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龙梅,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新疆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援疆)。她结合苏伊两地教育教学实际,推进“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课程思政立体建构,探索“国家教材学科课程、综合主题延伸课程、学生特色实践课程”三大模块课程,主持、参与10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和前瞻性项目建设,开设国家、省、市级公开课、讲座逾百场。2019年10月被《班主任》杂志选为封面人物。个人先后获评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2021年,严龙梅作为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开启了新的教学生涯。她朝乾夕惕,严以修身,锁定学校“润心植绿 和融共进”校训中的“润”字,开启了这所建校仅三年的兵团高中“润思、润智”教育教学新局面。
教育教学创新的燃灯者
援疆后,严龙梅一直思考“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深刻问题,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上。
建构校本课程思政,拓宽“润思工程”深度。严龙梅领衔师市“课程思政”,成功申报首批师市“思政示范校”。锁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强化顶层设计,理性建构实施国家教材学科课程、综合主题延伸课程、学生特色实践课程。2023年,她在《兵团教育》发表《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校本化课程思政建构与实施》,2023年6月《中国教育报》以《“润”心教育,从心出发》为题,大篇幅报道其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及成效。兵团卫视、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其校本化课程思政工作,学校思政特色品牌愈加彰显。
统筹特色实践课程,提升“润心工程”内涵。严龙梅以“援疆情 兵团根 中华魂”为主题,推动精品社团联动,2022年至2024年设计推进“最美可中 独家记忆”“‘艺’初心 画兵团”“可中廿四节气签”系列主题活动,将征集的优秀作品设计成集绘画、书法、篆刻、诗词于一体的台历、书签、明信片、手工灯等校园文创作品,传送到师生手中,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此为基础,她筛选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教育资源,厘清社会实践项目、兵团特色项目、跨界融合项目三大特色实践领域,开设学校微信公众号“兵团家话”专栏,推进“军垦战歌咏流传”活动,设置润心“书信+”驿站,策演校园舞台剧,推进暑期兵团学生苏沪研学实践等新时代主题活动,逐步形成了校本化特色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体系,提升了“润心”校园文化内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润智工程”启航。为加强师资队伍的“造血”功能,严龙梅亲自设计开发了青年教师“三年专业任务清单”和“三年研修主题清单”,推进教师教学共同体建设。她鼓励青年教师设计联盟徽标,成立青年教师联盟“子衿社”,同时创设骨干教师联盟“敏思讲坛”,发挥名师辐射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她还领衔师市“教学研”培育站,邀请江苏及全国一线专家定期开设线上讲座,开设苏伊两地高考教育教学研讨讲座近50场。
依托“课程思政”项目,拓展跨学科研修。严龙梅多次组织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和“可克达拉市·镇江”教学周活动,邀请疆内外专家齐聚一堂,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典型样态,为当地培育了一批能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队伍。跨学科主题教学团队因其探索实践的前瞻性多次被邀请至七师、五师、尼勒克等地送教,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同时,她积极邀请江苏、上海专家对团队物化成果开展多轮研磨,2024年5月出版专著《探究·践履——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
学生逐梦成长的守望者
2019年10月,严龙梅被《班主任》杂志选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封面人物,并发表《聚焦学生的精神成长——我的“书信+”班级德育》一文。担任班主任多年,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咨询问题,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收获进步,她衷心表扬奖励;学生生病住院,她如家人般呵护关怀;学生伤心哭泣,她静静倾听安慰;学生家庭困难,她全力资助帮扶。入疆以来,严龙梅三年定期资助多名家庭困难学生直至完成高中学业,她还从镇江、北京等地为当地学生争取来价值几十万元的各类捐赠。
严龙梅首创学校“重要他人”培育站,邀请江苏优秀毕业生和援派学校竞赛教练对四师学生定期培优。每年为学生争取高校夏令营研学机会,并给予物质帮助。“敬爱的严老师:您从千里之外走来,带来希望。您从繁华世界中走来,带来机会。文字无法赞颂您的功绩,也无法抒尽您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向您道一句感谢,代表许多因您而改变命运的人!”从北京大学夏令营归来的一位同学,在送给严龙梅的手工卡片上这样写到。
专业精益求精的耕耘者
到了四师,为了寻找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式,严龙梅立足课堂,帮助学生多维度、多层次地理解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培育学科素养,引领核心价值。“严老师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满足了我们对高中历史的所有期待”“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纵横历史与现实的时代蓝图,这将使我终生受益。”这是学生们周记中的叙述,是对一位师者最佳的褒奖。
严龙梅还应邀开设兵团(省)、市级讲座数十次:为四师、二师共建签约仪式开设“教学学术共同体”讲座,为兵团教科院开设课题申报讲座、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讲座,为伊犁师范大学师生开设“四新”背景下教材分析讲座,每年为南疆“跟岗驻校”教师培训2次,为兵团及地区教科研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一书中提到福楼拜书信中的一句:“我拼命工作,不接待来访,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在寂静的书房里。”严龙梅总感动于“按时看日出”这一句话。她把这段话在援疆工作笔记上反复抄写。因为这是生命健康和积极工作的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种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教育”这一使命就是严龙梅每天按时看的“日出”。当下的生存姿态,就是她想做、能做和必做的事情,所以她倾尽全力,从不懈怠,努力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