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浙江学军小学: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

作者:张有志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 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成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浙江学军小学坚持以“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为理念,AI赋能教育教学探索上走出了一条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实践之路。 

  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AI时代的教学,应当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学军小学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数学教学不能只按照“已知到未知”的线性顺序进行,而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盲区时主动获取外部资源。据数学教研组周老师介绍,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百分数”单元教学中,数学教研组把“解决问题”课时前置,让学生通过询问老师、查阅资料、利用AI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这种“逆向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四边形为什么不叫四角形”探究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AI模型得到不同的解释,再对比分析各模型的思考逻辑,让学生在追问“四边形的边为何比角更重要”的过程中,通过不同AI模型的分析视角,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AI 赋能课堂的多元探索 

  在语文课文《火烧云》的教学中,当学生对“半灰半百合色”感到困惑时,教师利用AI投屏技术直观地展示出此颜色,迅速且直观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借助AI工具,把带有自创颜色词语的段落生成绚烂的火烧云动画,这既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魅力,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新色彩词语的热情。 

  AI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在《神奇的探秘之旅》讲评课中,教师借助AI把学生的优秀范文制作成动画。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时,学生仿佛化身小编剧,增强了创作信心。通过对比动画与文本,学生能更精准地把握动作、语言等描写技巧。此外,AI还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文批阅工作,从语法、结构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批改效率。 

  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校园体系 

  学军小学构建的“学校大脑”系统,实现了AI在教育管理中的深度运用。该系统把家访、听课、学生心理健康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并支持在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进行可视化动态展示。比如,在家访管理方面,系统不仅记录教师家访的次数,还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数据关联起来。教师可以在家访前查看学生的个性化信息,使家访更有针对性。 

  学校全面运用智能锁、人脸识别等设备实现“刷”通行。教师食堂就餐时借助人脸识别绑定支付宝,解决了传统刷卡的不便。AI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智能化的校园生活场景,为师生节省了时间成本。 

  技术与教育本质的辩证关系 

  据校长张军林介绍,学军小学一直坚持“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这一理念,不因技术的进步而忽略教育的温度。比如,电子奖状虽然高效,但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电子奖状缺乏纸质奖状的仪式”,学校就同时保留了两种形式。再如,AI数字人校长虽能代替校长完成讲话任务,但考虑到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学校始终未正式启用。 

  从理念到实践,学军小学的AI教育探索勾勒出一幅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图景:AI改变了知识传递的方式、重塑了课堂互动的形态、优化了学校管理的流程。学军小学在这场变革中坚守着教育初心,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培养“完整的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

责任编辑:朱璐

浙江学军小学: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       源: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  
作       者:张有志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成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浙江学军小学坚持以“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为理念,AI赋能教育教学探索上走出了一条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实践之路。 

  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AI时代的教学,应当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学军小学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数学教学不能只按照“已知到未知”的线性顺序进行,而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盲区时主动获取外部资源。据数学教研组周老师介绍,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百分数”单元教学中,数学教研组把“解决问题”课时前置,让学生通过询问老师、查阅资料、利用AI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这种“逆向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四边形为什么不叫四角形”探究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AI模型得到不同的解释,再对比分析各模型的思考逻辑,让学生在追问“四边形的边为何比角更重要”的过程中,通过不同AI模型的分析视角,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AI 赋能课堂的多元探索 

  在语文课文《火烧云》的教学中,当学生对“半灰半百合色”感到困惑时,教师利用AI投屏技术直观地展示出此颜色,迅速且直观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借助AI工具,把带有自创颜色词语的段落生成绚烂的火烧云动画,这既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魅力,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新色彩词语的热情。 

  AI也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在《神奇的探秘之旅》讲评课中,教师借助AI把学生的优秀范文制作成动画。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时,学生仿佛化身小编剧,增强了创作信心。通过对比动画与文本,学生能更精准地把握动作、语言等描写技巧。此外,AI还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作文批阅工作,从语法、结构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批改效率。 

  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校园体系 

  学军小学构建的“学校大脑”系统,实现了AI在教育管理中的深度运用。该系统把家访、听课、学生心理健康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并支持在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进行可视化动态展示。比如,在家访管理方面,系统不仅记录教师家访的次数,还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数据关联起来。教师可以在家访前查看学生的个性化信息,使家访更有针对性。 

  学校全面运用智能锁、人脸识别等设备实现“刷”通行。教师食堂就餐时借助人脸识别绑定支付宝,解决了传统刷卡的不便。AI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智能化的校园生活场景,为师生节省了时间成本。 

  技术与教育本质的辩证关系 

  据校长张军林介绍,学军小学一直坚持“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这一理念,不因技术的进步而忽略教育的温度。比如,电子奖状虽然高效,但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电子奖状缺乏纸质奖状的仪式”,学校就同时保留了两种形式。再如,AI数字人校长虽能代替校长完成讲话任务,但考虑到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学校始终未正式启用。 

  从理念到实践,学军小学的AI教育探索勾勒出一幅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图景:AI改变了知识传递的方式、重塑了课堂互动的形态、优化了学校管理的流程。学军小学在这场变革中坚守着教育初心,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培养“完整的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