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旧事

作者:王梓楠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去年冬天去了趟古都南京,那时天气尚寒,枝头红梅尽绽。入夜时,飘起了丝丝凉雨,我望着窗外烟雨朦胧,忽然有些想念秦淮河。阿茉顶着一头潮湿的乌发从浴室出来,手里端着的一杯红茶散发出袅袅的香气。我将念想与她说了,两人一拍即合,立刻下楼打车直奔夫子庙。

  酒店离夫子庙不远,但是路上特别堵。当我们到了夫子庙时已经近九点了,但来往行人依旧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沿着桥上的石阶缓缓拾级而下,踏上了秦淮河边的青石板面。沿岸的古墙上刻着人物的石雕和他们的生平迹事,其中有名相武将,有文人骚客,亦有秦淮名妓。只是石雕被时光侵蚀,有些残缺,不过倒是给这秦淮河增添了一分旧古的韵味,多了些真诚,少了些浮华。

  凉雨轻轻地融入秦淮河,盈起朦胧的云雾。其中画舫凌波,犹如美人遗世而独立,做着清清浅浅的旧梦。红色的灯笼挂在画舫上,在云雾中摇曳,像极了黎明时分缩放的热烈的火红的花朵。

  生怕惊扰到土地里沉睡的萌芽,我们特意寻了处裸地坐着。林子深处,有清盈的梅花香遥遥传来。河水泛着浅浅的绿色,清风抚着河面,拂起一阵涟漪。

  借着远处灯火的光亮,我竟于岸边浅水望见几尾正欢的游鱼。阿茉见我凝视着水面,也凑来看,她很是惊喜,然后又表达出一种欣慰、释然的情感。

  阿茉说,时隔十年,她终于又看见了秦淮河里欢快的游鱼。她说十多年前的秦淮河也是如今这般繁华,可是十年时随着秦淮河景点日益商业化,吸引很多的游客后,这里的环境就愈发差了。直到这几年文明旅游呼声越来越大,这里才有所改善。在她印象中,十年前的秦淮河垃圾遍地,莫说活在水中的鱼儿,活在岸上的人也无法忍受。

  听完她的讲述,我不禁感慨万分。第一次来秦淮河还是在三年前的盛夏,当时的秦淮河和现在基本上没什么差别,但没想风情万种的秦淮河也遭遇过这样的劫难。

  站起身来,望着不远处灯火迷蒙,我忽然记起一件事来。从柏油马路到砖石桥面到青石岸面,好像没有垃圾,不仅是刺眼的惨面色的面纸团,就连吃食的竹签也没有。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团体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可以将黑暗与浑浊净化为光明与纯净。

  我牵着阿茉向林子深处走去,枯黄叶子在我脚边打着旋儿。我看见白色的月光破碎着流下枝枝桠桠,听见未知名的鸟儿唱出清越的歌声。今晚秦淮河的风很冷,但我竟感到一种微醺的暖意。我闭上眼睛,心灵周围是一片青色的林海,于林间穿行,我看见跳舞的精灵,嗅到盈盈的花香。

  文明如同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只有千万朵汇集在一起,才能造就惊心动魄的美丽。请一起成为这美丽中的一朵,让文明的芬芳在大好河川的每一个角落氤氲。

  盐城市龙冈中学 高二(16)班

责任编辑:周灵

上一篇:北方是南方的远方

下一篇:遇见,乌镇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