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第一位特聘教授
钟志远,从上世纪90年代走出江西安远,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开启大学求学生涯,大学期间他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广泛涉猎相关化学学科知识。在大学仍为精英教育的年代,大学毕业生已可找到一份众人羡慕的工作,然而他却抱着科研的决心,内在认真的态度和勤奋刻苦的精神继续求学生涯,大学毕业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师从景遐斌研究员开启新的科研历程。
如梭岁月三年结束,钟志远更加坚定了个人科研道路的前行和兴趣,深有感触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前沿发展,硕士研究生尾声阶段积极联系国外深造机会,顺利进入荷兰屯特大学师从Jan Feijen 教授深入探索研究。8年国外研究生活,钟志远取得斐然成绩并成功取得屯特大学职位,但国外优秀的生活品质并没有消磨钟志远的科研信心和对国内发展的热切关注。2006年一次回国学术会议上钟志远机缘认识了苏州大学的与会人员,初步了解了苏州大学。回到荷兰之后积极联系朱校长,正如饥似渴积极引进人才的朱校长,决定正式引进钟志远为其上任后的第一位特聘教授,随即33岁的钟志远放弃国外成熟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携家庭于2007年加盟苏州大学开启苏州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重点实验室的揭幕。
钟志远于2002-2007年期间担任荷兰屯特大学任助理教授。2004年9-11月前往美国犹他大学药学院访问学者。2007年4月起受聘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12月 起任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2012年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2013年8月起被聘为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究中心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洪堡客座教授。2013年12月被聘为江苏特聘教授。
学术之翼扶摇上
回国之后,钟志远教授围绕生物医用高分子前沿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生物纳米材料和药物靶向输送技术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申请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授权13项)和4项国际发明专利,其中3项专利已转让给博瑞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在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0多篇,论文共被引用9200多次,H-因子54,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入选2014和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科学领域)。近几年,应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50多次。现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和1项中加健康合作研究计划)、1项江苏特聘教授项目、和1项国际公司合作项目。
基于其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他先后获得了美国化学会的“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2014)、德国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2013)、日本药物释放系统学会和美国控制释放学会共同颁发的 “亚洲药物释放系统突破技术奖”(2013)等国际奖励;以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14)、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 排名2)、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年,排名2)等省部级奖励。并多次获得《中国科学报》、《姑苏晚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江苏网、《德国每日镜报》等媒体对其的报道,相关专题包括“钟志远:致力突破世界难题”;钟志远:研制搭载抗癌药物的“运输车”;钟志远:攻坚“靶向治疗”的海归博士;苏大教授成为获得“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首位亚洲科学家等,这一系列的报道充分反映了他在生物医用材料及靶向药物输送领域具有国内外的声望和影响力,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同时,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江苏特聘教授(201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3)等。
此外,钟志远教授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著名期刊Biomacromolecules(影响因子:5.75)副主编,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影响因子:7.705)多期的客座主编,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Polymer Edition等国际著名期刊编委,《中国科学:化学》及英文刊SCIENCE CHINA Chemistry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专家,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等。担任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SIPCD 2010,2012,2014,2016)主席。
科研路途漫漫,上下而求索
一项项奖励、荣誉和成就的背后,无不凝聚着钟志远教授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科研奉献精神。他对科研独特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风趣幽默、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时刻影响着其团队和周围的老师同学,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自2007年回国以来,钟志远教授带领团队在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例如,他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生物还原敏感、壳可摒弃的智能生物可降解纳米载体,实现了抗癌药物的高效细胞内释放,有力增强了纳米药物的抗癌药效。他创新性地设计了生物还原敏感、可逆交联的纳米药物载体,其在细胞外稳定,而在肿瘤细胞内会自动解交联,快速释放抗癌药物,产生高抗癌活性,巧妙地解决了纳米药物在体内不稳定与在肿瘤处药物释放缓慢的科学难题。他发明了具不对称膜结构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囊泡,实现了蛋白质药物和亲水抗癌药物的高效包裹和肿瘤细胞内释放。最近他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些简单多功能性纳米载体用于抗癌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的靶向输送及高效肿瘤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
基于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经验,钟志远教授总结了他的一些典型经验做法:(1)鼓励支持多学科交叉研究:他与药学及临床医学专家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其领导的团队入选2015年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已公示);(2)鼓励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其3项专利技术已成功转让给公司,并签订技术合作合同;(3)鼓励支持国际合作和交流:钟志远教授积极主持国际会议,频繁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机构共同培养博士生和开展短期合作研究,担任国际著名期刊的副主编、客座主编及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