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教育均衡 > 局长论坛 > 正文

夏正祥:实施四大工程 促进均衡发展

作者:夏正祥 发布时间:2015-12-1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区域办学条件均衡。编制完成了《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规划(2012-2030年)》和《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小学校均服务人口由2.0万人提高到2.22万人,初中校均服务人口由3.41万人提高到3.48万人。提出了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以及推进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安工程建设力度,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9.3亿元,改造新建了145万平方米校舍,校园面貌焕然一新,140所中小学校创建成省级现代化学校。

  实施教师交流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广陵区将区域内所有小学组成4个集群,力推校长轮岗、教师流动和教学教研一体化,努力缩小学校办学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宝应县以实验小学为龙头,实行城区5所小学的组团办学,在教育教学上实行“七统一”管理,有力促进了各学校同步提升。广泛实施“城区反哺农村”的互动战略,落实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制度,选派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到城区示范学校顶岗培训,有效提升农村学校教师业务素质。2014年以来,各地参与交流的学校和人员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

  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促进校际教育质量均衡。把农村教育质量列入教育质量工作全局,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开展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化学校常规管理,连续组织召开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组织包括农村学校校长在内的管理干部观摩现场、案例解剖、交流经验;连续组织常规管理百校行活动,每年对近300所学校进行明察暗访,在全市曝光学校管理问题,对问题突出学校作出严肃处理。

  实施教育集群帮扶工程,促进接受教育机会均衡。稳步推进招生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内学校的实际条件,合理制定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做到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费划学区就近入学。广陵区、瘦西湖-蜀冈名胜风景区所属公办小学实行“零择校”,市区公办初中、小学择校生逐年下降。高中招生坚持执行四星级高中定向指标分配办法,全市各四星级高中70%招生指标公平分配给区域内初中学校。关爱特殊人员子女,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招生计划,坚持公办学校接纳为主原则,确保外来人员子女100%入学。全市每年招收宏志班26个,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深入实施“54321”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每年做好3万名左右的留守儿童招生教育工作。确保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区域性的发展过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旧的均衡会不断被打破,新的不均衡又会不断出现。我市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为实现教育公平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 夏正祥)  

责任编辑:汤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