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乌镇

作者:张 玥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一直向往江南,那个有着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彷若水墨画的地方,而乌镇,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水乡。

  初到乌镇,天阴沉,微凉的空气中透出淡淡的水乡气息。我们先到的地方是安渡坊渡口。站在渡口边,看着潺潺的水流穿过偌大的乌镇,乌篷船咿咿呀呀从眼前划过,船夫奋力地摇开双橹,划开水面一道浅浅的涟漪,一圈圈微波晕开,恢复平静,周而复始,仿佛回到了那旧时社会缓慢而悠然的时光,平静而宁和。

  乘上渡船,听着船家富有当地特色口音,娓娓道来这美丽水乡的由来,不知不觉已到了今天的第一站:草木本色染坊。看见染坊的大字,心下莫名惊喜,我们只知道锦衣华裳的繁复美丽,却不知它出于何处,今天终于有幸观赏到。怀着憧憬与好奇,便走近细瞧,陈旧的白房,斑驳的墙体,老杉木的门板古典而厚重,沉淀了历史的余味,再走近,便看见斜斜的杆上挂满了蓝印花布。微风吹拂,花布飘逸飞扬如舞女的裙带,曳曳生姿。远处的墙上爬满了浅绿的藤蔓,弯曲延伸,仿佛伸向天际,与飞舞的花布交相辉映,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

  出了染坊,穿过了文昌阁,我们来到了“喜庆堂”,还未走近,便远远看见了两盏红红而富有诗意的灯笼。走近一瞧,灯笼旁两扇木门上挂着一副楹联“欢歌随乐唱,彩凤伴龙飞。”周围的人嬉笑道:“这恐怕就是古代嫁娶的高堂了吧!”与同伴会心一笑,走了进去。

  凤冠霞帔,绫罗绸缎,红幔纱账,温柔而缱绻地相知相伴相守,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爱情。古人不同于今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婚之夜才知晓双方的模样,却能细水长流地度过余下一生,平淡却又温馨。

  见过了属于江南民间婚俗喜庆礼仪,我们开始随意穿行。脚踩纤尘不染的石板小径,穿过一条条曲折幽深的巷子。这老街长弄,仿佛在诉说一个个迷人的古老故事。老式剃头店,长褂子,木板凳,老式剃头坐椅,一切都是旧时模样,却平添了些许冷清。突然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温婉动人,浅笑倩兮的江南女子,娉婷袅娜的身影,水色的衣裙曳地,一把浅绿油纸伞,穿行于这阡陌之间,美得不太真实。

  思绪被拉回,恍然走到了乌镇当地最有特色的邮局。这个古色古香的建筑据说由光绪年间开办至今。我们分别挑选了几张美丽的明信片,在小小的明信片上写下自己最美好的祝福给远方的人寄去一份惊喜。轻轻地盖上乌镇特有的邮戳,突然想到《从前慢》中“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这句话,那时候的人呀,写长长的信,游遥远的江湖,终南山青烟袅袅,夜伴星空,晨饮甘露,打个盹,便一生一世过。缓慢而悠然,平淡是清欢。

  夜幕降临,赋予了乌镇诗意的时刻。河面上不时有乌篷船穿梭来去,船上的人透过竹帘看风景,殊不知却成为了他人的风景。华灯初上,远处传来淡淡古筝乐声,婉转修扬的歌声萦绕河畔。夜晚最爱看这水中倒影,荧荧渔火宁静中又平添几份优雅,心中倒有了在这长住的念头,摇头浅笑,却多了几份羡慕。

  清晨熹光微露,打开窗,眼前的小桥流水,远处的残雕垂檐。很快我们就要离开这儿了,从初见的美好而淡然,到相知的缓慢而悠然,即使日后离去,回忆的时候,嘴角也会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吧!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把所有的美好定格在我遇见乌镇的那一刻。

  盐城市龙冈中学 高二(16)班

责任编辑:周灵

上一篇:秦淮旧事

下一篇:远离尘嚣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