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是位于江苏省最西北角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现有教学班54个,教职工221人,在校学生3300多人。由于历史原因,近20年来,宋楼中学在发展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办学质量一度跌至谷底,生源的录取分数在中考控制线徘徊。2020年学校曾被提上撤并议程。然而,2024年招生季,丰县16900名初三毕业生有10011人“用脚投票”——在中考第一志愿填报了宋楼中学,而他们选择的理由是:吃得好、睡得多、活动多、笑脸多、进步快。宋楼中学的变化再次证明:坚持学生立场,就会办出最美最好的教育。
一、吃得好: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朴素回应
对16—19岁的孩子而言,保障其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对这些正处于快速生长期又吃住在学校的学生而言,最大的诉求是什么?在做了大量的调研走访后,宋楼中学明确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先从让学生吃一口好饭做起”。在全力改善用餐环境的同时,依托县域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建设“智慧食堂”,其主要体现在:智慧监控——食堂内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运营情况,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智能结算——可通过就餐卡、微信、支付宝、人脸支付等自助付款,实现就餐学生快速分流,提高服务效率;数据分析——不仅通过食堂运营数据的实时分析帮助管理者优化菜品配置和库存,还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建议,保障师生的营养健康。同时将学生的用餐消费记录与家长微信互联,孩子吃什么、吃多少、花费多少,一目了然,让家长放心、安心。在智慧经营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食堂经营窗口竞争机制》《主要食材进货规定》《食堂运营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干部陪餐制度》等系列管理监督机制,特别是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食堂监管委员会。一方面联合学校“花语”融媒体进行飞行式巡查跟拍,对违规经营现象及时曝光;另一方面每学期举办“校园美食节”,对食堂各窗口菜品进行评比投票,优胜劣汰,良性竞争。
校园烟火气,最抚学子心。用餐时间被学生称为“宋高的最美食刻”:温馨的环境、多样的美食、师生围座,品五味调和,三五成群,谈理想追求。几年来,宋楼中学食堂火出了圈,不仅是一张闪亮的学校名片,也是学生的学习加油站和情绪缓释剂。学校用“吃得好”回应教育创新的根本标准,那就是:能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能否对学生全面、自由、有个性的发展产生正向作用。
二、睡得多:对教育规律和基本价值的最真切认同
在“内卷”成为教育焦虑的一种表达时,宋楼中学坚信,良好的休息不是对生命的浪费,而是让生命“出彩”的保障。2020年9月,学校明确提出“白天小睡1小时,晚上睡足8小时”的要求并在反复研讨后调整课表,使“9小时睡眠”成为“学校立法”。为保障时间表严格执行,学校宿舍每晚10点准时熄灯,次日凌晨学生在6点20分后进教室,否则按违纪处理。每天12:45—13:45为午休时间,不允许任何教师以任何方式占用。同时,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全部正常放假,高一高二每周双休,高三周日单休,周六鼓励学生在校自主学习,学校做好安全监管和后勤服务。“学习时间”的减少,倒逼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校本教研改变教学方式,减少低效重复,提高课堂效率,“教研”从过去的“走形”变成了基于内在需求的“走心”。2021年,县域智慧课堂建设让超脑、畅言课堂系统以及PAD 进入这所乡村高中。学校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介入不是让学生更便捷地刷更多的题,而是减少无效劳动,丰富教学样态。在诸多乡村学校中,宋楼中学的教师对新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样态接受度最高、使用率最好。他们借助数智赋能,实现了学情精准分析、资源个性化推送、多边合作互动,减少了拼时间的无效劳动,也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发展方向。充足的休息给予生命最根本的滋养,在宋楼中学,到处都是元气满满、神采奕奕的青春模样。
三、活动多:对教育人本精神和人性光辉最基本尊重
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生命”搭台,是宋楼中学“学生立场”的又一表达。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交响诗会、艺术节、嘉年华、花语演唱会等大型文艺活动。还聘请顶尖的指挥和声乐教师,把“花语合唱团”带成了极具专业水准和探索精神的优秀合唱团。春季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校长杯”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的轮番上演又为另一批学生提供了驰骋的战场。还有仪式感满满的入学式、结业式。每一次活动都是向外的探索和向内的追寻,也是对青春和生命的呼喊与回应。而富有深意的社会实践活动,则让学生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去大沙河畔,嗅瓜果飘香,采累累硕果;到湿地采风,考察植物种类,感受生态之美;走进敬老院,陪老人说话聊天,为他们唱歌表演;访名校名师,寻诗与远方,学校连续两年全额资助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优秀学子先后赴南航和苏大,体验大学生活,开拓视野维度,调整人生规划……2021—2024年,宋楼中学开展学生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规格、品质都是县域中学最高的。学生在活动中看见自己、理解他人、了解社会、规划未来,不仅没有干扰学习,反而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师们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校园舞台上绚烂多彩、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时期,就是学校平安稳定、学生成绩快速提升的时期。
四、笑脸多:对高品质教育和高质量育人的最美好诠释
到过宋楼中学的人都对校园无处不在的笑脸印象深刻。学生的笑容,来自“吃得好、休息多、活动多”带来的松弛感和内驱力,更来自“人子吾子,我校我家”的学校文化理念。学校持续改善住宿条件,明亮整洁的环境和温馨的小装饰,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创设食堂勤工俭学岗,为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安排岗位、免费就餐;在宿舍区、教育区均安装可视亲情电话,让学生随时可以与家长联系、沟通;选择校服款式让学生自主票决,将千篇一律的运动服换成了青春靓丽的小西装,学生们说,这是电视剧里好学校的模样,我们也一定要成为好青年。在教室配备新型可调节座椅,让不同身形的孩子坐得更舒服;上下课铃声改为经典音乐,让铃声不再传达紧张和焦虑;把朗读亭、唱吧“请到”校园,让学生可以在独属的空间朗诵、歌唱。老师们说:“一个唱吧等于一个心理教师,一通电话等于一次心理辅导。”学生的笑脸更来自融洽的师生关系。“学为中心”的课堂让教学不再是“你听我讲”而是平等对话;“陪餐制”让师生之间多了彼此了解、相互理解的平台。学校坚信,“让学生活得舒适,生命才能舒展”。学校相信,校园管理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解决。“笑脸多”的背后是专业筛查中全校学生的“0抑郁”,这个“0”比试卷上的“100”更熠熠闪光。
教育之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近几年来,宋楼中学教学质量稳步快速提升,让控制线上招录的孩子实实在在地收获了“快速进步”。那些更生动更温情的变化被学生们记录在学校融媒体“宋高花语”中,仅一个快手平台三年就拥有了3000万流量,是徐州热度最高的学校媒体。2024暑期,在江苏省高中书记校长培训会上,宋楼中学校长的发言引发巨大反响,被与会领导专家评价为“爆款”案例。2024年10月,中国教育报以《探索数智赋能教育环境,建设“一好三多”校园生态》介绍学校经验,新华社客户端以《江苏丰县: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办学的“走心”实践》为题刊发通讯,一天浏览量达64.1万。
一切从学生出发,是宋楼中学朴素而坚定的信念,他们把这种信念变成三个支撑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以成长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理念体系。宋楼中学为具有同样典型处境的广大乡村学校,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