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邓志辉: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育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邓志辉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18年教龄的教师,邓志辉老师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职教一线,恪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2023-2024年度,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优化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人人成才
  作为江苏省“青蓝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负责人,邓志辉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按照高职专业认证要求,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广泛进行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研,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同时优化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组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加强资源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推动项目式、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邓志辉直接承担了《电工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发表《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探索与实践》等教改论文2篇,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
  紧跟职教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效能
  作为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的管理人员,邓志辉老师全面贯彻中办、国办《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管理,规范执行,建立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良性互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赋能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组织完成省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验收工作。完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积极寻找企业,2023年组建了4个产业学院,被认定市级产业学院1个。组织开展3个现场工程师项目,1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并推荐到教育部。组织开展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订单培养学生1231人,订单比例达30.09%。多措并举开展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7.26%,连续第3年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获常州市“青春留常”贡献奖。组织成立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网络安全行业、工业互联网行业等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和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组织申报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项、工业互联网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项,并推荐到教育部。
  围绕企业需求,加强技术开发,服务产业发展
  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中小企业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共享服务平台研发,项目编号:2019YFB1706700)中课题5(综合集成示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规模化推广应用,课题编号:2019YFB1706705)的主要成员,邓志辉老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圆满完成课题规定的任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紧密对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2023年,转化“一种集成电路板的扭力装夹机构”“一种新风系统及其采用的引风机构”等发明专利3项,发表了《蜂窝型光催化反应器载体表面光强分布建模与分析》《基于Flexsim的D产品智能生产线平衡优化研究》科技论文2篇。
  发挥专业优势,服从工作安排,完成借调任务
  2022年5月-2023年8月,邓志辉老师在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借调。借调期间,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工作进展。他能全面了解并掌握各项政策规定,积极参与第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在线精品课程、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各类职业教育项目的申报、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出的许多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展现了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总的来说,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邓志辉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努力为职业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周灵

邓志辉: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育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邓志辉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09-2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18年教龄的教师,邓志辉老师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职教一线,恪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2023-2024年度,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优化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人人成才
  作为江苏省“青蓝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负责人,邓志辉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按照高职专业认证要求,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广泛进行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研,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新兴领域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同时优化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组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加强资源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推动项目式、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邓志辉直接承担了《电工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同时,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发表《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探索与实践》等教改论文2篇,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项,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
  紧跟职教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效能
  作为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的管理人员,邓志辉老师全面贯彻中办、国办《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管理,规范执行,建立了“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良性互动。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赋能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组织完成省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验收工作。完善产业学院运行机制,积极寻找企业,2023年组建了4个产业学院,被认定市级产业学院1个。组织开展3个现场工程师项目,1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并推荐到教育部。组织开展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订单培养学生1231人,订单比例达30.09%。多措并举开展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7.26%,连续第3年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获常州市“青春留常”贡献奖。组织成立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网络安全行业、工业互联网行业等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和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组织申报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项、工业互联网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项,并推荐到教育部。
  围绕企业需求,加强技术开发,服务产业发展
  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中小企业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共享服务平台研发,项目编号:2019YFB1706700)中课题5(综合集成示范、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规模化推广应用,课题编号:2019YFB1706705)的主要成员,邓志辉老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圆满完成课题规定的任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紧密对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化,2023年,转化“一种集成电路板的扭力装夹机构”“一种新风系统及其采用的引风机构”等发明专利3项,发表了《蜂窝型光催化反应器载体表面光强分布建模与分析》《基于Flexsim的D产品智能生产线平衡优化研究》科技论文2篇。
  发挥专业优势,服从工作安排,完成借调任务
  2022年5月-2023年8月,邓志辉老师在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借调。借调期间,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工作进展。他能全面了解并掌握各项政策规定,积极参与第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在线精品课程、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践平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各类职业教育项目的申报、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出的许多创新性的建议和方案,展现了优秀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
  总的来说,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邓志辉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努力为职业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