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明理·守责’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基地”项目建设为平台,十年不辍,扎实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实践与探索,在国家安全教育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为在全民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供典型性、体验性、沉浸式物化环境,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样板示例,在一定区域内产生影响力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一、筚路蓝缕十年路——基本情况和创新亮点
2014年5月29日,为积极落实党中央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如东中学在全国中小学率先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制定国家安全教育发展计划,邀请军事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的十多位将军、教授莅临授课,拓宽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视野,坚定国家振兴的责任担当。2015年12月,召开基地建设阶段性总结交流会,来自北京、山东、四川、江西、陕西、贵州的“国家安全教育中学示范基地”学校代表及教育专家等近百人参会。2016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专家组对我校国家安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此基础上,2021年成功申报江苏省中小学“‘明理·守责’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基地”。自立项以来,学校围绕课程、馆室、基地三大方面,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建设,创新实践普通高中国家安全教育:
第一,构建校本特色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及体系。
围绕“国家基础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三大课程板块目标,根据《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以国家基础课程为蓝本开发体现本地特色的校本国家安全课程体系,发挥课程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制定课程基地教学计划,统筹规划高中各学段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打通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政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的关系,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的学校实施形态,提升育人的综合效应。
第二,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场馆。
在新校区建成突出主题、彰显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基地,包括主题教育馆,融辩论、报告厅、专用教室、电子阅览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活动室、专家研讨室、师资办公室等。建成后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国家安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作用。
第三,建设区域性国家安全教育交流基地平台。
致力于线下线上相结合,大力拓展校外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基地。确定国内多家线下体验基地,同时联合延安中学等省内外知名中学,成立全国普通高中国家安全教育学校联盟,并建成国家安全教育远程教学网络联盟线上平台。
二、喜看稻菽千重浪——阶段成效和经验启示
第一,理论成果日渐丰硕。
在《人民教育》、《基础教育参考》等核心期刊以及《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省级期刊发表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论文数篇。两个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已顺利结题。2022年,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国家安全教育范式研究》成功申报并顺利开题。2023年获南通市“适合的教育”实践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第二,课程体系逐步完善。
打造校本国安教育课程。围绕三大课程板块目标,逐步建立与完善课程体系,编排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国家安全教育读本》、体现学校和地域特色的《明理·守责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基地讲义》等国家安全教育系列读本。在此基础上,学校选拔骨干教师参与北师大主编的高中国家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
建设学科融合教学资源。各教研组针对学科特点,在实践探索中构建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普通高中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系列化、样本式资源。定期开展“学科教学中的国家安全意识渗透”主题教研周;《生物安全法》颁布后生物组深入学习,围绕“一枝黄花”深入研讨生物安全;在“世界粮食日”,地理组走进盐碱地海水稻种植基地开展粮食安全主题教研活动;历史教研组应邀参加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2023年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论坛”,就课程融合进行现场示范授课;汇编成《“明理·守责”国家安全教育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选编》。
丰富实践活动类课程。学校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德育系列活动,结合如东中学传统的四大节日举办国家安全教育主题艺术节、歌咏节;邀请外聘专家,定期开设国家安全教育主题讲座;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盟校论坛、在线云课堂定期举办;适时组织学生前往校外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建成“明理·守责”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基地志愿者、学生讲解员团队,开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课程。
第三,物化环境建成使用。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建高校,建成国内首家面向中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馆。
2024年4月13日,学校举行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暨“明理·守责”国家安全教育馆开馆仪式。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国防七子高校”等15所高校的代表和延安中学等十所“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学校代表以及市县党政、文化、教育等机关代表近400人参加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包含开馆仪式、参观交流、教学观摩、教育研讨、专家报告等多项内容。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扬子晚报》和人民网、中国网、江苏网、新华网、南通发布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国家安全教育馆的顺利开馆,标志着课程基地物化环境的建成,也推动我校国家安全教育进入纵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示范辐射作用扩大。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跨学段融合。2022年,学校就国家安全教育和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开展合作,联合打造“中学国家安全教育云课堂”,为师生开设多节讲座。学习强国、《江苏教育报》、中国军网多次报道。2023年8月15日与北师大联合举办“2023年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论坛”,活动获得热烈反响,并得到了新华网、中国军网、搜狐网的报道。
扩大国家安全教育联盟校合作。2022年11月17日,学校联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及延安中学等10所国内重点中学,举办了主题为“发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书育人”的网上研讨活动。
建设区域性国安教育交流基地。2023年7月7日学校承办南通市《国家安全教育》读本进校园启动仪式暨示范课观摩活动。10月与市国家安全局联合举办国家安全大讲堂活动,让“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理念落实在实际行动中。2024年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国家安全局授予我校南通市首个“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现场教学点”称号。学校开展2023年开学第一课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先后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新华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第五,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报考方向不断聚焦国防科技、航天航空、国际关系等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专业。多名学生被国防科大、北航、南航、哈工大、西北工大等重点高校录取。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评选国防就业最大贡献度中学,我校位列全国前十名。2023届高考录取军校12人,“国防七子”高校录取40人。
三、更上层楼目千里——总结展望和发展计划
学校将积极谋划、不断改进,进一步总结国家安全教育的阶段性成果,积极探索国家安全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是“以人为本”。聚焦学校“君子气质、精英潜质、栋梁特质”这一育人指向,养正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重点关注和培养师生家国情怀。
二是“以联见长”。扩大盟校交流合作,积极链接优质资源,定期召开“普通高中国家安全教育探索与实践研讨会”,协作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模式,共同提升国家安全教育的区域示范影响力。
三是“以研为先”。聚焦国家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研究开发学校国家安全教育特色课程及实践活动课程,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学科,融入教师培养与课题研究”。
四是“以实为要”。中学国家安全教育的落脚点在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学校将进一步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丰富十校联盟内涵,深化高校友好合作;进一步拓展精品实践课程,打造区域教研中心;让“国家安全教育进校园”理念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扎实的成效中。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厚德力行,铸魂育人,以课程建设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不断擦亮学校国家安全教育特色品牌,积极探索国家安全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高效机制,为持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国家安全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