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井冈山会师:红军主力部队从此形成
图为江西省宁冈县龙江书院。1928年4月下旬毛泽东和朱德的第一次会见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毛泽东在井冈山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攻打长沙失败后不得不上山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同样败退的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汇成了一支再也打不垮的红色雄师。
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会面。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朱毛”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很长一段时期,国民党还认为“朱毛”是一个人。
1927年9月19日前后,是毛泽东参加革命以来最困难的一个时期。此时,他领导的秋收起义遭遇严重挫折,起义军已从5000余人减少至1500余人。9月19日夜晚,毛泽东在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断然主张放弃进攻长沙,转移到农村山区。继续进攻长沙,这是中央原有的决定,不这样做,会背上“逃跑”的罪名。但毛泽东提出向农村进军的意见,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
1927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此时,部队已减员至1000人左右,部队精神不振,纪律松弛,一些长官仍像旧军队一样打骂士兵,加上受伤和得疟疾,掉队、离队的人越来越多。进村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实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三湾改编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在实践中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的革命军队奠定了基础,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两军会师后,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全军下辖6个团,兵力达6000多人。这年6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井冈山胜利会师,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支具有北伐战争传统和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聚集在一起,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而且对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割据都有重大意义。
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主力800多人,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来到了井冈山。
红四军、红五军的会合,实现了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师。这次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使之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
★揭秘
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加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及严密的经济封锁,决定建立一条由上海、经香港、过汕头、转大埔、入永定、到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条横越沪、港、汕三大城市,绵亘闽、粤、赣三省高山密林间的千里交通线,要突破敌人的重重关卡,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线,闯过军警的盘查和暗探的追踪,避开反动民团的袭击,严防叛徒的出卖和破坏,这些困难可想而知。但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交通委员会领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未遭敌人破坏,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被誉为“红色交通线”。
“红色交通线”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联系、护送干部进入中央苏区。国民党军数次“围剿”中央苏区这样重要的情报,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传递的。交通线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向中央苏区输送物资。据不完全统计,这条交通线先后输送食盐、布匹、药品,以及电器、印刷、军械等物资有300多吨。此外,这条交通线还担负着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现钞交给党中央的任务。
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一般都经过比较严格的挑选,从事行商、贩运、挑夫、船工等适合于秘密交通工作的职业,这条交通线是广大交通员们用双脚踩出来、用血汗浇灌出来的。他们冲破敌人的白色恐怖和重重障碍,担负起传递文件、指示、情报,接待过往干部、人员,带送款项、物资等艰巨任务,忠于职守,前赴后继,不惜献身,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无名英雄。
★地标
遵义:“绝地逢生”翻新篇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这个时候的红军正危机重重。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已由从根据地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血战湘江后的悲情,笼罩着这支缺弹少粮、疲惫不堪的远征之师。敌人的重兵已在北上湘西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口袋阵——红军,面临着第五次反“围剿”后最艰难的危局。
但是,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改变了两军对垒的战局,也从此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毛泽东在会上进行了长篇发言。他用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用粉碎敌人前四次“围剿”的事实,说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我党在制定战略战术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坐在门口的李德一言不发,面前的烟头堆成了小山。这位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代表在到任后的短短一年多内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不仅葬送了中央苏区,而且使红军在长征初期屡遭重创。
3天的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50年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遵义会议结束了,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1998年9月14日,杨尚昆辞世。至此,遵义会议的20位参加者全部逝世。虽然他们永远地带走了关于这次会议诸多细节的密码,但遵义会议所确立的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所开启的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先河,促使我们的党和军队走向成熟,为我们今天进行新长征留下了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
★人物
瞿秋白:革命斗士 文坛才子
临刑前的瞿秋白
每当我们唱起《国际歌》的时候,也许许多人并不了解,最早将《国际歌》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瞿秋白,原名瞿霜,28岁成为党的第三任最高领袖。他学识渊博,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怎么未有一个人,又懂政治,又懂文艺,要是瞿秋白同志还在就好了。”瞿秋白多才多艺,喜爱文学、文学评论、诗词、小说、篆刻、绘画,同时精通俄文,翻译过多部俄文文学名著,还喜欢音乐,善吹箫,能唱昆曲。
1920年3月,经历了五四运动洗礼的瞿秋白,加入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科学社会主义。这年秋天,他应北京《晨报》等报馆的聘请,前往莫斯科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察和采访。在苏俄期间,他写了大量关于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报道,有力地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5月,他在前苏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12月,瞿秋白回国,他拒绝了北京政府以每月200块现洋聘请他到外交部任职的邀请,却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和编辑了《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这一时期,他撰写了200多篇文章,以极大的热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还较早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是最早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8月7日,瞿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八七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危急关头的一次重要转折。
1931年,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错误批判,被排挤出中央领导机构。但他随即在上海参与并领导了“左联”的工作。他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素养和高度的文学修养,撰写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评论与杂文,鲁迅曾手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相赠瞿秋白。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瞿秋白慢步走向位于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在一块平坦的草坪上,瞿秋白盘膝而坐,微笑点头说:“此地很好!”然后慷慨就义,时年36岁。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抱病编辑了他的译文集《海上述林》来纪念他。“诸夏怀霜社”的署名寓意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