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兴艳:决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童凌翔 唐守伦 发布时间:2016-06-0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个人简介】

  喻兴艳,句容市袁巷中心幼儿园园长。她带领勤劳质朴的袁幼人在探索中逐步开发了一系列与竹有关的游戏活动,吸取竹子的精神,培养幼儿“正直、有节、虚心、向上”的品质,使幼儿园形成了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竹文化特色,成为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她先后获得“句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句容市安全教育先进个人”“句容市教坛新秀”“句容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今年4月在镇江召开的省课程游戏化建设现场研讨会上,她还受邀介绍课程游戏化建设经验。

  【人物通讯】

决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记句容市袁巷中心幼儿园园长喻兴艳

  句容有座瓦屋山,山清水秀、游人如织,人称“江南小九寨沟”。坐落于瓦屋山脚下的句容市袁巷中心幼儿园,近年来悄然成为“小九寨沟”里的一道新风景,创办成为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接连成为联合国儿基会培训、国培班培训、骨干园长教师培训等大型活动的观摩现场,吸引了山东、甘肃、广西、新疆等地的一批批幼教同行前来学习考察。

  一所位置偏僻、远离城区的农村幼儿园,为何能声名远扬,成功走出一条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办学之路呢?因为这里的园长喻兴艳不仅是一位高明的“设计师”,更是一位不畏艰苦、勇于挑战的“追梦者”,十几年如一日地编织着瑰丽的幼教梦,决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全园260名孩子,她都能一口叫出乳名

  走进袁巷中心幼儿园的大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独具特色的幼儿笑脸墙:一张张纯朴可爱的笑脸照,镶嵌在一只只竹圈中,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感到格外温馨和谐。“每天到园后,孩子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笑脸,就会感觉幼儿园也是自己的家,袁幼就是他们组成的。”谈起当初设计笑脸墙的初衷,喻兴艳娓娓道来。的确,每天早上,家长送孩子到园后,都会看一眼笑脸墙上孩子的照片;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身影,也会格外开心。

  喻兴艳还有令人叫绝的“硬功夫”:全园260名孩子,她都能一口叫出乳名。这并非她刻意为之,而是她工作中的每个细微处,都流淌着对孩子的挚爱。与家长交流时,她总能结合孩子在园的具体表现去谈,不说空话假话大话,让家长特别信服。有时送孩子就诊,她常被吐得浑身脏兮兮的,但她毫无怨言。家长都称赞说:“她爱每个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今年3月26日,准备享受一下周末清闲的喻兴艳,打开微信朋友圈,一段寻找失踪儿童的视频让她紧张起来。视频里的中年妇女跪在地上,发疯似的抓地、拍胸……她一眼就认出这是园里中(2)班小朋友鑫鑫的外婆。喻兴艳立即打电话询问分享这个视频的朋友,得知鑫鑫和外婆一起去天王镇樱花园玩时走丢了。喻兴艳急得跳了起来。当时,天王镇正举办樱花节,开幕首日就接待了15万游客。一个5岁的孩子,在茫茫人海里怎么找啊!片刻间,她就让自己冷静下来,当即拨打了110报警求助;同时电话通知鑫鑫的两位老师,让她们尽快赶到樱花园一起找孩子。由于游客太多,去樱花园的路在1公里以外就已堵车,她和老师只能把车停在路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樱花园。在多方努力下,鑫鑫终于被找到了。当喻兴艳在派出所见到孩子时,心里一松,两条腿累得一步也迈不动了……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如何教育?喻兴艳认为,孩子年龄小,不能空洞地讲道理,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

  喻兴艳发现,随着农村逐渐城镇化,当地的孩子对家乡知之甚少,于是,就把对家乡的认知作为德育的重要教材。近几年,幼儿园利用春游、秋游,带孩子浏览马埂水库、有机桃园、神女湖、宝藏禅寺……领略袁巷的山山水水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家乡原来这么美!孩子们还提出,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袁巷的美。于是,她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利用废旧纸板进行绘画、裁剪、装饰,绘制了别具一格的“家乡风情展板”,10张展板10个风景,浓缩了孩子心中最美的家乡。这些展板张贴于二楼走廊,来园之人看见无不赞叹。

  去年,一个孩子问喻兴艳:“赵爷爷每天在做什么?他多么辛苦,又为我们做了什么?”孩子嘴里的赵爷爷,就是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的赵亚夫,此时,媒体正在集中宣传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致富百姓作为毕生追求的先进事迹。孩子们一连串的问题给了喻兴艳灵感:赵亚夫在袁巷戴庄村带领农民致富,深受百姓爱戴,这不正是幼儿园最好的德育教材吗?

  “园内要有‘亚夫果园’,让孩子追随赵爷爷的脚步!”说干就干,喻兴艳在教学楼后的一块空地开辟了“亚夫果园”,与村里协商,找来了赵亚夫在试验田里研制的多种果树品种,种上了有机水蜜桃、油桃、猕猴桃、奶油草莓等。孩子们每天在果园里学着赵爷爷的样子观察果树的生长和变化,感受种植果树的艰辛,品尝果实收获的喜悦,体会到作为袁巷人的骄傲和自豪。赵亚夫听闻此事也为之感动,欣然为幼儿园题字:“袁幼人,有德人!”

  最乡村的幼儿园激发出最本真的学前教育

  这些年,喻兴艳系统地阅读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发展适宜性游戏》《和儿童一起学习》《学习故事与早期学习》《张雪门文集》等书籍,抢占学前教育理论前沿。每晚看完书把书合起来躺在床上的那一刻,她的大脑就开始思索幼儿园的办学之路。她暗下决心:袁巷中心幼儿园虽然只是一所农村新建幼儿园,但也一定要高起点办园,决不让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所有孩子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前年8月,袁巷幼儿园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作为园长,喻兴艳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幼儿园该向何处发展呢?就在这时,省里召开首次课程游戏化培训会,无疑课程游戏化将是幼儿教育新的发展方向,但怎么干大家心里都没底。培训结束后,不少参会者懵懵懂懂地走了,只有喻兴艳没有走,她辗转找到培训的专家和省教育厅相关领导问个不停,直到把心中的“问号”一一拉直。

  返程中,喻兴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袁巷依山傍水,身居“瓦屋竹海”景点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教育资源,“竹文化游戏课程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前年9月,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如期进行,喻兴艳以《竹文化游戏课程建设》为内容,成功申报江苏省第一批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园内精心开辟“香樟园”“百花园”“百果园”“小竹园”等6个园子,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变成鲜活的课程;开发了一系列与竹有关的游戏活动,吸取竹子的精神,培养幼儿“正直、有节、虚心、向上”的品质。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最本身的学前教育,喻兴艳总是不停地探索,勇敢地实践。孩子们在《神奇的乌饭》的制作过程中,对大米为什么会变颜色很好奇。制作乌饭是当地的一个习俗,用乌树叶和大米浸泡后,再将大米煮成米饭即为深紫色,故称乌饭。但乌树在瓦屋山里才能找到,于是,她带着两名教师进山寻树。

  瓦屋山里树种数不胜数,外形较小的乌饭树十分难找。从早上找到傍晚时分,她们才找到两棵乌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树挖了出来,却又找不到回家的路。眼看天要黑了,一名教师说:“我们把树扔了找路吧!”喻兴艳不容置疑地说:“今晚就算在山上过夜,也要将树带回园里!”又是几番折腾,她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出山的路,将乌树栽到园里。正是凭着这份勇敢和执着,园里的课程游戏化更加贴近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提升了园里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专业水平。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专家不约而同地说:“最乡村的幼儿园激发出最本真的学前教育。”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十多年来,被孩子们称为“漂亮老师”的喻兴艳像翠竹一般“拔节向上”,向老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答卷”,先后获得“句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句容市安全教育先进个人”“句容市教坛新秀”“句容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在镇江召开的省课程游戏化建设现场研讨会上,她受邀介绍课程游戏化建设经验;她还得到省教育厅推荐,将于今年11月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参加课程游戏化高级研修。当江苏“2016最美幼儿教师”初评揭晓,她入围终评的喜讯传来后,熟悉她的人都说是名至实归。因为付出的比其他人更多,所以收获的也就更多,在这条前进的路上,她会继续一路芬芳、一路歌唱!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