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工程项目负责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项目负责人等。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公安部教学名师、江苏最美警察提名奖等。
潜心科研,创新技术为实战
王军致力于科研创新,以技术突破助力公安实战。他利用化学中的pH指示剂很好地解决了灰尘指纹、灰尘足迹、水印足迹的显现这类公安业务实践中容易面对的难题。爆炸物处理是一项公安实战中可能遇到的具有危险性的任务,针对如何快速判断爆炸物成分,王军带领学生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总结了常见爆炸物快速判别方法,便于争分夺秒处理爆炸物,降低警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毒品的快速筛查一直是基层公安面对的难点困点,为了掌握DESI等相关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王军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以46岁“高龄”通过全国英语高级考试,取得俄亥俄大学的高级访问学者资格,探索将DESI等相关技术应用在毒品检测中。
为警铸剑,弦歌不辍育新才
多年来,王军一直秉持着“以勤奋踏实筑伟业,以尽心尽责树新风”的教学理念,从事毒物及微量物证分析教学。他以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成为一名兢兢业业的“劳模”教师。除了承担国家级一流课程《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的教学任务,王军还承担了《生物化学》《物证技术概论》《司法鉴定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王军还带领学生参加公安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竞赛等,并多次获奖。
平台为炬,薪火相传做表率
2018年,王军作为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从受案室的改造,受案系统的采购到认证文件的编写,他都精益求精,组织完成了“江苏警官学院物证鉴定中心”CMA资质认证工作,为学院开展物证鉴定工作搭建了良好平台。2019年,王军作为专业负责人组织撰写“刑事科学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资料,经过前后9次修改与支撑材料收集工作,最终成功第一批次获得了国家级一流专业。2020年,他作为《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课程负责人,重新拍摄了课程简介和课堂实录,组织授课老师一起分析和凝练课程特色,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并于2022年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2021年,他作为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组织“刑事科学技术课程群”教师申报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在教指委无记名投票中以第一名的结果得到了教指委的推荐并获得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022年,他作为负责人组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师申报并获得了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项目和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由于近些年取得的优异成绩,2023年9月7日,王军作为公安部教学名师代表参加全国公安院校第 39 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受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同志亲自接见与慰问。
恪尽职守,舍己奉献展风采
王军深知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潜在的危险,仍恪尽职守、忠诚履职,在岗位上尽显担当作为,展现警院教师无私奉献风采。秋冬季节毒杀犬类案件较多,所涉及毒药有氰化钠、氯化琥珀胆碱等,而氰化钠在提取过程中会释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尽管提取毒物是在通风柜中完成,但提取人还是能闻到苦杏仁味的氰化氢气体。氯化琥珀胆碱常常是装在针状毒镖里,在提取过程中,如果被扎到手,就会有生命危险,且从被毒镖扎到到死亡时间仅有5到10分钟。此外,氯仿、甲苯等有机溶剂在检材提取中常用到,这些有机溶剂对肝脏、肾脏损害较大,甚至可以致癌,有时由于条件所限,还必须冒着风险使用这些试剂。王军深知这些风险,但每次都义无反顾地进行实验,用舍己奉献彰显使命担当。
近三十年投身公安教育的光荣历程中,王军每一步都迈得踏踏实实、铿锵有力。躬耕教坛,他正在以满腔热情奋斗在公安教育岗位;创新精进,他正在以攀登姿态挑战事业发展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