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省级

培根铸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的盐城实践

作者:盐城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盐城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 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盐城时强调,要用好新四军革命历史这一生动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盐城充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育人新路径。
  一、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面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内容和形式不够创新、学段衔接有待加强、知行合一有待巩固和强化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因此,构建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一体化格局,是提高各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二、创新举措
  (一)以“学段街接推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组织全学段学习体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增强学生的具身体验,通过新四军浴血杀敌、矢志不渝的爱国故事和感人事迹,引导青少年学习新四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小学阶段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初中阶段讲好爱国主义道理;高中阶段讲好爱国主义学理,促使各学段爱国主义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推动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贯通。
  2.建设全学段活动基地。充分利用全市境内248处红色遗存、128个烈士命名镇村、17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纪念展馆作为实境学习课堂,在全市各学段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实践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大中小学系统联动,实现全学段育人。
  3.搭建全学段育人阵地。推动校园红色阵地建设,发掘打造“红色校园。全市各学段设有新四军文化资料陈列室(研究院)、新四军文化长廊,打造包含铁军馆、铁军林、信仰广场、纪律庭院、意志长廊、担当舞台等元素的“新四军文化展示平台”。  
  (二)以“校馆合作推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共建研究联盟。与国防大、江苏省委党校、新四军干部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内涵研究;与新四军纪念馆、华中工委纪念馆、全国抗日军政大学联盟等25个革命纪念馆成立共建联盟5个,合作开发新四军历史文化课程。全市300多所中小学参与共建联盟开展研究研讨活动600余场次。
  2.开展合作教学。盐城市教育局和新四军纪念馆签订“红动馆校薪火相传共建协议,通过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教学,不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3.开发特色课程。组建全市中小学德育学科中心,将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纳入专题研讨,设立专项课题,开展前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开发和打造具有盐城特色的活动型校本红色课程。
  (三)以“城乡融合推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加强组织领导。盐城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成立全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总体谋划和具体部署,推动统筹建设和模式创新。
  2.培树项目典型。市、县两级教研部门联动开展“五个百活动:组织100次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研和课堂展示活动,开设100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学示范课,评选100节优秀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设计,创建100个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学基地,开发和打造100个具有盐城特色的红色文化思政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丰厚教育资源。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将新四军革命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组织新四军革命精神教学骨干教师开发高水平的市级示范教程,形成可以前后传承、辐射示范的教程库。
  (四)以“师生共进促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培育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大先生”。弘扬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理性信念,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兼职德育思政课教师队伍。依托盐城市领航名师工作室、盐阜特级教师大讲堂等平台,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同时,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革命后代等走进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
  2.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大活动。打造了“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教育品牌,开展主题活动500余场;开展“重走铁军路系列寻访活动100余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开展“百万师生面向国旗宣誓、国家公祭日、清明祭英烈、九一八纪念日等主题活动3万余场次,引领广大青少年在高质量育人活动中锻炼、成长,领悟新四军革命精神。
  3.打造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大课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筑梦之旅、探寻铁军足迹、“小我融入大我,诗韵青春献祖国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行动的小铁军“红领巾寻访团等,以组织志愿服务小分队的形式融宣传教育、体验互动、研讨交流于一体,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取得的成效
  1.深化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各地各校开设革命传统文化研习、新四军文化研习等学生社团百余个,培养红色故事宣讲员“小铁钉“小铁军四万余名,讲解实践活动辐射30万人次,通过课堂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和精神品质。
  2.形成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丰厚课程。《基于校馆合作的:“铁军魂、盐城红”的革命精神区域一体化教育实践》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立项;《培根铸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获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项。近五年来,红色文化相关的省规划课题8个,省红色文化课程基地5个。50余节课入选教育部精品课,200余节课入选省级精品课。
  3.打造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实践场域。全市建设校馆合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余个。全市共有30余所新四军革命精神育人特色学校。盐城市初级中学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大学军事历史教学基地“江苏省青年学习社”。东台市三仓小学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盐城东台红军小学。全市21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省级思政育人特色学校14所。
  4.产生新四军革命精神育人社会效应。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育实践,引发主流媒体密切关注。《探索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新路径》在2024年第11期《群众》刊发。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整版推介盐城的实践经验。盐城晚报、盐阜大众报多次刊发专栏文章。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党建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120多次。
  四、经验启示
  1.把握好教育关键期。面对外部势力的文化入侵、思想入侵,在基础教育阶段高质量地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是守牢未成年人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之举。
  2.警惕形式主义痛点。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不能是形而上的“贴标签主义,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让青少年将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具身体验的教育方式变革尤为重要。
  3.跟得上教育新变化。当前我国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孩子。所以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要课程化,要有深度、有梯度的课程设计、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李朋飞

培根铸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的盐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2-1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盐城市教育局
  盐城是一座具有深厚红色、 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盐城时强调,要用好新四军革命历史这一生动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盐城充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育人新路径。
  一、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面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主体责任不够明确、内容和形式不够创新、学段衔接有待加强、知行合一有待巩固和强化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因此,构建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一体化格局,是提高各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二、创新举措
  (一)以“学段街接推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组织全学段学习体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增强学生的具身体验,通过新四军浴血杀敌、矢志不渝的爱国故事和感人事迹,引导青少年学习新四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特质。小学阶段讲好爱国主义故事;初中阶段讲好爱国主义道理;高中阶段讲好爱国主义学理,促使各学段爱国主义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推动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贯通。
  2.建设全学段活动基地。充分利用全市境内248处红色遗存、128个烈士命名镇村、17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纪念展馆作为实境学习课堂,在全市各学段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实践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大中小学系统联动,实现全学段育人。
  3.搭建全学段育人阵地。推动校园红色阵地建设,发掘打造“红色校园。全市各学段设有新四军文化资料陈列室(研究院)、新四军文化长廊,打造包含铁军馆、铁军林、信仰广场、纪律庭院、意志长廊、担当舞台等元素的“新四军文化展示平台”。  
  (二)以“校馆合作推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共建研究联盟。与国防大、江苏省委党校、新四军干部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内涵研究;与新四军纪念馆、华中工委纪念馆、全国抗日军政大学联盟等25个革命纪念馆成立共建联盟5个,合作开发新四军历史文化课程。全市300多所中小学参与共建联盟开展研究研讨活动600余场次。
  2.开展合作教学。盐城市教育局和新四军纪念馆签订“红动馆校薪火相传共建协议,通过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实践教学,不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3.开发特色课程。组建全市中小学德育学科中心,将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纳入专题研讨,设立专项课题,开展前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开发和打造具有盐城特色的活动型校本红色课程。
  (三)以“城乡融合推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加强组织领导。盐城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成立全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总体谋划和具体部署,推动统筹建设和模式创新。
  2.培树项目典型。市、县两级教研部门联动开展“五个百活动:组织100次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研和课堂展示活动,开设100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学示范课,评选100节优秀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设计,创建100个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学基地,开发和打造100个具有盐城特色的红色文化思政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丰厚教育资源。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将新四军革命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组织新四军革命精神教学骨干教师开发高水平的市级示范教程,形成可以前后传承、辐射示范的教程库。
  (四)以“师生共进促进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
  1.培育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大先生”。弘扬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为理性信念,打造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兼职德育思政课教师队伍。依托盐城市领航名师工作室、盐阜特级教师大讲堂等平台,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同时,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革命后代等走进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
  2.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大活动。打造了“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教育品牌,开展主题活动500余场;开展“重走铁军路系列寻访活动100余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开展“百万师生面向国旗宣誓、国家公祭日、清明祭英烈、九一八纪念日等主题活动3万余场次,引领广大青少年在高质量育人活动中锻炼、成长,领悟新四军革命精神。
  3.打造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大课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筑梦之旅、探寻铁军足迹、“小我融入大我,诗韵青春献祖国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行动的小铁军“红领巾寻访团等,以组织志愿服务小分队的形式融宣传教育、体验互动、研讨交流于一体,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取得的成效
  1.深化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各地各校开设革命传统文化研习、新四军文化研习等学生社团百余个,培养红色故事宣讲员“小铁钉“小铁军四万余名,讲解实践活动辐射30万人次,通过课堂建设、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和精神品质。
  2.形成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丰厚课程。《基于校馆合作的:“铁军魂、盐城红”的革命精神区域一体化教育实践》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立项;《培根铸魂: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获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项。近五年来,红色文化相关的省规划课题8个,省红色文化课程基地5个。50余节课入选教育部精品课,200余节课入选省级精品课。
  3.打造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实践场域。全市建设校馆合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余个。全市共有30余所新四军革命精神育人特色学校。盐城市初级中学被评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大学军事历史教学基地“江苏省青年学习社”。东台市三仓小学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盐城东台红军小学。全市21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省级思政育人特色学校14所。
  4.产生新四军革命精神育人社会效应。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一体化教育实践,引发主流媒体密切关注。《探索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新路径》在2024年第11期《群众》刊发。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整版推介盐城的实践经验。盐城晚报、盐阜大众报多次刊发专栏文章。近两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党建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120多次。
  四、经验启示
  1.把握好教育关键期。面对外部势力的文化入侵、思想入侵,在基础教育阶段高质量地开展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是守牢未成年人意识形态阵地的必要之举。
  2.警惕形式主义痛点。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不能是形而上的“贴标签主义,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让青少年将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具身体验的教育方式变革尤为重要。
  3.跟得上教育新变化。当前我国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每一个孩子。所以新四军革命精神教育要课程化,要有深度、有梯度的课程设计、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李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