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省级

4C领航:小学生创新素养的早期培育

作者:淮安市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创新缘由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当下基础教育不可懈怠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淮安市实验小学以“儿童创新素养的早期培养”为目标,构建了集创“课”、创“学”、创“境”、创“玩”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的4C(creativity)创新体系,着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好奇心、研究眼、思考脑、创造手的可能儿童,提升了全校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亮点
  (一)创“课”:让学生“哇”起来
  1.基础课程:用系统的思维设计知识框架,让大脑“求知若渴”
  基础课程是创新素养培育的基础,在实施基础课程中我们主要依托国家课程关注学生创新时机和创新情感的体验,通过重构知识体系,变革教学方式,挖掘创新要素等,着眼于学生“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和“实践性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思辨力和探究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通过任务群的组织方式对单元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不仅看到知识的前因后果,更看到知识的纵横相连。在其他学科中,我们以“大概念”和“核心问题”勾勒知识框架,让学生在特定任务情境中进行创新实践,体现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表达。
  2.创意课程:用创新的思维开发智趣课程,丰富心智模式
  (1)创+生活课程: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衣食住行开发百花齐放的创意课程。例如:营养N次方、魔衣社、创响乐器、等,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努力用智慧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2)创+自然课程:从“物”的角度出发,围绕自然界花草树木、雷电风雨各种事物和现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意研究课程,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好奇心,探究欲。例如:奇妙的云、“碳”索自然、创想“四季”、植物心理、解锁种子的N个秘密等。
  (3)创+科技课程: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围绕科学、信息等各个方面开展创意课程研究。例如:桥梁的设计、AR世界、纸树开花、火山爆发等,培养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兴趣,触摸科技的新脉动。 
  3.未来课程:用超常的思维编制时代课程,打开大脑“黑洞”。
  未来课程是指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设置的课程,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科研性的课程。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和童梦创想园。少年科学院以科学研究为主,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指向未来科学人才的培养,如:“开工天物”“神奇的实验”“了不起的电路”“神秘的力量”等;童梦创想园以科技创新为主,主要激发学生运用科技在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基础上进行的小发明、小制作,指向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代码奔腾机器人”“翼龙无人机”“AR生活”等。 
  (二)创“学”:从搬运工变成重构者
  1.创新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地、开放地创新学习方式。例如,我校师生共同设计了“非线性学习”“数字化学习”“复合型学习”等数十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改组和重构,从做一名知识的搬运工到包装工再到重构者。
  2.创造性的作业设计:以“作业”抓手,通过变革作业的形式倒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性学习。例如:有“小麦变形记”的长作业学习,有“纸想和你玩”的活动性作业学习,“纸塑喵咪”的个性化作业学习,有“创玩数字”交替化作业学习等。
  (三)创“境”:让儿童创造学校
  1.格物致知:为儿童创新能力培养步道。学校对校园时空环境进行全方位升级打造,形成“一苑”“三园”“五廊”“六大平台”的线上线下交融的创新时空环境,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的空间和平台。
  一苑:即童蒙书苑,我们对原有图书馆进行改造,形成集阅读、教学、创作、展演为一体的学习体验馆。
  三园:即“童梦创想园”“童趣科技园”和“童乐种植园”。
  五廊:即“水文化长廊”“节气文化长廊”“创想未来长廊”“创新发布长廊”“创意作品展示长廊”。
  六大平台:即AR空间、云端实验室、创客云平台、创想小舞台、创梦制作台,通过线上线下完整融合,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的魅力,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助力学生创新素养高品质发展。
  2.取物造境:成为儿童创新素养发展的载道。
  拓创课本:创想娃们把课本中的景物、知识、哲理都搬到了校园内,通过物化的形式让校园形成为立体的教科书,形成了一步一景,一行一文的课本文化,例如:墙壁上的24节气,花园里的石头记,流动的母亲河等,让儿童在拓行课本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关切者,思维的触摸者和美的创造者。
  变大的教室:创学园里的每一间教室都不再是数学意义上的30平方米,创想娃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让教室向生活、向自然、向科技、向未来无限扩大。例如:创想天马、出征未来、仿生世界、森林博物馆、海底奇遇、绿野仙踪等。
  延展的文化:在学校的每一条大道上,每一个展示区,都有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展,让校园成为行走的智慧乐园。例如:未来家园、好奇猫猫屋、生活万花筒、植物创想区等。
  迭代的空间:我们专门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可以迭代的创新空间,有集体的迭代小屋,如“会变化的鲁班小屋”“长腿的陶艺室”等,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色彩,在多变和挑战中触摸学科本质,生成创新素养。
  (四)创“玩”:让学生创造着长大
  1.创玩1.0:DIY嘉年华(个创):是指学生通过DIY(自己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意游戏和创新制作。例如:有形式各样的课程创作:“花钟”“金刚竹节人”“纸板迷宫”“瓶盖钟面”等;有花样百出的游戏设计:掌中镜、第二世界、Duckduckdog等;有自主研发的小发明小制作:纸盒坦克、手工琵琶、花生小鸡、时空帽等;有奇趣美味的创意美食:香蕉船、火箭蛋挞、百变面食等。
  2.创玩2.0:DIT创客坊(团创):是指学生通过DIT(与他人一起创造)的形式在专业社团的学习中进行创造发现和创新实践。如:“光感”社团制作的“悬浮笔”,“创响乐器”社团制作出的“空气排箫”、“指尖粘土”社团制作的“梦幻西游”,“墨拓流芳”社团制作的“喵趣横生”,“慧研种植”社团发明的“自制滴灌器”等。
  3.创玩3.0:MAKE梦工厂(众创)是指学校积极营造创新联动平台,借助各大节庆、各种活动进行实现校内联动、社区联动、云联动,培植众创文化。如:创意大课间:每天下午全校师生一起进行30分钟创玩活动,趣味循环赛、贪吃蛇大作战、感统弹弹圈、创玩音乐格等;创趣运动会:每年的运动会,全校师生一起设计开幕式和创意竞技活动,如翻滚铁环、飞盘九宫格、趣味投壶、旱地冰壶等;创乐儿童节:每年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创意游园活动,如我们曾以“红色主题”设计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二十余种创意游戏,让孩子们在创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感悟品质,培养人格;奇幻创想节: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自由、创新的整体时空,学校特地创设了“奇幻创想节”,在创想节期间全校师生一起创玩、创学、创思、创造,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创乐的海洋。同时,我们还和校外数十家学校、机构建立创客联动平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创新素养和创造发明的能力。
  三、创新成效
  我们培养了一批具有好奇心、研究眼、思考脑、创造手的可能儿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创新思维显著提升。通过长期以来课程熏陶、教学方式的变革、沉浸式的体验和实践,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②创新人格初步显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开放性、冒险性、坚持性、自我接纳等人格特征初步显现。③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作品,对知识的理解力、转化力明显增强。④创新成果显著。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机器人、编程、航模、创客、人工智能、电脑制作、电脑绘画等各项比赛,成绩喜人,获奖多达两百余人次,获得省级奖项100余次,十多人被授予“小小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李朋飞

4C领航:小学生创新素养的早期培育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淮安市实验小学
  一、创新缘由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是当下基础教育不可懈怠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淮安市实验小学以“儿童创新素养的早期培养”为目标,构建了集创“课”、创“学”、创“境”、创“玩”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的4C(creativity)创新体系,着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好奇心、研究眼、思考脑、创造手的可能儿童,提升了全校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亮点
  (一)创“课”:让学生“哇”起来
  1.基础课程:用系统的思维设计知识框架,让大脑“求知若渴”
  基础课程是创新素养培育的基础,在实施基础课程中我们主要依托国家课程关注学生创新时机和创新情感的体验,通过重构知识体系,变革教学方式,挖掘创新要素等,着眼于学生“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和“实践性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思辨力和探究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通过任务群的组织方式对单元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不仅看到知识的前因后果,更看到知识的纵横相连。在其他学科中,我们以“大概念”和“核心问题”勾勒知识框架,让学生在特定任务情境中进行创新实践,体现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综合表达。
  2.创意课程:用创新的思维开发智趣课程,丰富心智模式
  (1)创+生活课程:从“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衣食住行开发百花齐放的创意课程。例如:营养N次方、魔衣社、创响乐器、等,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努力用智慧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2)创+自然课程:从“物”的角度出发,围绕自然界花草树木、雷电风雨各种事物和现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意研究课程,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好奇心,探究欲。例如:奇妙的云、“碳”索自然、创想“四季”、植物心理、解锁种子的N个秘密等。
  (3)创+科技课程: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围绕科学、信息等各个方面开展创意课程研究。例如:桥梁的设计、AR世界、纸树开花、火山爆发等,培养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兴趣,触摸科技的新脉动。 
  3.未来课程:用超常的思维编制时代课程,打开大脑“黑洞”。
  未来课程是指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设置的课程,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科研性的课程。学校成立少年科学院和童梦创想园。少年科学院以科学研究为主,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指向未来科学人才的培养,如:“开工天物”“神奇的实验”“了不起的电路”“神秘的力量”等;童梦创想园以科技创新为主,主要激发学生运用科技在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基础上进行的小发明、小制作,指向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代码奔腾机器人”“翼龙无人机”“AR生活”等。 
  (二)创“学”:从搬运工变成重构者
  1.创新的学习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地、开放地创新学习方式。例如,我校师生共同设计了“非线性学习”“数字化学习”“复合型学习”等数十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改组和重构,从做一名知识的搬运工到包装工再到重构者。
  2.创造性的作业设计:以“作业”抓手,通过变革作业的形式倒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性学习。例如:有“小麦变形记”的长作业学习,有“纸想和你玩”的活动性作业学习,“纸塑喵咪”的个性化作业学习,有“创玩数字”交替化作业学习等。
  (三)创“境”:让儿童创造学校
  1.格物致知:为儿童创新能力培养步道。学校对校园时空环境进行全方位升级打造,形成“一苑”“三园”“五廊”“六大平台”的线上线下交融的创新时空环境,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的空间和平台。
  一苑:即童蒙书苑,我们对原有图书馆进行改造,形成集阅读、教学、创作、展演为一体的学习体验馆。
  三园:即“童梦创想园”“童趣科技园”和“童乐种植园”。
  五廊:即“水文化长廊”“节气文化长廊”“创想未来长廊”“创新发布长廊”“创意作品展示长廊”。
  六大平台:即AR空间、云端实验室、创客云平台、创想小舞台、创梦制作台,通过线上线下完整融合,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的魅力,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助力学生创新素养高品质发展。
  2.取物造境:成为儿童创新素养发展的载道。
  拓创课本:创想娃们把课本中的景物、知识、哲理都搬到了校园内,通过物化的形式让校园形成为立体的教科书,形成了一步一景,一行一文的课本文化,例如:墙壁上的24节气,花园里的石头记,流动的母亲河等,让儿童在拓行课本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关切者,思维的触摸者和美的创造者。
  变大的教室:创学园里的每一间教室都不再是数学意义上的30平方米,创想娃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让教室向生活、向自然、向科技、向未来无限扩大。例如:创想天马、出征未来、仿生世界、森林博物馆、海底奇遇、绿野仙踪等。
  延展的文化:在学校的每一条大道上,每一个展示区,都有孩子们的创意作品展,让校园成为行走的智慧乐园。例如:未来家园、好奇猫猫屋、生活万花筒、植物创想区等。
  迭代的空间:我们专门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可以迭代的创新空间,有集体的迭代小屋,如“会变化的鲁班小屋”“长腿的陶艺室”等,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色彩,在多变和挑战中触摸学科本质,生成创新素养。
  (四)创“玩”:让学生创造着长大
  1.创玩1.0:DIY嘉年华(个创):是指学生通过DIY(自己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意游戏和创新制作。例如:有形式各样的课程创作:“花钟”“金刚竹节人”“纸板迷宫”“瓶盖钟面”等;有花样百出的游戏设计:掌中镜、第二世界、Duckduckdog等;有自主研发的小发明小制作:纸盒坦克、手工琵琶、花生小鸡、时空帽等;有奇趣美味的创意美食:香蕉船、火箭蛋挞、百变面食等。
  2.创玩2.0:DIT创客坊(团创):是指学生通过DIT(与他人一起创造)的形式在专业社团的学习中进行创造发现和创新实践。如:“光感”社团制作的“悬浮笔”,“创响乐器”社团制作出的“空气排箫”、“指尖粘土”社团制作的“梦幻西游”,“墨拓流芳”社团制作的“喵趣横生”,“慧研种植”社团发明的“自制滴灌器”等。
  3.创玩3.0:MAKE梦工厂(众创)是指学校积极营造创新联动平台,借助各大节庆、各种活动进行实现校内联动、社区联动、云联动,培植众创文化。如:创意大课间:每天下午全校师生一起进行30分钟创玩活动,趣味循环赛、贪吃蛇大作战、感统弹弹圈、创玩音乐格等;创趣运动会:每年的运动会,全校师生一起设计开幕式和创意竞技活动,如翻滚铁环、飞盘九宫格、趣味投壶、旱地冰壶等;创乐儿童节:每年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创意游园活动,如我们曾以“红色主题”设计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二十余种创意游戏,让孩子们在创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感悟品质,培养人格;奇幻创想节: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自由、创新的整体时空,学校特地创设了“奇幻创想节”,在创想节期间全校师生一起创玩、创学、创思、创造,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创乐的海洋。同时,我们还和校外数十家学校、机构建立创客联动平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创新素养和创造发明的能力。
  三、创新成效
  我们培养了一批具有好奇心、研究眼、思考脑、创造手的可能儿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创新思维显著提升。通过长期以来课程熏陶、教学方式的变革、沉浸式的体验和实践,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②创新人格初步显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开放性、冒险性、坚持性、自我接纳等人格特征初步显现。③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作品,对知识的理解力、转化力明显增强。④创新成果显著。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机器人、编程、航模、创客、人工智能、电脑制作、电脑绘画等各项比赛,成绩喜人,获奖多达两百余人次,获得省级奖项100余次,十多人被授予“小小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李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