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庞欣:扎根大地显农心本色 潜心科研为助农育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庞欣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庞欣,女,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科技副总,苏州最美劳动者,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负责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代农业教师团队骨干成员。201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成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一名教师,目前担任园艺科技学院、东山校区管理委员会党总支副书记。曾担任园艺党支部书记、休闲农业教研室主任和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多次荣获学校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004年庞欣机缘巧合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一无所知,甚至分不清蔬菜苗和杂草。二十年的时间,她从不懂农业到爱上农业,现在作为一名涉农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播种,增强“新农人”责任担当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与学生一起在试验田里播下种子。”庞欣自豪地说,“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很先进了,但是我依然想让自己的学生经历一个种子从播种到生根、发芽、结果的全过程,这样有助于他们真正理解农业的内涵。”
  学农爱农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庞老师充分利用课堂以及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养平台。
  课堂上,她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思政课“红”的底色与专业“绿”的特色深度融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把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所负责的专业和课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示范课。1名同学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校园内,作为党总支副书记,持续打造学院特色品牌“劝农大学堂”,形成“劝农大讲堂”“劝农文化节”相融合的耕读传家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农味思政课”“农耕文化课”“农田实践课”耕读“3”课堂,结合农时农事,举办丰收节、文化作品展、校园舞台剧等,相关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
  发芽,精准“新农人”培养目标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强国必先强农。庞欣老师作为一名农业类专业的教师,主讲3门专业核心课程,她始终将农业生产一线前沿的技术传入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基于多年来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她将产业教授等人才引进课堂教学,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1名同学在职业院校“赛证融通”邀请赛蔬菜嫁接赛项获优秀奖;培养的毕业生坚持服务在昆山、高邮等地的“三农”一线,1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称号。她主讲的课程也入选了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并荣获全国教学比赛三等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绽放,引导“新农人”建功立业
  庞欣老师牢记党员使命,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致力于产业振兴和农民致富。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她充分发挥博士专业科研优势,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产走进实验室,指导2名同学参加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她的推动下,多名同学考取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园艺、蔬菜、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
  为培养学生在田间地头解问题、求学问、练本领,作为“青禾”博士团的骨干成员,庞老师带领同学们先后参加了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苏州市“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为太仓市、昆山市、相城区等基地服务,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太仓市一个蔬菜合作社遇到设施连作障碍的问题,由于夏季持续的高温,初定的解决方案受到影响,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赶在实施地前收获前完成取样,经常天不亮就前往试验区调研取样,然后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查文献,经过2个月的研究,设施大棚的土壤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善,秧苗长势正常,没有出现黄枯现象,亩产还增加了9千克。几年来的深入一线,为农民推广“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农户丰产的同时,实践能力得到了增长,也激发了同学创新创业的热情。团队在省农学会第四届“创星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创业组二等奖。
  除此之外,庞老师还带领同学们为苏州市美丽庭院建设和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作为相城区和常熟市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指导小分队,为村民的庭院布局、植被用材、资源利用提出建议,扮靓了田园乡村,为苏州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学院成立穑技新农人社团,庞老师带领社团成员在吴中区、昆山市、太仓市等地的中小学开展深具农耕特色的“一棵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中小学生达5000余人。
  在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接触到农业一线、关注到乡村振兴,书写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有机统一、协同育人”的园艺范例,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农人”。

责任编辑:周灵

庞欣:扎根大地显农心本色 潜心科研为助农育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庞欣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4-09-2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庞欣,女,198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科技副总,苏州最美劳动者,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负责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代农业教师团队骨干成员。201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专业,成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科技学院一名教师,目前担任园艺科技学院、东山校区管理委员会党总支副书记。曾担任园艺党支部书记、休闲农业教研室主任和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多次荣获学校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2004年庞欣机缘巧合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一无所知,甚至分不清蔬菜苗和杂草。二十年的时间,她从不懂农业到爱上农业,现在作为一名涉农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播种,增强“新农人”责任担当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与学生一起在试验田里播下种子。”庞欣自豪地说,“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很先进了,但是我依然想让自己的学生经历一个种子从播种到生根、发芽、结果的全过程,这样有助于他们真正理解农业的内涵。”
  学农爱农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庞老师充分利用课堂以及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养平台。
  课堂上,她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思政课“红”的底色与专业“绿”的特色深度融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把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所负责的专业和课程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示范课。1名同学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校园内,作为党总支副书记,持续打造学院特色品牌“劝农大学堂”,形成“劝农大讲堂”“劝农文化节”相融合的耕读传家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农味思政课”“农耕文化课”“农田实践课”耕读“3”课堂,结合农时农事,举办丰收节、文化作品展、校园舞台剧等,相关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
  发芽,精准“新农人”培养目标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强国必先强农。庞欣老师作为一名农业类专业的教师,主讲3门专业核心课程,她始终将农业生产一线前沿的技术传入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基于多年来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她将产业教授等人才引进课堂教学,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1名同学在职业院校“赛证融通”邀请赛蔬菜嫁接赛项获优秀奖;培养的毕业生坚持服务在昆山、高邮等地的“三农”一线,1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称号。她主讲的课程也入选了江苏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并荣获全国教学比赛三等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
  绽放,引导“新农人”建功立业
  庞欣老师牢记党员使命,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致力于产业振兴和农民致富。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她充分发挥博士专业科研优势,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产走进实验室,指导2名同学参加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她的推动下,多名同学考取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园艺、蔬菜、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
  为培养学生在田间地头解问题、求学问、练本领,作为“青禾”博士团的骨干成员,庞老师带领同学们先后参加了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苏州市“三高一美”示范基地建设,为太仓市、昆山市、相城区等基地服务,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太仓市一个蔬菜合作社遇到设施连作障碍的问题,由于夏季持续的高温,初定的解决方案受到影响,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赶在实施地前收获前完成取样,经常天不亮就前往试验区调研取样,然后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查文献,经过2个月的研究,设施大棚的土壤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善,秧苗长势正常,没有出现黄枯现象,亩产还增加了9千克。几年来的深入一线,为农民推广“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农户丰产的同时,实践能力得到了增长,也激发了同学创新创业的热情。团队在省农学会第四届“创星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创业组二等奖。
  除此之外,庞老师还带领同学们为苏州市美丽庭院建设和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作为相城区和常熟市美丽庭院建设工作指导小分队,为村民的庭院布局、植被用材、资源利用提出建议,扮靓了田园乡村,为苏州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学院成立穑技新农人社团,庞老师带领社团成员在吴中区、昆山市、太仓市等地的中小学开展深具农耕特色的“一棵菜”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中小学生达5000余人。
  在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接触到农业一线、关注到乡村振兴,书写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有机统一、协同育人”的园艺范例,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农人”。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