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载细耕耘,艺术花香溢城乡
——东海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纪实
曾孕育了南朝诗人鲍照、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当代著名版画家彦涵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东海县人杰地灵,富有“版画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作为其中颇负盛名的一朵瑰丽奇葩,东海少儿版画从20世纪80年代萌芽至今,成为了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特色品牌和文化大县创建的有力抓手,并带动了其他各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蓬勃发展。特别是自2013年10月东海县获批“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以来,全县以少儿版画为龙头,芬芳馥郁的艺术花香正溢满城乡的每一所校园。
艺术火种接力相传
漫步于东海县实验小学版画院,一幅幅线条细腻、画面灵动的少儿版画作品让记者叹为观止。作为“全国少儿版画创作基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校的20幅学生作品首次参赛,就囊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大赛一、二、三等奖;学生周静创作的《大地早上好》获西班牙世界儿童画展参加国最佳奖;东海实小的版画还先后参加北京、黑龙江、日本、韩国等国内外各大展览,进行文化交流,均产生深远影响。
“东海少儿版画的兴起与发展,不得不从我们学校说起。看,这是1982年著名版画家彦涵和我校第一批版画小作者的合影。”东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陶士南从展示墙上的一张黑白照片开始,向记者述说了东海少儿版画的往昔和今日。
少儿版画教育20世纪70年代在东海就已存在,但并没有形成气候。1982年,东海县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刘士迪在校内挑选了12名学生组建了全校也是全县第一个版画兴趣小组。同一时期,出生于东海的彦涵多次回到故乡举办画展,并进行讲学指导,这12名学生也就成了彦涵亲自教授的第一批少儿版画小作者。
在彦涵播撒下少儿版画的种子之后,东海县于1985年6月成立了儿童版画研究会,这也是我省第一个少儿版画教育研究组织。从此,该县建立起儿童版画活动室,开始定期举办少儿版画辅导班,周兴、刘晓红等一批中青年版画家脱颖而出,承担起辅导学生的重任,影响和推动了少儿版画创作的发展。县城及部分乡(镇)幼儿园、中小学也开始陆续建立课外版画创作小组。
作为东海第一批少儿版画小作者之一,郭锦珠亲历了少儿版画在全县从萌芽到兴起,再到蓬勃发展的整个过程。“那时,东海作为农村,能在艺术教育上投入这么多,并取得不菲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引起轰动的。”
正是由于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80年代培养起来的版画小作者们经过专业学习后,又回到该县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部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少儿参加版画创作。郭锦珠就是其中之一,学业有成后,她回到母校从事自己最热爱的版画教学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我的很多学生也在从事美术教学,把版画艺术代代传承。”
一个平台惠及八方
和平路小学的“80后”美术教师黄宏刚在学校是个“大忙人”,不仅任教常规美术课,还一个人指导低、中、高年级的3个版画兴趣小组。在他的带领下,该校学生的版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然而,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在全县都广受肯定的优秀版画教师却是从2009年才开始接触版画的。“我是从零开始学,由于得到了著名版画大师们的亲自教授,所以成长得还算比较快。”黄宏刚很谦虚。但记者了解到,他平时潜心钻研、苦练技艺,由东海少儿版画活动中心定期举办的全县版画教师培训班,更是一次都没有落下过,而这儿就是他接受大师指导的地方。
“2008年10月,县政府成立了东海少儿版画活动中心,作为一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常年面向少年儿童及社会群众免费开放。”东海少儿版画活动中心主任张卫介绍,活动中心主要承担两项职责,一是展览,包括版画历史沿革、版画名家和版画作品的展览,例如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和东海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就在这里举行;二是进行版画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开展全县少年儿童版画创作班和乡村美术教师版画培训班。
为完善、拓展少儿版画活动中心的平台功能,东海县政府又斥资3500万元新建了86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大楼,于2014年底对外开放。如今的版画活动中心具有配套完善的现代化软硬件设施和科学运行机制,先后举办乡村美术教师版画技能学习培训、示教交流等活动22期(次),培训人数600多人次。
“这些培训可不是听听讲座这么简单,每次培训都是全天候的,连续5天,每年定期培训2次,每次约60名教师参加,分小组边教边实践。”张卫告诉记者,活动中心不仅聘请全国版画大师周兴、曹明凤定点亲自上课,还邀请北京、广东等地的版画专家前来指导,又在全县遴选优秀的版画教师充实到教师培训师资队伍中。
东海县对于乡村美术教师版画技能的培训并不是在少儿版画活动中心成立之后才开始的。过去没有这么大的平台,该县就将教师培训集中放在少儿版画的“龙头学校”东海县实验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该校作为全县版画教师培训基地的功能仍然没有消失,依旧与活动中心并肩作战,为乡村版画师资培训贡献着力量。
丰厚土壤滋养百花
“咔咔咔……沙沙沙……”在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音睿版画苑”里,聋哑儿童们正专心致志地进行着版画创作,柔美朦胧的荷塘月色、百花齐放的小院春光、天马行空的宇宙世界……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音睿版画苑”是依托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和东海县音睿康复中心于2015年6月成立的东海县特殊儿童少儿版画活动中心,是对全县残疾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东海,少儿版画教育已覆盖普通幼儿园、中小学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每一个孩子。全县21所乡镇中心小学和所有县直幼儿园都建有版画教育示范点,21座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部成立了版画创作室。以县少儿版画活动中心为龙头、城区学校为基地、各乡镇中心学校(幼儿园)为骨干、村完小为延伸的全县少儿版画教育网络已构建起来。与此同时,1000余人的少儿版画创作辅导队伍,109个版画课外兴趣小组,保障了乡村学校版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据了解,在东海全县378所中小学(幼儿园)中,95%的学校位于乡村。“今年,我们提出了‘少儿版画合格校’建设,要求城乡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都要建成合格校,包括任何一个村小和办学点。”东海县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杨明满怀信心地说,“等‘合格校’建设扎扎实实完成后,我们还计划进一步建设‘示范校’。”
经过30余载的精耕细作,少儿版画的繁荣为东海艺术教育发展孕育出了肥沃的土壤,形成了温润的气候。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的水晶工艺、海陵路小学的千人腰鼓、南辰中学的跑马灯舞、黄川小学的校园舞、驼峰中学的陶艺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东海大地上生根结果,“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品牌,形成了蔚为壮观、特色鲜明的一道道校园风景线。
乡村艺术教育发展形势大好,可艺术师资却日益紧缺。为此,东海县严格规定,专职艺术教师“原地不动”,兼职其他学科教学的艺术专业教师一律回归本专业,不得转岗。同时,逐年增加农村艺术教师编制,并外聘民间艺术大师充实师资队伍。“我们对赴偏远农村学校任教的艺术教师发放特殊补贴,放宽职称评审及评先评优指标,增加绩效工资发放金额……”杨明说,通过不断创新形式,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吸引“三支一扶”人员、“苏北计划”志愿者投身农村艺术教育,有效缓解了农村艺术师资紧缺的矛盾。
此外,东海还将艺术教育不断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仅开发艺术类校本教材就达100余套,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为辅、中小幼相互衔接的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如今,“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浓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交融,正丝丝润泽着东海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