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让智力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一样幸福快乐”的初心,高春英将特殊教育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追求,以博大的爱心、无悔的执着,彰显着心系特教的独特情怀。她曾获评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5最美特校教师、江苏好人、淮安市敬业奉献模范等。
扎根特教的辛勤耕耘者
1994年,师范毕业的高春英成为金湖县培智学校的一名教师。做培智教师,是她少年时的理想。但当她第一次走进课堂时,十来个特殊的孩子还是给了她巨大的心理冲击。他们有的没有自控能力,生活无法自理;有的不停地流鼻涕淌口水;还有的稍不留意就抠鼻子抓脸,经常把自己搞得鲜血淋漓。
然而,种种困难都未能打消她的工作热情,她迅速地融入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平日里,她总是第一时间帮孩子们换洗弄脏的衣裤,不停地为他们擦鼻涕、洗脸,温柔地安抚他们烦躁的情绪,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写字、数数……
就这样,高春英在特教岗位上一待就是30年。其间,有一个叫友友的学生让她记忆最为深刻。友友到校时已经7岁,仍不会说话,大小便一概不知,连吃饭都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友友需要住校,高春英便开始像妈妈一般照顾他的生活。此后,高春英随时随地都把友友带在身边。可有一次,友友还是“溜”了。高春英万分着急,和其他老师一起,直到半夜才找到他。那一刻,高春英放声大哭。从此,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友友在学校一共待了13年,直到20岁才离开。高春英在他身上倾注了十几年的精力、爱心和教育。
团队成长的示范引领者
想要做一名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仅凭借对孩子的爱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好。一开始,高春英潜心钻研“教育生活化”,用来探讨并解决智障学生的教育具象化问题;接着,她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学生生存、生活及劳动技能和个别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以课题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其中“教育生活化”研究成果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另一方面以高春英与学生双向奔赴的成长体现了出来,她连续三届获评淮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成为淮安市533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她的大部分学生也逐渐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有的还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走上工作岗位。
近年来,高春英立足教学教研管理岗位,率领教师团队潜心钻研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她认真选编校本教材,以填补无统一教材的空白期;立足新课程改革,对每个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评测;研读并使用新教材,进行有效课堂的探究;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培养学校的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为教学能手。
爱心育人的最美守护者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特教也在不断地变化。金湖县培智学校和县聋哑学校合并,更名为金湖县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于2016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高春英作为此项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第一时间开展全县普查、调研,整体规划、精心设计。需要送教的对象遍布全县各个乡镇,孩子们情况各异,所需要的教育和帮扶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孩子瘫痪在床,高春英便积极和残联联系,解决轮椅问题;有的孩子两代残障,仅依靠80多岁的老人生活,高春英不光自己买米买油给孩子家送去,还多方争取其他渠道的物质资助;还有的孩子行走不便,高春英和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购买助行器,帮助孩子顺利地走出家门。
9年来,高春英坚持走在送教的第一线。每次送教前,她都会针对送教对象的不同情况备好课,选取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方式,将快乐的课堂搬进学生的家中。一节节量身定制的“幸福课堂”,换来了一个个家庭的温馨和希望。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共对38名重度残障儿童开展送教工作,其中8名孩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后走进了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