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藏在“天气记录”里的儿童主动学习支持策略

作者:兴化市安丰镇中心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案例缘起】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我们发现在与儿童的一对一倾听过程中,可以看见儿童、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看到儿童的过程,在多重体验下改变认知,从而更加相信每一位儿童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2023年秋学期,作为“插班教师”的我,来到大五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已是大班的孩子,但是他们似乎无法表达出自己在天气观察中的想法。一番观察与思考后,我选择了跟踪观察对象——成成小朋友。因为,我发现他在游戏、阅读等一对一倾听交流中,表达得有声有色,唯独天气观察难以宣之于口,而他对天气的探索与需求却又无所不在,如“今天为什么这么热呀?我的衣服都湿了。”他还会和小伙伴一起来问我:“老师,好像要下雨了,我们还能到土坡游戏吗?”于是,我决定从成成的天气个案观察入手,寻找可以满足儿童主动学习的支持策略。

  【创新亮点】

 

  一、发现神奇的儿童,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

  孩子对包括天气在内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宽松的幼儿园生活环境、适宜的天气观察材料和开放自主的观察、表征与倾听氛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自然规律、自然世界的丰富教育体验——红旗飘动是风的力量,树叶变黄是季节的更迭,日历变薄是一年的结束……孩子们得以探索发现抽象的概念,发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在自由探索中的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

  二、追随孩子对天气自然规律的发现,呵护对生活及生命意义的追求

  自然(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原则,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天气观察的过程中,我们打破成人高控,放手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启发下,自然而然地拥有自主和自觉的意识——风是风,也是与云、红旗、花草树木相关联的风;雨是雨,也是会在地上蹦跳,会在伞上滑动,像喷泉的雨;太阳是太阳,也是先什么也看不到,后来有一点点光,原来是从雾里钻出来了,就像玻璃碎渣一样发光的太阳……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的天气观察里,不仅是季节变换的直观体现,还有大自然赋予的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循环。因为在本质上,对自然规律遵循与教育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学习,还涉及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成为连接科学与哲学的重要桥梁。

  三、培养孩子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成就面向未来的儿童 

  批判性思维是对信息和论断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反思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天气观察中,教师通过开放的探究性对话,以个别、小组或集体的形式,鼓励孩子就发现的天气现象和科学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辨。孩子们在质疑、假设、寻找证据和发现其相关性的思维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复杂性,更为其日后的科学探究和决策提供支持,为“21世纪能力”儿童的未来做准备。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破解办法】 

  【取得的成效】 

  一、儿童层面

  1.认知的主动获得

  成成和同伴自主规划活动内容、时间、方式等,这是儿童在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自发形成小组交流、讨论的样态。他们对时间、温度、色彩、季节有了更准确的感知,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学习的行为倾向。

  2.思维层面的发展

  在天气观察中,儿童以个别、小组等形式,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辨,能多维度把握天气与生活的本质,这是儿童深度学习下思维不断发散的体现。

  3.生命意义的追求

  儿童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一个深刻且多维度的过程,如在天气观察中,孩子们感受到“落叶的凋零”并非结束,而是新一轮生命的开始。在这样富有哲学深意的理解下,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特且宝贵的,从而生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二、教师层面

  1.观察儿童行为的转变

  在天气观察中,教师懂得要放下预设、放下更多期待,追随儿童表征及一对一倾听,就会发现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发生,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自然观察,实现认知转变和角色重构,适应“培养未来能力”儿童的需求。

  2.解读儿童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实践与反思、分享与交流、梳理与再实践,提升教育敏感性和解读儿童的能力,进而敏锐地捕捉天气记录、自主游戏、师幼互动、教研活动、家园互动等保育教育问题背后蕴含的教育契机,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看见成长的力量。

  3.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教师因看见儿童而喜悦、因理解儿童而自豪、因成就儿童而幸福。儿童永远有可爱的想法让人意想不到,永远有新奇的创造让人大开眼界。在放手观察、研究儿童的实践中,教师不断明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使命,实现师幼双向奔赴。

  【可提炼经验与启示】

  一、通过放手自然观察,发现神奇的儿童

  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教师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自然观察,没有刻意地引导,成成在9月4日-9月8日的天气观察中,开始自然感知太阳、乌云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教师在放手中发现神奇的儿童。

  二、通过持续观察研究,理解儿童深度学习 

  在观察儿童、倾听儿童和欣赏儿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真实的需求,适度调整一日生活及游戏场地等,让孩子在游戏与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深度学习、全身心地参与世界,支持孩子在探索、好奇和发现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积极与世界建立联系。

  三、通过师幼互动,拓展儿童思维发展

  教师通过有力的师幼互动与儿童建立联系,以“理解—识别—确定—支持”的方式,捕捉儿童的生长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以多元的形式满足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支持主动探索,成就面向未来的儿童。

  【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课程实践计划

  1.深化儿童主动学习

  建立稳定且弹性的一日生活安排,做好环境与材料的保障,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加强家园合作和持续反思,以此改进教育实践,从而有效支持儿童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深化儿童主动学习。

  2.唤醒内在驱动力

  学习内驱力是儿童内部驱动其进行学习活动的力量,主要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游戏活动的热爱以及对自我表现的追求。我们将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投放丰富适宜的探究材料,在儿童喜爱的时间,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及时多元的观察互动,激发学习内驱力。

  3.实现思维可见性

  如何让儿童的思维可见?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儿童表达与交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记录与分析儿童思维表现等,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发展计划

  1.重视过程性反思,定期开展教研

  幼儿园需要定期围绕儿童的游戏与生活进行反思性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分享在自然观察、游戏观察、生活活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经验,拓宽教师视野和思路,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水平。

  2.学习儿童哲学宏观概念,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然”作为一个哲学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家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将探究分析、批判性思考、逻辑推理等儿童哲学方法应用于包括天气观察在内的自然教育时,有助于教师认识儿童的思维特性,尊重并欣赏儿童的创意与表现,而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其核心,教师应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观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寻求学习机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善于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假设,以激发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教育的大道至简,无为而为。

责任编辑:朱璐

藏在“天气记录”里的儿童主动学习支持策略
发布时间:2025-02-1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兴化市安丰镇中心幼儿园

  【案例缘起】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我们发现在与儿童的一对一倾听过程中,可以看见儿童、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看到儿童的过程,在多重体验下改变认知,从而更加相信每一位儿童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2023年秋学期,作为“插班教师”的我,来到大五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已是大班的孩子,但是他们似乎无法表达出自己在天气观察中的想法。一番观察与思考后,我选择了跟踪观察对象——成成小朋友。因为,我发现他在游戏、阅读等一对一倾听交流中,表达得有声有色,唯独天气观察难以宣之于口,而他对天气的探索与需求却又无所不在,如“今天为什么这么热呀?我的衣服都湿了。”他还会和小伙伴一起来问我:“老师,好像要下雨了,我们还能到土坡游戏吗?”于是,我决定从成成的天气个案观察入手,寻找可以满足儿童主动学习的支持策略。

  【创新亮点】

 

  一、发现神奇的儿童,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

  孩子对包括天气在内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宽松的幼儿园生活环境、适宜的天气观察材料和开放自主的观察、表征与倾听氛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自然规律、自然世界的丰富教育体验——红旗飘动是风的力量,树叶变黄是季节的更迭,日历变薄是一年的结束……孩子们得以探索发现抽象的概念,发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在自由探索中的孩子们天生就是“科学家”。

  二、追随孩子对天气自然规律的发现,呵护对生活及生命意义的追求

  自然(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原则,它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天气观察的过程中,我们打破成人高控,放手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启发下,自然而然地拥有自主和自觉的意识——风是风,也是与云、红旗、花草树木相关联的风;雨是雨,也是会在地上蹦跳,会在伞上滑动,像喷泉的雨;太阳是太阳,也是先什么也看不到,后来有一点点光,原来是从雾里钻出来了,就像玻璃碎渣一样发光的太阳……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的天气观察里,不仅是季节变换的直观体现,还有大自然赋予的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循环。因为在本质上,对自然规律遵循与教育就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学习,还涉及到对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成为连接科学与哲学的重要桥梁。

  三、培养孩子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成就面向未来的儿童 

  批判性思维是对信息和论断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和反思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天气观察中,教师通过开放的探究性对话,以个别、小组或集体的形式,鼓励孩子就发现的天气现象和科学原理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辨。孩子们在质疑、假设、寻找证据和发现其相关性的思维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复杂性,更为其日后的科学探究和决策提供支持,为“21世纪能力”儿童的未来做准备。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破解办法】 

  【取得的成效】 

  一、儿童层面

  1.认知的主动获得

  成成和同伴自主规划活动内容、时间、方式等,这是儿童在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自发形成小组交流、讨论的样态。他们对时间、温度、色彩、季节有了更准确的感知,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学习的行为倾向。

  2.思维层面的发展

  在天气观察中,儿童以个别、小组等形式,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辨,能多维度把握天气与生活的本质,这是儿童深度学习下思维不断发散的体现。

  3.生命意义的追求

  儿童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一个深刻且多维度的过程,如在天气观察中,孩子们感受到“落叶的凋零”并非结束,而是新一轮生命的开始。在这样富有哲学深意的理解下,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独特且宝贵的,从而生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二、教师层面

  1.观察儿童行为的转变

  在天气观察中,教师懂得要放下预设、放下更多期待,追随儿童表征及一对一倾听,就会发现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发生,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自然观察,实现认知转变和角色重构,适应“培养未来能力”儿童的需求。

  2.解读儿童能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实践与反思、分享与交流、梳理与再实践,提升教育敏感性和解读儿童的能力,进而敏锐地捕捉天气记录、自主游戏、师幼互动、教研活动、家园互动等保育教育问题背后蕴含的教育契机,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看见成长的力量。

  3.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教师因看见儿童而喜悦、因理解儿童而自豪、因成就儿童而幸福。儿童永远有可爱的想法让人意想不到,永远有新奇的创造让人大开眼界。在放手观察、研究儿童的实践中,教师不断明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使命,实现师幼双向奔赴。

  【可提炼经验与启示】

  一、通过放手自然观察,发现神奇的儿童

  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教师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自然观察,没有刻意地引导,成成在9月4日-9月8日的天气观察中,开始自然感知太阳、乌云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教师在放手中发现神奇的儿童。

  二、通过持续观察研究,理解儿童深度学习 

  在观察儿童、倾听儿童和欣赏儿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真实的需求,适度调整一日生活及游戏场地等,让孩子在游戏与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深度学习、全身心地参与世界,支持孩子在探索、好奇和发现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积极与世界建立联系。

  三、通过师幼互动,拓展儿童思维发展

  教师通过有力的师幼互动与儿童建立联系,以“理解—识别—确定—支持”的方式,捕捉儿童的生长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以多元的形式满足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支持主动探索,成就面向未来的儿童。

  【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课程实践计划

  1.深化儿童主动学习

  建立稳定且弹性的一日生活安排,做好环境与材料的保障,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加强家园合作和持续反思,以此改进教育实践,从而有效支持儿童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深化儿童主动学习。

  2.唤醒内在驱动力

  学习内驱力是儿童内部驱动其进行学习活动的力量,主要表现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游戏活动的热爱以及对自我表现的追求。我们将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投放丰富适宜的探究材料,在儿童喜爱的时间,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及时多元的观察互动,激发学习内驱力。

  3.实现思维可见性

  如何让儿童的思维可见?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儿童表达与交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记录与分析儿童思维表现等,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发展计划

  1.重视过程性反思,定期开展教研

  幼儿园需要定期围绕儿童的游戏与生活进行反思性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分享在自然观察、游戏观察、生活活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经验,拓宽教师视野和思路,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水平。

  2.学习儿童哲学宏观概念,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然”作为一个哲学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家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将探究分析、批判性思考、逻辑推理等儿童哲学方法应用于包括天气观察在内的自然教育时,有助于教师认识儿童的思维特性,尊重并欣赏儿童的创意与表现,而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其核心,教师应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观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寻求学习机会,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善于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假设,以激发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教育的大道至简,无为而为。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