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中江悦童年 AI悦人生

——芜湖市中江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之路

作者:郑可欣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 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

  “为什么童话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里的孩子不诚实呢?”“可能他们太想当上继承人,被欲望冲昏了头脑,选择了作弊,你觉得呢?”在芜湖市中江小学阅读实践课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对着手中的平板电脑说话,他们可不是在开小差,而是在与智能体“中江小悦”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在与“中江小悦”的对话中精准找到想读的书,充分畅聊读书感受,自由交流个人观点,让阅读不再孤单。在芜湖市中江小学,学生兴致勃勃地使用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创作世界读书日主题海报,小飞机器人走进课堂测评英语口语,体育课上智能手环实时测量学生心率、运动负荷情况等,学校刮起了一股“AI”。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安徽省各地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抓手,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规模化统筹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2024年,教育部首批184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揭晓,芜湖市中江小学以先行者的姿态走进了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站在新赛道上的中江小学,第一时间出台了《中江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秉持“思考起来”与“行动起来”同步推进的思路,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实践。 

  智构课程体系 

  中江小学作为芜湖一中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承载着深厚的教育使命。学校校名“中江二字,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办的中江书院,它不仅是一个名称,而且是芜湖地域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象征,实现了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基础教育跨越两百余年的历史对话。人工智能走进这样一所小学,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工具属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和‘课程属性——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双轨推进是AI时代学校的两件大事。芜湖市中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林蓉说。如今,学校契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推进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向“数智化”转型,打造场景“智”重塑、课程“慧”重构的新生态,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自相矛盾”课堂上,语文老师刘林超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以班级学生为原型创设文言文学伴,以数字人形象将古人韩非子带到课堂,与学生展开跨时空对话,创造出沉浸式学习环境。课后,通过芜湖市智慧平台畅言智能备课系统进行课堂数据分析,个性化地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提供学习指导,让学生学得更轻松。“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能及时、精准地掌握学生学情,同时也扩大了资源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刘林超老师介绍道。AI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课前,系统根据教师输入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搜索和筛选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智能推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学生的课堂前测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备课建议,智能生成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教学中,教师利用智能平板设备开展课堂活动,通过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学生的回答,即时评价和反馈,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和质量。系统还能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教师提供优化教学的建议,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系统还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实时智能辅助,如实时记录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反馈,生成改进建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这是中江小学人工智能课堂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基地校,学校自2024年起,基于对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把握,参照“四阶能力培养模”,从感知体验、原理理解、功能设计和开发实践四阶进行适龄化匹配,确立了低年级注重感知体验、中年级聚焦原理理解、高年级尝试功能设计、优势潜能学生初步探索开发实践的阶梯递进式目标架构,构建了涵盖原理普及类、编程试点类、融合拓展类、应用研究类四类AI课程群,致力于从小培养具备AI素养的数字时代公民。从踏入中江小学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开始接触AI,低年级学生通过趣味活动和简单实验,感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基础原理;中年级学生通过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理解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高年级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五年级学生李睿喆是编程社团的积极分子,最近他通过编程计算出家庭的水电费,“我还准备将自己的身高、体重也编进去,让AI给我制订一个跑步计划。”未来,他还有很多想法想依托AI实现。 

  慧塑育人场景 

  15分钟的课间能做什么?除了运动、阅读,中江小学的孩子还可以结识AI智慧新玩伴,一起玩转课间,智慧书法、智慧绘画、智慧对弈,AI伴学融入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2年,智慧体育课成为学校常态,每个班级实现每周至少一节智慧体育课。智慧体育课上,通过学生智能手环、教师智能平板和运动场智能大屏,开展实时运动强度监测和学生健康监测。当学生心率过高时,手环会震动,既可以给予教师调整课堂的建议,又可以实现一对一的精准调节。依托体质健康和家校社关爱平台系统动态监测,为全校学生建立体质数字档案,体测中产生的近视率、肥胖率等数据,对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走进心理中心,学生可以用平板体验AI减压星球活动、自主操作心理测评机器。“萌萌,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呀?”怀抱着毛绒玩偶,学生可以与其进行私密对话,玩偶是为学生打造的可信赖的智能对话倾诉载体——“智语萌伴”。与传统的心理教师形象不同,玩偶的形式更能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零距离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24年,学校引进了校家社协同关爱平台,AI技术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筛查名单模块,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的常态化筛查模型库,从学生的多维度信息中提取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估。平台系统识别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对于每个被筛查出来的学生,系统提供详细的筛查详情报告,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关爱方案。心理档案模块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系统,将心理测评、咨询关爱记录、家校协作共育等方式获取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实时记录,形成“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融合分析模块从学生日常情绪表现、社交状态等维度开展数据分析,形成“消极、积极、中性”三种学生心理画像,精准定位预警名单、提示预警原因、及时发送给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大数据心理健康预警功能可以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前干预。 

  智慧入校、智慧放学、智慧班牌等系统,是中江小学为孩子们打造的全面的沉浸式AI育人空间,借助校内各种数字化设施,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校园里时时有、处处有,实现全方位“润物无声”,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触摸AI、感知AI、体验AI、应用AI、学习AI。 

  在这里,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孩子手中点亮未来的火种。中江小学正以教育之名,书写人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新篇章。校长林蓉表示,中江小学将继续秉承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朱璐

中江悦童年 AI悦人生
——芜湖市中江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       源: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  
作       者:郑可欣

  “为什么童话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里的孩子不诚实呢?”“可能他们太想当上继承人,被欲望冲昏了头脑,选择了作弊,你觉得呢?”在芜湖市中江小学阅读实践课上,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对着手中的平板电脑说话,他们可不是在开小差,而是在与智能体“中江小悦”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在与“中江小悦”的对话中精准找到想读的书,充分畅聊读书感受,自由交流个人观点,让阅读不再孤单。在芜湖市中江小学,学生兴致勃勃地使用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创作世界读书日主题海报,小飞机器人走进课堂测评英语口语,体育课上智能手环实时测量学生心率、运动负荷情况等,学校刮起了一股“AI”。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教育生态。安徽省各地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抓手,坚持改革驱动、创新引领,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规模化统筹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2024年,教育部首批184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揭晓,芜湖市中江小学以先行者的姿态走进了人工智能教育新时代。站在新赛道上的中江小学,第一时间出台了《中江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秉持“思考起来”与“行动起来”同步推进的思路,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实践。 

  智构课程体系 

  中江小学作为芜湖一中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承载着深厚的教育使命。学校校名“中江二字,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办的中江书院,它不仅是一个名称,而且是芜湖地域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象征,实现了传统书院文化与现代基础教育跨越两百余年的历史对话。人工智能走进这样一所小学,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工具属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和‘课程属性——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双轨推进是AI时代学校的两件大事。芜湖市中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林蓉说。如今,学校契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推进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向“数智化”转型,打造场景“智”重塑、课程“慧”重构的新生态,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自相矛盾”课堂上,语文老师刘林超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以班级学生为原型创设文言文学伴,以数字人形象将古人韩非子带到课堂,与学生展开跨时空对话,创造出沉浸式学习环境。课后,通过芜湖市智慧平台畅言智能备课系统进行课堂数据分析,个性化地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提供学习指导,让学生学得更轻松。“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能及时、精准地掌握学生学情,同时也扩大了资源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刘林超老师介绍道。AI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课前,系统根据教师输入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搜索和筛选相关教学资料,进行智能推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学生的课堂前测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备课建议,智能生成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教学中,教师利用智能平板设备开展课堂活动,通过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学生的回答,即时评价和反馈,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和质量。系统还能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教师提供优化教学的建议,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系统还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实时智能辅助,如实时记录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反馈,生成改进建议,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这是中江小学人工智能课堂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基地校,学校自2024年起,基于对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把握,参照“四阶能力培养模”,从感知体验、原理理解、功能设计和开发实践四阶进行适龄化匹配,确立了低年级注重感知体验、中年级聚焦原理理解、高年级尝试功能设计、优势潜能学生初步探索开发实践的阶梯递进式目标架构,构建了涵盖原理普及类、编程试点类、融合拓展类、应用研究类四类AI课程群,致力于从小培养具备AI素养的数字时代公民。从踏入中江小学第一天起,孩子们就开始接触AI,低年级学生通过趣味活动和简单实验,感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基础原理;中年级学生通过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理解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及相关概念;高年级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五年级学生李睿喆是编程社团的积极分子,最近他通过编程计算出家庭的水电费,“我还准备将自己的身高、体重也编进去,让AI给我制订一个跑步计划。”未来,他还有很多想法想依托AI实现。 

  慧塑育人场景 

  15分钟的课间能做什么?除了运动、阅读,中江小学的孩子还可以结识AI智慧新玩伴,一起玩转课间,智慧书法、智慧绘画、智慧对弈,AI伴学融入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2022年,智慧体育课成为学校常态,每个班级实现每周至少一节智慧体育课。智慧体育课上,通过学生智能手环、教师智能平板和运动场智能大屏,开展实时运动强度监测和学生健康监测。当学生心率过高时,手环会震动,既可以给予教师调整课堂的建议,又可以实现一对一的精准调节。依托体质健康和家校社关爱平台系统动态监测,为全校学生建立体质数字档案,体测中产生的近视率、肥胖率等数据,对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走进心理中心,学生可以用平板体验AI减压星球活动、自主操作心理测评机器。“萌萌,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呀?”怀抱着毛绒玩偶,学生可以与其进行私密对话,玩偶是为学生打造的可信赖的智能对话倾诉载体——“智语萌伴”。与传统的心理教师形象不同,玩偶的形式更能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零距离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2024年,学校引进了校家社协同关爱平台,AI技术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筛查名单模块,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的常态化筛查模型库,从学生的多维度信息中提取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估。平台系统识别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对于每个被筛查出来的学生,系统提供详细的筛查详情报告,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关爱方案。心理档案模块完善了学生心理健康系统,将心理测评、咨询关爱记录、家校协作共育等方式获取的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实时记录,形成“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融合分析模块从学生日常情绪表现、社交状态等维度开展数据分析,形成“消极、积极、中性”三种学生心理画像,精准定位预警名单、提示预警原因、及时发送给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大数据心理健康预警功能可以对学生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提前干预。 

  智慧入校、智慧放学、智慧班牌等系统,是中江小学为孩子们打造的全面的沉浸式AI育人空间,借助校内各种数字化设施,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校园里时时有、处处有,实现全方位“润物无声”,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触摸AI、感知AI、体验AI、应用AI、学习AI。 

  在这里,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孩子手中点亮未来的火种。中江小学正以教育之名,书写人与人工智能共生的新篇章。校长林蓉表示,中江小学将继续秉承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