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先生——教育家丹阳群像的时代光芒》一书于2024年9月正式出版,这是丹阳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丹阳,是一片人杰地灵、活力迸发的沃土,素有“丹凤朝阳”的美誉。近现代先后诞生了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五位全国知名的教育家(以下简称“五位教育家”)。早在2010年,丹阳市委、政府就批准成立了有编制、有人员的教育家思想研究机构,探寻五位教育家的人生轨迹和成功密码,用他们的精神照亮当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破解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闯出了一条有创新意义的强师兴教之路,奉献了建设高素质、有活力教师队伍的丹阳经验。
一、群像引领,用理想信念筑牢教师的精神家园
五位教育家虽出身不同,经历各异,都有着共同的精神特征:心有大我,以教育救国兴邦为己任。丹阳市委、政府认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内核,坚守教育强国的理想信念,弘扬大爱育人的使命情怀。为此,他们坚持用教育家精神辐射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师的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
造就高素质、有理想的教师队伍,必须从源头抓起。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丹阳教育,丹阳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培养,鼓励丹阳籍师范生,向五大教育家学习,学成归来,回乡任教。学校到高校宣传丹阳,实施优秀毕业生“聚丹”计划;丹阳还出台“丹凤朝阳”教育人才引培计划,以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丹阳安家落户,投身教育。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出台,确保高素质、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为激励优秀教育人才树立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市委市政府建立“统筹资源,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人才奖励机制,多维度激励教育强市所需人才。市级层面成立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各镇(区、街道)同步设立奖教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每年奖励优秀校长和教师。市人社、财政、教育等多部门出台高层次拔尖人才履职管理文件,明确培养青年教师、引领学科发展、指导内涵项目建设等考核指标,大幅提高教育拔尖人才津贴标准。
丹阳不仅从生活上关心教师,更从政治上温暖和激励教师。每年教师节,市委、政府都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为做出贡献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披红戴花,表彰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和宣传,以五位教育家命名10所学校,组建32个联盟校。全市整体规划,筹措经费,建立5位教育家事迹陈列馆,常态化组织开展教育家思想沙龙、论坛、演讲等活动。邀请教育家后代走进丹阳、走向学校进行教育家故事讲述,让大师精神走进教师,激励更多教师矢志不渝地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
二、改革创新,用智慧破解队伍管理的“难题”
丹阳五位教育家生逢百年巨变的时代,办学兴教筚路蓝缕,困难重重。但他们的血脉里都流淌着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胆识和勇气,用创造性思维攻克了一个个艰难困苦,成就了一番教育事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丹阳市委政府形成共识: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学习前辈们敢于直面困难,攻难克坚的勇气和智慧,努力破解当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教育事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县域教师队伍的学校所属制,导致教师流动难,结构不合理,岗位不适配。造成很多事没人干,很多人没事干的窘境。这种矛盾一直困扰着县域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丹阳以巨大的胆识、勇气和智慧,积极探索“县管校聘”的管理机制。2019年开始,出台了《丹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通过落实核定编制、引导交流、适岗竞聘、绩效考评等一系列举措,建构教师培养、流动、管理、评价、激励一整套制度,破解这一难题。2022年全面开启第二轮“县管校聘”,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岗位设置办法,教师配置从“数量满足”转向“质量提升”,教师管理从“有序规范”转向“引领激励”。县管校聘让教师队伍合理有序地流动起来,全市所有教师全部参加适岗竞聘,跨校交流达到1200多人,282名辖区市级以上拔尖人才,从城区品牌学校流动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支援乡村薄弱学校建设。
丹阳还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教师队伍有序合理流动。市人社、编办等四部门共同出台《丹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以“资源共享、帮扶共建、特色共显、质量共优”为方式组建以城区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涵盖城乡全学段的18个联盟式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学校成长共同体。通过名校输入管理模式、跟岗培训、校际交流、教研共享等方式,让优质教师合理流动,推动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与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改革举措相配套,丹阳创新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丹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量化考评管理结果的意见(试行)》,科学制定全市各学段城乡学校差异化发展性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德、工作量、实绩等全面考核,并实施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三、搭建舞台,在教学一线锻造丹阳教育的灿烂群星
教育家群体有一个共同特征: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丹阳籍五位教育家也不例外。他们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且敬业专业志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做出了杰出成就。丹阳市委市政府深知: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上锻造年轻一代,引领他们德能兼修,德艺双馨。让丹阳的大地上,走出更多新时代的大先生,出现更多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丹阳的做法是:
多层次搭建舞台,让青年教师登台唱戏。出台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指南》,打造定向师范生培育站、新教师培养工作室,青年教师成长营三大舞台,铺设专业阅读、技能竞赛、优课评比、135考证、基本功集训五大路径,立体构建更贴合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135”工程。拓宽发展路径,与重点高校、科研部门深入合作,推进系列化的“领航、领军、领雁”人才培育工程,真正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积聚人才、积淀优势。
在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淬炼教书育人的真才实学。制定了《丹阳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实施意见》,遵循“系统谋划、科研引领、分级培育”思路,通过项目制方式,搭台子,给机会,让大批年轻骨干教师领衔项目的研究。目前丹阳已有江苏省级基础教育内涵改革项目75个,数以百计的项目成员在研究和反思中迅速成长起来。挖掘五大教育家的教学思想,结合新时代教学改革要求,区域构建和推进“示径课堂”,出台《丹阳市推进示径课堂建设指导意见》,指导教师在课堂改革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建功立业。
用教育家精神照亮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改革举措,为丹阳教育注入蓬勃向上的活力与生机,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撑起了丹阳教育的蓝天。近三年,全市引进双一流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500人,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专任教师研究生比率达到28.38%。有“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等省级高层次人才35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4名,正高级教师25名。2021年以来,累计有34人次在江苏省基本功大赛和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所学校入选江苏省“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这批优秀的教师就像种子一样,起到了“带动一群、辐射一方”的引领作用。
丹阳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硕果累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丹阳获评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市);丹阳市“县管校聘”经验做法入选江苏省全省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课题获教育部重点课题一等奖;“丹阳籍五大教育家研究”累计出版5本专著,成果获江苏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新华日报》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丹阳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教育代表团前来学习考察。高素质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动力,丹阳首批高分通过江苏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验收,并获评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市(县)。
征途漫漫从头越。丹阳将继续以教育家办学精神为引领,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强师兴教之路,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