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江苏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2020年,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21年,获得第三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行业最高荣誉——“突出贡献奖”;2022年,被评为省第六期“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23年,被评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变废为宝,高质高效
他针对育秧过程中营养土用量大,秧苗弱和插后缓苗期长等突出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攻关,利用秸秆、菌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研制出全营养和抗病抗逆促壮秧的水稻育秧基质,建立了基质评价指标和技术参数,显著提高了基质的稳定性与质量,较好地解决了育秧烧苗的问题。构建了以“种控、水控、化控”为核心的机插稻集中智能育壮秧技术。改进印刷播种技术,漏播空缺率和双/多种率显著降低。实现亩节种0.25kg以上,节约秧田60%以上,节水50-80%,机插后发根力比营养土的高25%,缓苗期缩短7d,分蘖提早5d。
基于不同区域、品种类型、移栽期的要求,优化集成了以“密度配置、早控无效分蘖、增硅健株和前氮后移”等为核心的高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协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成果在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天津、吉林、辽宁等稻区共应用五千多万亩,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先后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第六届江苏省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教学和科研相长,培养乡土人才
传帮带青年教师,多名教师获批省科技副总,成长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他发起成立了淮阴工学江淮平原作物产业工程研究院,作物学被评为江苏省十三五和十四五重点学科,作为江苏淮阴水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培养多名硕士生,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将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和计算机软著。出版《植物学》《农产品品质及检验》等全国统编教材和编著9部,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二等奖。
他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和大赛,获第八届和第七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一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华东赛区银奖等近20个奖项,多名研究生的论文获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
他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田大户,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仅2023年就培训1236人次,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很多乡土人才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比如淮安市淮阴区惠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张久成被评为2023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全国百强乡土人才”。作为理事长的淮安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被省科协表彰为江苏省示范农技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