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在乡野处,陌上繁花锦。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生源中八成是留守儿童。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学校推行课堂改革,建设“创造式”学习课堂,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理念。
一、内涵阐述
“创造式”学习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学生通过个性化、多样式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不断提高创造知识、探究世界的能力,让自己创造着长大,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教和学真正调适为主导和主体相融合的关系。
二、实施举措
1.建立“问题伴学”学习路径
“问题伴学”是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有质量的问题和自主创设新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们的“问题伴学”路径分为六个学习环节:
(1)问题初解:基于独立的思考
没有静悄悄的学习,就不能形成对知识的感悟,也不能发现在自主先学中的存在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先学,独立思考,独立作业。
(2)问题再解:基于同伴的学习
运用1+X的合作方式,实行“组内帮扶”,小组成员迅速进入互学互助和作业检查订正阶段。这一环节的创生点是小组内互动展示,尽可能抛出问题让学困生解决,并予以“1+1”的辅助补弱。
(3)问题汇聚:基于师生的智慧
引导学生自主呈现先学阶段中出现的主体问题和共性问题,充分利用小白板、智慧教室的展示作用,进行生生互学和师生对话,共同解决难点问题,丰富课堂生成。
(4)问题提升:基于能力的拓展
老师要预设部分重点拓展的问题或情境,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部分提升问题,让他们自主解决,实行组内分层,因材施教。
(5)问题再生:基于创新的品质
课堂鼓励质疑,鼓励深度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创新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命题,充分体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
(6)问题归类:基于体系的构建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或单元回顾的知识体系构建,既能培养学生知识再建构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2.活用“1+X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内学习,“1”为学习主体,“X”为学习伙伴,根据学情和学习任务,由教师或组长确定具体的合作方式,可以“1+1”“1+2”“2+4”等等,灵活运用;为了不同小组间的“互助”和“竞争”,采取“串组合作”方式,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学习共同体”,让课堂的自主性和互动性更强。
3.妙用“互动展示”共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我们强调学习成果展示必须为“互动展示”。展示的学生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分段进行问题设计,展开“抛问”,围听的学生积极举手“接问”,并进行相应的“设疑与补充”,并适时回归课本,教师相机进行“知识补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学习思维不断引向深处。
4.实施“前置补弱”介入策略
在“创造式”学习中,学困生成为课堂关注的重点。为了给予学困生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进行前置补弱,实施有效介入。让学生独立预习、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组内帮扶或教师个别辅导,将学困生的培补提前到预习阶段,让学困生学有信心,让学困生“创造地学”变成可能。
5.突显“教师主导”角色地位
“创造式”学习课堂,教师要因时因势融入进去,巧妙地予以指点和引导,补位和提升,充分做好引领者的角色。
(1)情感引领。主要外显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的学科情怀,也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学科。基于此的课堂改革才能真正实施,课改最后就是爱。
(2)内容引领。主要集中在备课中的问题设计上,要有主体性和启发性,问题的质量决定课堂的高度;尤其要充分预设,留有时空,引导学生向“高阶思维”漫溯。
(3)活动引领。主要内隐于各个环节的活动设计:什么时候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什么;什么时候合作学习,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什么时候使用小白板、智慧黑板和实物投影仪;解决怎样的问题时需要小组围听、全班围听等。
(4)参与学习。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展示有榜样;参与学生展示,提取核心信息,串联学生问题,抛出预设问题,确保深度学习。
(5)评价引领。对问题初解、互动展示等环节进行评价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精准答题,如何深度思考,如何用心倾听,如何评价同学等,要能指明优点,指出问题,进行有效诊断。
(6)知识补位。对于学生互动展示中出现的知识不全面、思路不清晰、过程不规范、内容肤浅化、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教师要第一时间站到展示的阵地前给予知识补位,牵引学生的学习走向全面和深度。
三、创设亮点
1.让立德树人更落地。“创造式”学习课堂,在合作共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学关怀,把课堂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每一位学生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培育了伙伴情结和助人品质,并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让个性发展更充分。“创造式”学习课堂,践行“实践与创新,合作与共享”的学习理念。在小组学习内,实施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所有孩子都学有信心、学有兴趣、学有提升,取得适合自身的最好发展。
3.让课堂学习更深刻。“创造式”学习课堂,形成了交流互助、善于倾听、敢于展示、勇于创新、多样合作开放的学习文化。让学生有充分的在场生命体验,拥有向上的生命姿态,使学生有灵气,使课堂更深刻。
4.让学力提升更显著。“创造式”学习课堂,创设“自主+创造”的学习情境和注重生命体验的学习场域,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倾听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深度思维能力、创造革新能力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5.让心理教育更润心。“创造式”学习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共同构建属于自己的小组文化,成员互助互爱、共同成长,即使心有烦恼,也不会郁结心中,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健康、阳光、积极的心理。
四、创设品效
坚持16年的“创造式”学习课堂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让一所纯农村的初中学校成为区域教育一张靓丽的教育名片。
1.质量外显。“创造式”学习课堂建设,所带来了是课堂改革的真实落地,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持续高位走强,连续多年名列南通市前列,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开创了生源近40%的城市回流现象。
2.素养内隐。“创造式”学习课堂建设,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生问题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习的自主性、卷入性、互动性和沉浸性良好的学习品质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3.辐射引领。“创造式”学习课堂建设,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引领性。近几年来,吸引了全国30个省近8万人次的课堂观摩,自主学习、合作互动、勇于创新的课堂生态给每位来访者以极大的震撼;学校和全国各地近30家单位结成友好联盟,课堂改革的实践经验在不少区域和学校有效推广。
4.品牌效应。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人民教育》《中国网》《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新教育创始人朱永新教授、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申继亮等领导专家亲临学校,给予高度评价,其中《中国教育报》主编汪瑞林主任高度评价说“如东县景安初中,为全国乡村教育观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