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教育均衡 > 图说亮点 > 正文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营造均衡发展生态格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发展,不仅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更是一个改革创新的实践过程。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明晰目标任务,激发改革力量,促进均衡发展。各地围绕体制机制创新这条主线,以改革促进均衡,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推动发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是深化入学招生制度改革。优化城区学校、热点学校的学区划分,严格控制班级规模和学生数量,有效遏制择校现象和借读现象,使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盐城市区、如皋市、扬州市广陵区已经实现零择校。全省各地加大热点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60%以上的县(市、区)分配比例达到70%,有效倒逼薄弱学校改造,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二是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各地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制定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完善校长负责制,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镇江市教育部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扩大中小学校长办学自主权,建立以制定实施发展规划为主导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增强了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释放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形成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自主发展的良性机制。南通市研究探索学生发展评价制度,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三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优质的义务教育必然是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各地严格规范办学行为,适当降低课程和考试难度,严格控制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和课外作业,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寓德育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实践活动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更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涌现了一大批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和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2012年开始,我省启动“薄弱初中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省财政专项资助117所初中,每校30万元课程建设资金,推进薄弱初中课程建设、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通州市通过组建城乡一体教育集团,通过以城带乡、对口支援、捆绑考核等措施,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镇江润州区采取片区协作、集体备课等措施,大面积提高薄弱学校学科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汤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