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做客“‘强富美高’新江苏•教育在行动”访谈节目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月昭)苏州历来人文荟萃,崇文重教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文化自觉长盛不衰。12月25日上午,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走进中国江苏网直播室,接受中江网主持人、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的访问,围绕苏州教育如何传承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与广大网友共同分享“苏州经验”。
顾月华首先介绍了苏州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方面的主要经验,重点谈到了苏州在师资培养方面的创新做法。“苏州始终坚持把教育人才资源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资源,提出‘教育第一,教师为本’的教师发展观。”顾月华介绍说,苏州在全国率先成立地级市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人才招聘、引进、使用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好机制。 “我们把它叫做苏州教育走向未来的文件。” 顾月华动情地说。为拓宽用人渠道,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任教,苏州大力实施“校外专家进校园”的人才柔性使用政策,明确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外专家总数不低于学校岗位总数的5%,职业学校的校外专家总数不低于学校岗位总数的20%。其目的是为了“有更多的名师,更多的榜样人物带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更多导师。”现场,顾月华感慨,“让各路英才为教育所用,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
2014年9月,苏州在全省率先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25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校长挂职级上岗。除了从年度考核、个人成果、基本情况、专业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校长的办学情况,还要听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访谈中,顾月华谈起了“校长职级制”的初衷。顾月华说,校长职级制强化了一个概念,校长不是“官”,而是一个职业化、专业化的岗位。希望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淡化校长原有的行政级别,致力于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培养更多专家型、教育家型的校长,让学校的管理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
顾月华也坦言面对十三五,苏州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苏州。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苏州城乡,未来几年必然会进一步直面外来人口进一步大量流入,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严峻考验。顾月华表示,苏州教育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力度;统一各市、区教育规划编制标准,强化教育优先的价值导向;构建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发改、财政、国土、建设、规划、教育等部门协同力度,积极完善经费保障措施,全面满足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教育需求。
访谈中,顾月华还特别提到了作为对历史的传承,苏州为保护186所百年老校所作出的努力,并就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积分入学管理等热点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
本期访谈将于近期在中国江苏网和江苏教育新闻网播出。
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左一)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左二)、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冯海青(右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沈本领(右二)在交流。
陈光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