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享受幸福
——兴化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如何有效提升内涵质量,进而形成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机制,笔者从顶层设计、教学生态、职业幸福感三个维度,解读兴化市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探索教育教学实现内涵发展的内生动力。
做好顶层设计
据了解,通过抓常规管理求效益的思路在兴化沿用多年,2013年,如何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形成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机制,兴化教育人确立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
为此,兴化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大讨论,鼓励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经过反复论证,2014年出台了《兴化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活动三年规划实施方案》。每年上半年“促进月”活动结束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学区为单位、普通高中学校由教研室牵头,分学段开展校长“说模式”及学区内教师会课活动。下半年“促进月”活动结束后,分学段开展分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说模式”以及全市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会课活动。
兴化市以三年为阶段,促进学校整体规划课改思路和目标,初步探索确定课改模式,建立基于校本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制度,并强化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责任。”除了在教育局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课改需要一批有责任、有理想、有担当的校长来引领和推动。翻开各年度兴化市中小学报送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月”活动自评表,笔者看到,学校从“践行教学模式”“推进课题建设”“重视专业引领”等指标进行自评,自评分85分以上的参加市局评选,市局评选总分90分以上的,获得当年“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称号。由“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主办,或与结对学校联办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师职称评定时都算市级公开课,这极大激发了学校申报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先后有40所学校获得该荣誉,推出了1000多节展示课。可喜的是,更多的学校正走在申报的路上,“结对帮扶”成了他们学习的舞台。
课堂教学改革为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舞台,显著提升了兴化课堂教学质量。2016年,共有42名教师在泰州市级比赛中获奖,19名教师被泰州市推荐参加省级同类比赛并获奖,其中有7位教师获江苏省一等奖。
构筑良好生态
兴化以生态理念服务区域教育、推进课改,让管理从行政思维中解放出来,无疑是管理理念的一种升级和创新。
“只有校长亲自走上教学一线,并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实践,才能够在自己的学校掀起新一轮的课改高潮,引领所有教师也投入其中。”“说模式”会课活动中,板桥初中的马桂金校长在语文课上开讲《夏》,利用“生成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马校长这样,全区74所中小学校长分片区逐一上台用“模式”授课。
走进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情趣课堂”,翻开学校课改成果《以情引学·以趣促学》,笔者深切感受到,教师角色、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都呈现丰富多元的景象,并且“情趣”还延伸到了教师的生活与成长:读更多的书,思考更本质的问题,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情趣课堂”润泽了师生、教室、学校,优化了教育生态。
活动开展以来,在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拿得出、说得着、打得响的校本模式,这些学校把握教育发展形势,联系自身实际,有效地构建了适宜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做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据了解,兴化市已有74所学校先后确立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学校教研团队的学术主张。
兴化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校级、校际、市级课堂教学交流研讨力度,促进全市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改善和整体提升。良好的生态,除了文化自觉,还要制度的保障和维系,兴化先后出台了骨干教师教学展示制度、青蓝工程建设制度、教师公开课教学制度、新教师汇报教学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规范。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研究氛围,兴化教科室通过完善全市课题研究体系,建立教师校本小课题研究备案制度,启动兴化市级课题的立项、论证和管理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提高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提升幸福指数
区域层面引领课改,在核心环节发力很关键。毫无疑问,引领教师找到职业幸福就是这一核心环节。
走进兴化第二实验小学潘日春老师的课堂,你会发现,用模式上课原来可以这样精彩,教师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用每一个细胞去感受、触摸、体验课堂,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潘老师不仅是在教学,更是在享受课堂。
每一年,每个教师都要学习和研究一种教学理论,研读十篇学科教研论文,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在实践层面写一份体现课堂模式改革的教案,上一节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为快速提升教师素养,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六个一”持续推进,从引领上路转变到自觉践行。
“我们围绕‘课堂与对话’‘理念的力量’‘上课的学问’等大话题,组织学校的名师及团队展开讨论,提炼出情智课堂的核心要素。”兴化市实验小学吴小健主任介绍。每所学校确立什么模式决定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在兴化,每所学校都找了模式确立的科学路径。
“刚工作时,我对怎样上好一节课倍觉压力,而现在,用‘模式’上课,欣赏着学生焕发的精彩,每天我都在享受课堂。”楚水中学青年教师徐佩感慨地说。这样的转变还与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上公开课的机会密不可分,在导师团的指导下,和徐佩一样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我们不反对模式,也不固化模式,正是在构建、思考、实践、改进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获得了提升。我们欢迎教师否定模式,一位教师若能否定模式,那他本身就能创设一种模式。”教育局人事科金红兵道出了兴化教育人对模式的理解。
如今,走进兴化中小学,课堂从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得到落实,兵教兵、兵带兵、小组讨论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们深深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福利:“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兴化教师的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