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姜虹,1963年7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淮安师范幼师班,同年9月在淮安市清浦区机关幼儿园参加工作,1998年起调入淮安市纪家楼幼儿园,后担任该园园长一职,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幼教工作。1986年,姜虹荣获清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当选为淮安市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
【人物通讯】
35个寒暑易节,大半辈子的坚守
——记淮安市纪家楼幼儿园教师姜虹
6月24日,记者采访到了淮安市纪家楼幼儿园教师姜虹,采访全程姜虹多次提到自己“幸福的烦恼”——幼儿园满员招收210名学生,不得不拒绝前来报名的热情家长。从只有21个孩子的薄弱园到招满210名学生的省优质园,从1998年接手幼儿园至今,姜虹用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她这个“幸福的烦恼”。
从“白手起家”到省优质园的蝶变
姜虹,1982年从淮安师范幼师班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幼教工作,35年来,在充满挑战而又倍感幸福的幼教道路上默默奉献。
姜虹原来是淮安市清浦区机关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个热门幼儿园。为解决纪家楼小学幼儿园园所建设相对薄弱、管理相对落后的问题,1998年区教育局将她调来做园长。采访中,姜虹向记者讲述了她初来园里的经历。“刚到纪家楼幼儿园,我心里凉了一大截,这里校舍、硬件设施特别差,几间平房、几张破桌子……一到下雨天还漏雨,家长不肯来,幼儿园也招不到学生”,姜虹说,“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当时的纪家楼幼儿园,一点也不为过。”她告诉记者,刚来幼儿园自己心理落差特别大。“以前我在清浦区机关幼儿园招生时家长上门排队,招生很快结束,但是在纪家楼幼儿园是教师上门求学生,就这样只招了21个学生,还没有自己原先一个班的孩子多,而且小班只招到8个孩子。”面对这些,姜虹有点动摇了……可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她决定不退缩,从头干起。就这样她既当园长,又当教师,还是保育员。从改建园舍到购置教学装备,从设计规划到资金核对,从招聘教师到招收幼儿,接手纪家楼幼儿园之后,姜虹东奔西走。
从之前的薄弱幼儿园到如今的崭新面孔,姜虹见证了学校从无到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开始家长并不信任,但是渐渐的,家长们被姜虹认真负责的热情打动,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凭着家长们的口碑,幼儿园很快招满了学生。回过头再谈往事时,她笑称自己在机关幼儿园和纪家楼幼儿园的招生经历是“冰火两重天”。“但这份记忆我永远都不会忘!”姜虹说。“如今幼儿园招生,家长早早就开始报名,6个班的学生,我们招得满满的,再也不用像当初那样上门求学生了,现在幼儿园有210名在园幼儿。”姜虹欣慰地笑着说。
当好210个孩子的“大家长”
“随便说一个孩子,她就能说出孩子的姓名、家长的信息等家庭情况,她对每一个孩子都十分了解,许多家长都愿意和姜老师聊家里的特殊困难。”纪家楼幼儿园教师丁艳飞说,“每天姜园长都是第一个到园里,最晚一个离开。姜老师走路很快很快,一般人跟不上,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急性子。”由于幼儿园和纪家楼实验学校共用一个院子,小学部的学生早早地就来上课,大门很早就打开,不少上班早的家长直接把幼儿园的孩子送到园里。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姜虹每天都早早地到学校,结果有的家长越送越早,他们上班也越来越早。平常姜虹总是骑摩托车或者电瓶车上下班,她告诉记者:“我骑这些车上下班的原因是他们灵活、速度快,尤其是上班的时候,每天只要有孩子到园,我们的门必须要开着,不能让家长和孩子在外面等着。”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纪家楼幼儿园,许多孩子都叫这位园长“汉堡奶奶”,原来姜虹的外孙小瀚堡也在园里读书,所以“汉堡奶奶”这个雅号便传开了。尽管祖孙俩都在园里,但小外孙上学放学全部是由姥爷来接送的,因为姜虹来得太早,走得太晚。新生入园时,很多孩子闹情绪不想进园、哭闹不止,甚至睡地打滚不好好吃饭。为克服孩子们入园时的焦虑,孩子们的“汉堡奶奶”每天准时站在园门口,蹲下来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抱抱他们,拉拉他们的小手,吃饭耐心地喂,渐渐地孩子们都主动要求来园,她幸福地笑了。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一天,保健医生慌慌忙忙地跑来说,小班有个男孩突然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一直抽搐,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有意外发生,等家长来了再去医院会耽误病情。为了及时抢救,她不顾承担风险,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半小时的路程让当时年近52岁的姜虹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经过及时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家长赶到医院时激动地拉着她手说:“姜老师,您救了孩子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啊!”当时,家长提出用各种方法报答姜虹,但都被婉言拒绝。
采访中,姜虹笑称自己是个“女汉子”,园里灯管坏了、水龙头坏了都是她抡着扳手锤子、架起梯子自己先修,修不好才找人修。园里一名教师告诉记者,有一次园里发现了一个大马蜂窝,女老师们胆子小,只有姜虹敢上去把马蜂窝移走。2014年,清浦区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为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园里“每一堵墙会说话”,姜虹和教师们一次次进行研讨,班牌、墙壁上的图案、沙池、水池、种植园的设计、施工,她事事亲力亲为,每天工作都长达十几个小时。有时她会为了一个活动方案,仔细推敲一遍又一遍。有次,在下班的路上,骑着电瓶车边走边想方案,差点撞到停在路边的一辆卡车上,把她自己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2个月后,姜虹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眼下,还有不到2年的时间,姜虹就要面临退休,许多人劝她:“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眼看着就要退休了,做的再好也要交给别人,还这么拼干嘛?”面对这些不理解,她淡淡地笑了:“在我看来这些事情都是我该做的,而且是最普通的事情。将来如果园里需要我,我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干不动的那天。”
“下辈子还做他们的女儿”
1985年,姜虹的父母携全家回到南通参与筹建华能电厂,并将她安排在电厂做一份轻松的工作。那时电厂的工资是教师工资的数倍,尽管父亲多番劝说、母亲不断开导、妹妹难以理解,但想到班里的孩子,她最终还是决定留在纪家楼幼儿园,那时姜虹22岁。
多年没在一起团聚,一直是父母的一块心病,也是姜虹最大的遗憾。2014年正当幼儿园改建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全区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之际,在南通的母亲不幸患上肺癌,期待在开刀之前见姜虹一面。可等她赶到医院,手术已经做完。面对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母亲,内疚让她偷偷地跑到走廊里与妹妹抱头痛哭。一边是需要陪护的母亲,一边是正在基建的幼儿园,3天后姜虹含泪急切地回到了淮安……
前不久,从南通远道而来的父母到淮安看女儿,只呆了一周他们就呆不住了。父亲告诉姜虹:“我们在这里呆一周和你讲的话还不如在南通你给我们打一次电话讲的多。”“出门时父母还没醒,回来时,他们或许已经睡下了。”姜虹又何尝不知道父母最需要的是陪伴。“以前我觉得这些只是电视上的镜头,但现在这些场景就发生在我身上,曾经他们含辛茹苦,现在轮到我,我却什么也做不了,下辈子,我还想做她们的女儿,好好报答他们。”
采访中,记者拨通了姜虹妹妹的电话。姜虹妹妹告诉记者:“之前我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她每天都是忙忙忙,后来我来淮安看到她工作之后我才知道,当好210个孩子的‘大家长’是多么不容易。”姜虹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在南通的妹妹干脆把家搬到了父母家对面,和父母做邻居,这样每天睡觉前,起床后妹妹都能过去看父母一眼,确认他们安好。
尽管姜虹在园里把每个孩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面对自己的女儿,她同样有说不完的歉意。姜虹的爱人是销售员,长期出差在外。老公开玩笑说:“自从你当了园长,家里就少了一个家长。”女儿刚满5个月,她就只能将孩子交给别人带。由于爱人经常出差,很多时候姜虹只能在周末的时候买好下一周的菜,晚上下班回家后做好了放在冰箱里,女儿第二天中午回来热着吃。“很长一段时间,女儿甚至没吃过我做的新鲜饭菜。”姜虹说。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让姜虹落下了肩周痛、颈椎痛的毛病。有一次,姜虹突发耳鸣,医生诊断为突发耳聋,建议她住院治疗,否则可能造成耳聋将不可逆转。可为了幼儿园,她放弃住院,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时间输液保守治疗,至今她的听力都不好,记者采访时要大声说话她才能听清。经常有老师说:“还有2年她就退休了,我们园长哪来的那么大的劲头,天天从早忙到晚也不知道累。”
目前纪家楼幼儿园已成为老城区的焕发新气象的“新园”,备受社会关注。幼儿园还先后被评为“淮安市巾帼文明岗”“淮安市绿色学校”“淮安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并顺利通过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的验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