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军,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2016年,朱卫军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海外终身教职,归国教书育人。多年来,他不仅是学生心中的“守护者”,也是“风”驰“电”掣的科研急先锋,还是培育出世界冠军的“总教头”。他牵头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静音风电机组设计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打破欧洲垄断,为行业新增产值超3亿元。
一颗仁心,事必躬亲育“桃李”
入职第一年,朱卫军牵头创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担任该专业的负责人和首届班主任。从培养方案到课程设计,从三尺讲台到实验室建设,他主动挑起大梁。
学者、专家、评委、教师……在朱卫军看来,这些头衔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良心” 。
长期以来,他承担着本、硕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仅将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讲生动、讲明白,而且善于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品行和品味。
靠着一颗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师者仁心,他获评扬州大学“最美教师”。“我体验到了像农民一般从播种到收获的喜悦。”年复一年,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朱卫军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欢喜雀跃。
一路“追风”,争当科技强国“急先锋”
在丹麦工作的十多年,朱卫军主持并参与欧盟、丹麦能源部、丹麦国家战略研究等相关课题近10项。其间,他不断拓展全球视野、拓宽知识结构,始终奋战在风电领域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2016年归国后,他带回国际最新研究动向,牵头为国内风能领域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和丰富资源,聚焦风电行业“卡脖子”难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在他的带领下,扬州大学迅速成为国内风能开发研究领域“重镇”。2020年,经他“牵线”,学校成功引进风能领域高层次人才10余人,推动整个学科蓬勃发展,陆续实现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重要突破。2023年,他带领学校当选全国新能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共融“最后一公里”。
“我们要做的是能落地的科研。”秉持这样的理念,朱卫军带领团队与20余家风电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静音风力机组设计技术,打破欧洲垄断。
一专多能,擦亮“大国工匠”金招牌
作为一名“跨界”专家,朱卫军不仅是高等学府中深耕科研的“大先生”,也是国家集训基地里指导能工巧匠的“总教头”。
2020年,他获聘担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专家组组长,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掌舵人”。几年来,他累计指导培训国家级职业技能能手15人次,5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2022年,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中,他担任可再生能源项目首席专家,并带领中国队勇夺该组别金牌。
“科技强国需要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他们是现代化建设的‘顶梁柱’。在这条跨界的路上,我希望与他们一同书写更多‘中国制造’的奋进故事。”朱卫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