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作者:毛天与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火车从东向西一路飞驰,从数九隆冬闯进了春寒料峭。过宜昌的时候已经薄暮起,待到了山岭里,夜色也稀稀。炊烟和水汽一起垂在山谷里,料想窗外也是一派墨蓝色的沉沉无声。车窗外忽然就开始下起了零星的小雨,水波澹澹划过窗栏,最终泠泠声如海潮。

  是了,巴山夜雨。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四年前读诗词,年龄尚小懵懵懂懂,不由得总沉湎于情思。于是不可避免地喜欢温庭筠呀柳三变呀,以缠绵悱恻为上品,当然也少不了李义山——世人皆推锦瑟一首,玄妙艰深,读起来朦胧可亲,我偏偏喜欢夜雨寄北的明白如话,灯一豆,人一双,天南海北,夜雨声行行重行行,吹我东南行。全诗带着点扑面的水汽温温浅浅地来,絮絮叨叨地念,缠缠绵绵地诉,轻轻淡淡地束,千言万语都在“却话”,点到便收,就留夜雨声叠叠,说着未尽的情。当时便想,若能在巴山听一夜雨声,便是平生一大神往。等芭蕉叶上的雨,听落花委地无人收,幽窗冷雨,灯影疏疏,在这样一个万籁俱寂又声海浩大的夜晚里回忆,个中滋味,大约是销魂蚀骨。李商隐之后写夜雨人也多,元人写夜雨,写一声梧叶一声秋,写一点芭蕉一点愁,写三更归梦三更。意思虽已完备,但意境还远远不及——大抵不不在巴山,就天然少了欲说还休的缠绵——没有高峻又带着些云雨情意的山峦,这场雨下得似乎就少了点意趣。

  后来认识了个巴山里的姑娘,才大约明白了些“夜雨寄北”般的意味。虽说在网络上认识,但是我和她却保留着最原始的交流方式——通信。时间不定,长短也不拘,有时候偶然想起走到楼下信箱,也漫不经心地拿出一封也许尘封了多日的信。生活感悟,兴趣爱好,人世沉浮,写了挺久,也颇有些意思。展信读的时候最好来点细雨,当夜深人静,打开另一段人生故事的时候,也只有这夜雨不歇,才能大约道出些挂念与缠绵。今年年节去重庆,我们也并未见面,两人一直心有灵犀地遵守着“君问归期未有期”,天地间,有一心友便是幸事,何必沾染上尘俗。

  然而此时此刻,我总算听了一场巴山夜雨。

  山谷里的烟岚掩盖着,窈窕着,朦胧着;雨声清清泠泠勾留着,缠绵着,回环着。雨凉凉的,又带着点春天的气味,冷静着苏生。是了,我想,这才是巴山的夜雨,只有巴山才有的夜雨。

  但总归有些懵懵懂懂的,毕竟年岁还小,尚还猜不透“却话”提起的是什么。在铺天盖地的夜雨声里我在想,估计得到有一天,走在白雪茫茫的长安道上,忽然回首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才大概有些天南海北、遥寄夜雨的情意来。这一天尚还未来,我有些期待又有些不安,但愿到那时候我还能重游巴山,也但愿远方有人收到我的信笺,能微微一笑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高二(1)班)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