续担任4届本科生班主任,所带班级学生获评江苏省“三好学生”。他致力于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引导学生涵养品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多次获评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培养质量名列前茅。他的毕业生分布在国内众多外知名高校、世界500强企业等。他积极把育人阵地延伸到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室大揭秘”等科普开放日活动,参与建设国内首家食品学科发展史馆,为学生搭建践行“食品人”使命与担当的社会实践舞台,助力学院入选首批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他先后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南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
以教促改,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关键目标。李兆丰带领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他坚持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导,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全过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优质生源走进来、优秀人才送出去的培养目标。2023年,他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主导产业科技需求,新设“合成生物学”“电子封装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新兴专业,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14部教材入选省部级“十四五”规划教材,荣获“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奖”,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无锡市高校产教融合重点项目3项。
作为“至善岗位教授”,李兆丰深耕第一课堂,坚持在“知识透”“内容新”“方式趣”三个方面下功夫。他承担“淀粉化学与工艺学”等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每年学生评教成绩均名列前茅。他先后主编、编著教材2部,参编5部,其中《酶工程》入选科学出版社案例版教材,获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他以教促改,主持省部级教改课题3项,其中“‘食品工艺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入选省级优质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他创优第二课堂,推动食品学院按照“大一(DIY兴趣实验)、大二(PRP参与实验)、大三(UROP项目)、大四(GP毕计)”打造四级试点创新实践能力分层培养模式。他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获得包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全国一等奖(恒星级)等在内的高水平赛事奖项20余项。他的学生中多人实现创业报国,开发出全国首款消字号认证的植物精油消毒液等新产品。
身体力行,教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
科技创新需要培养一大批胸怀“国之大者”,担当科技创新大任的人才。李兆丰不仅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更是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们服务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大局。他教导学生立足“四个面向”从事科学研究,鼓励学生深度参与“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制”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学生团队聚焦特定疾病人群对碳水化合物的特殊需求完成核心技术转化25项,相关成果有效推动打破行业壁垒,助力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全链条提质升。
酶制剂是食品工业的“芯片”,但我国淀粉酶等大宗酶制剂长期依赖进口。他带领学生连续15年聚焦国内自主知识产品工业酶制剂研发,围绕我国特用淀粉酶种类少、产量低、性能差等行业痛点,致力于开发特用淀粉酶以改善淀粉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他指导学生先后发表SCI论文89篇,其中72篇发表在食品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一区期刊,获授权发明专利120项,其中含国际发明专利7项,成功创制了24种微生物来源的特用淀粉酶,建立了全面认知并精准改造淀粉酶结构和应用性能的体系,达到“专酶专用”的效果,实现了淀粉质资源的生物转化和高值利用,助力扭转我国淀粉精深加工长期依赖进口酶的局面。
李兆丰教授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用知识的火把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塔,引领学生成长为胸怀“国之大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